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珠:让古籍走近百姓
2018-03-21高红超
高红超
许是长久与书为伴,苏文珠身上萦绕着一股书香气息。
初见苏,是在她的办公室。一袭淡黄色的工作服,沉稳的表情。
她的办公室,摆放着一组文创产品,“诗经”模样的餐巾盒,印有传统文化图文的书笺、诗笺等,古色古香,惹人喜爱,让人不由得生出“据为己有”的欲望。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古籍仿佛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然而,很多人忽视了,古籍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重要载体和物证,在当今社会依然可以发挥它们的作用,重焕光芒。
为让古籍走入寻常百姓家,苏文珠和同事们一直在做着尝试和努力。
今年50岁的苏文珠是河北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她所领导的特藏部专门负责古籍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流通、开发利用。
所谓“特藏”,是区别于普通图书的特种文献或者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料。对于图书馆来说,特藏部里的文献才是最能体现图书馆之间差别的地方。
在外人看來,终日与古籍打交道,想必枯燥无比。然而苏文珠却始终保持着新鲜与好奇,并且“感觉越来越害怕”,因为不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
1987年,苏文珠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图书馆工作。对于酷爱读书的她来说,这份工作无疑正合胃口。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苏文珠发现,并不能像想象中那样可以有大把的时间读书,当时是手工借阅,帮读者找书、盖戳、整理书籍……忙得停不下来,即便如此,看到吸引人的书名,苏文珠心中想着可以找时间借回家读,还是觉得心满意足。
在一线借阅岗位的10年里,苏文珠一丝不苟,热情对待每一位读者,其扎实的工作作风与好学上进的精神,使其很快崭露出众的才能。1996年,苏文珠被选派到特藏部,从此开始与古籍打交道。
到特藏部以后,苏文珠越来越感到,在图书馆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喜欢,责任心和使命感与日俱增。
苏文珠回忆,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实施,在对全省古籍保护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时,她看到很多单位的古籍保护意识淡薄,有的将古籍堆到一个屋子里,从不打开,古籍积满厚厚的灰尘;有的将古籍和现代出版的书籍堆到一起,导致古籍酸化,纸张变得非常脆,掉渣掉得厉害;有的单位保管的古籍虫蛀、发霉,纸张粘连到一起……
“看到后非常心痛。”苏文珠说,中华文化之所以传承不断,古籍是一个重要载体,如果古籍不保护好,多少年后,我们的文明就有可能不知道从哪里来。
要做好古籍保护工作,首先要摸清家底。但古籍普查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做个登记”那样简单。
很多古籍没头没尾,书名、作者、版本没法确认,遇到这样的古籍,著录往往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这在外行看来难以理解。“遇到没见过的不能乱说,必须有证可查。”苏文珠说,为了确认书名、作者、版本、印章、序跋等三十多项信息,他们往往要查很多工具书,如果还查不清楚,就要找其他单位的专家求教。
“这是个细致活儿,因而更加需要耐心和耐住寂寞。”苏文珠透露,目前河北省的古籍普查工作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等全部完成后将做全省古籍联合目录。
作为河北省文化系统唯一当选的十九大基层代表,苏文珠最近还一直在为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而忙碌。
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学到政府机关,苏文珠马不停蹄地宣讲了二十多场。宣讲中有人向她提问,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这个问题也是苏文珠在思索的问题。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苏文珠深刻地感受到,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并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这已足够令我们自信。”苏文珠认为,欲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释放光彩,就需要对其进行时代性转换,让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为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中华古籍重焕光芒,近些年在持续开展古籍普查的同时,苏文珠还带领部室相继承办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我与中华古籍”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巡展、创客图书馆创意作品大赛等活动,并连续三年策划组织了全省古籍保护宣传推广月活动,包括举办古籍展览、讲座,现场展示拓片、古籍修复技艺以及古籍线装书制作技艺。
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儿来看,当人们近距离地看到古籍时感到很吃惊,他们惊讶于古籍历经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惊讶于古籍残破之后还能修复如初,惊讶于古人的智慧……
苏文珠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古籍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年轻人,“当人们近距离地看到古籍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时,感到我们的文化很了不起。”
为进一步展示古典文化魅力,苏文珠还在地方文献阅览室开辟了一块空间举办文化沙龙活动,组织“爱诵”志愿者诗歌朗诵团,通过朗诵古典诗词,点燃人们心中的“文化火苗”。苏文珠还利用古籍元素,设计策划了书笺系列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元素融进现代生活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为了方便读者,他们近几年也做古籍的影印出版,并购买了一批数字化古籍。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该读什么?又该怎么读呢?很多人看到古籍会头疼,因为古籍是竖体,还没有标点,断句都成问题。苏文珠认为,应该组织专家去挖掘和阐发,通过专家的整理阐发,让古籍更浅显易懂,引导读者阅读消化,这正是他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至今,十年过去,苏文珠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古籍被束之高阁的情况没有了”,苏文珠说,大家都意识到,古籍是图书馆最宝贵的资料,要改善条件,建设专门书库,上保护设备,目前省内已有六家古籍书库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说明古籍寿命延长的条件越来越好了,这是非常大的收获。”
不仅仅是图书馆,社会人士对古籍的保护意识也在明显提升。苏文珠说,过去人们不知道古籍的珍贵,如今,很多人过来咨询如何保管古籍。对此,河北省图书馆特别开展了代社会个人寄存古籍的服务,如果个人家里没有保管条件,可以放到该馆免费保存。
“古籍保护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更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苏文珠深知,保护古籍就是保护文化,就是保护中华的文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古籍相伴二十多年,苏文珠心中更多的是敬畏。她愿意继续做那架古今之间的桥梁,让书香飞进千万家。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安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