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点燃学生职业梦想

2018-03-21杜俊方海琴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创新

杜俊 方海琴

摘 要: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中考落榜,有挫败感;文化课基础薄弱,被边缘化;被冠以“问题孩子”的称号,缺乏自信心;专业方向不明确,心存迷茫。如何唤醒中职学生沉寂落寞的心灵,重新点燃他们对美好人生和职业憧憬的梦想,是中职学校德育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学校应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以赏识教育为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为引领,专业方向为目标,走进学生心灵,赏识每一名学子,不嫌弃、不松懈、不放弃,帮扶他们走出中考落榜的阴影,这是新时期教育事业赋予职教人的光荣使命。同时,这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关键词:创新;心理健康; 品牌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36-02

“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先生的追求,也是今天我们职教人的职责与梦想。如何让选择中职院校的中考落榜生从自卑的心态中解脱出来,点燃他们的职业梦想,使其找准专业发展定位,重树自尊与自信,大声说出“我能行”,从而实现他们的理想信念,这是对中职学校提出的严峻拷问。《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的文化基础课,伴随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为学生职业成长和生活幸福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一、创新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理念和目标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中考落榜,有挫败感;文化课基础薄弱,被边缘化;被冠以“问题孩子”的称号,缺乏自信心;专业方向不明确,心存迷茫。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点,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如何唤醒中职学生沉寂落寞的心灵,重新点燃他们对美好人生和职业憧憬的梦想,是中职学校德育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学校要紧紧抓住中职学生身心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以赏识教育为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为引领,专业方向为目标,走进学生心灵,给予学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点燃他们的职业梦想。

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教材),创新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德育活动)。为此,学校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三个目标定向: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实现人生价值定向;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实现生活定向;三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职业定向。

理念创新,目标定位,对于不断强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摒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点缀门面的陈旧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树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弘扬知行合一、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和价值追求。

(二)以师生为本位,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一是我校投资近50万元建立了占地面积四百平米、具有七大功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包括心理测量室、心理沙盘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图书室、放松反馈室、心理放松室等七个功能版块和两个活动宣传展区。心理测量室已经纳入学校智慧校园系统中,对师生进行心理测评数据分析统计,为调适师生个体心理问题和行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并建立了数据信息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是征集中心名字,体现师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基础教研室利用两周时间,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名字的征集活动,确定了“心灵港湾”这个师生认可的名字,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明确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的定位,为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突出开放性、普及性原则,创新实践活动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体师生全天候开放,建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成为了全校师生最温暖的心理港湾。注重开展游戏活动和心理拓展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彼此交流接纳,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心理满足和自我成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分享、表达、合作,提升自信心,增强团队合作和班级凝聚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把活动场地从功能室延伸到教室和户外操场。

(三)以科研为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课题研究、队伍建设、教学实践的整体推进。

一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去年,我校完成了国家级课题《西部中职学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并获得“优秀课题”荣誉。2017年3月,我校成功申报了《职业院校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途径研究》两个国家级课题,现已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同时,完成了校本教材《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已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近年来,我校投资近100万元,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现聘请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2名,全部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均已完成了箱庭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团体辅导、行为艺术疗法、教学技巧及生命教育醒觉之旅等专业心理课程的系统培训学习,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重视基础教研室建设,注重发挥“陈岩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陈岩是我校一名从事机械制图专业的中年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情有独钟,她还是包头交通文艺广播台《温馨夜话》的一名兼职主持人,从事兼职工作17年,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案例和实践经验,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已有35名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并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以过程活动为主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图

基于中职生身心成长特点和学校学制规律,我校经过几轮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图》,按照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历程,《流程图》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定为“观望期——适应期——融入期——平稳期——成长期——专注期——就业准备期”七个阶段。学校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目标任务、思想变化、心理特征等,相应地安排活动课程、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主题培训等活动。

新生入学教育,是中职学生转变观念、确立目标的重要节点,是学生进入“观望期——适应期——融入期”的重要阶段。对此,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活动,为学生选择专业、确定人生目标提供参考,同时,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为今后跟踪记录进行对比提供依据。

在学生进入“平稳期”后,除进行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学与活动外,还针对学校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制定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计划》,避免学生出现认知偏差和极端行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学期是“就业准备期”,是做好职业规划的关键阶段。学生面临顶岗实习和升高职的选择。针对学生思想和心理波动较大的特点,学校举办《如何成为行业高手》《做好在职每一天》主题讲座和心理互动沙龙活动,助力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

通过分阶段“流程导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明确了升学与就业、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增强了自律与他律、感恩与责任的意识,提升了团队合作、敬业乐群的认同感,提高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多样化选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

(一)“5.25”系列心理健康活动周精彩纷呈

“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其含义是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每年5月25日,学校开展以“我爱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精心组织以爱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广播宣传、拓展实践、心理游戏、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放松学生心情。“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连续开展近十年,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生活的一场精神盛宴。

(二)“阳光心理社团”让校园充满阳光

我校30多个社团中,“阳光心理社团”是最受学生喜爱的社团之一,每周三、四两个下午,学校选派四名心理课教师组织社团活动。通过开展电影赏析、团体辅导、心理沙龙、沙盘游戏、拓展训练、心理测试、心理放松等多种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团体情境中亲身体验,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个体与他人和集体和谐相处的能力。

(三)“校园网络”链接你和我

我校投资一千万元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借助“校园网络”平台优势,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和内容。学校注重发挥“校园网络”平台的三大功能作用:一是为全校学生设立独立的账号密码,在校园网内开展在线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预约,确保个体咨询的便捷性和私密性;二是建立电子档案和心理测量在线测评系统,保障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进行在线的相关心理测量,测量结果实时反馈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使个体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三是由心理教师定期向学校校园网上传优质案例,实现师生间资源共享。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设想

(一)学习心理健康新技术

将“后现代心理教练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中, 积极尝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加大中职生就业跟踪反馈和建档工作

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档案》,关注毕业生在实习、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提供“职业素养”“情绪管理”“团队建设”“压力缓解”等培训,为学生實现职业梦想保驾护航。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建立大数据分析库,总结实践经验

以学生发展为本,赏识并成就每一名中职生,是职教人不变的情怀与职责。因为每一个生命体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期待和厚望,每一个生命体都应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中国梦”的和谐因子。赏识每一名学子,点燃他们出彩人生的梦想和信念,是新时期教育事业赋予职教人的光荣使命,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前景。我们坚信,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伟大征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风景无限!

参考文献:

[1]吕婧.从宏观到微观: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2,(6).

[2]唐闻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个互补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3).

[3]田晓红.分化与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创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