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策略

2018-03-21周怀伟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提高数学教学

周怀伟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我监控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2—0086—01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的现状

(一)学生个体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没有针对课堂上的内容预习或者复习,但是面对教师的作业检查要求,在与作业相关的内容上会投入更大的精力,所以学习效果会相对较好,但是其他的知识内容或者其他的课程环节就会较弱。由此可见,对于教师规定的硬性教学任务学生完成的情况会相对较好,但是对于一些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完成的效果则差强人意。

(二)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会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学习效果不一,所以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某段时间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或者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点学习比较顺利,那么学生就会获得极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比较好。但是当成绩大幅度上升后,学生放松自己,在学习上不再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就会导致学习效果降低。由此可见,学生的监控能力具有阶段性。

(三)学生的监控能力培养中他控仍然占主导。从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来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监督。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紧张感,只有在临近考试或者教师组织的模拟测验前才会突击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也表现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的设定和学习计划的制订,还依赖于家长或者教师的提醒、督促。

(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当前尚缺乏系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为教师在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来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但是学生们的这种自我认知会出现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影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会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得训练效果不理想。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制訂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题,进而获得解题的灵感。通过反复读题,能够使学生从已知的条件中,获得解题的重要信息,进而激发学生解题的灵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对题目关键词的敏感性,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注重思维训练,学会反思。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等。在授课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需要马上进行讲解,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同时不必要求答案的正确性,学生们可以针对题目结合自己的想法随意进行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找到正确答案的方式有很多种,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而是积极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比较吃力,所以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现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思维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提高数学教学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