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粮田》与河北“三剑客”

2018-03-21田林

当代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胜利

田林

刚刚过去的2017年冬季,尽管寒冷依旧,但一部跨年大戏《天下粮田》的热播,却再次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暖冬。这部由央视1套黄金时段隆重推出,以土地、粮食为主线,关注国计民生、反腐的大型历史剧,未经任何炒作,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并且一跃成为年度收视第一名。更令人骄傲的是,该剧总制片俞胜利、总导演阚卫平、片头绘画设计李哲皆为土生土长的承德人,在影视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不能不说联手合作的塞外“三剑客”,再次为河北增添了一份特殊的光荣。

俞胜利:作家型金牌制片人

俞胜利,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作家、制片人。曾任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编审组组长,中央电视台中视影视俞胜利工作室主任。代表作:电视剧《大宅门》《天下粮仓》《天下粮田》《大宋提刑官》《卧薪尝胆》《李小龙传奇》《穆桂英挂帅》《小白玉霜》《冷箭》;3D电影《密道追踪》。作品荣获第22、23、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央电视台年度优秀节目一等奖,第2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个人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十佳制片人称号(2008年),被媒体称为“影视圈伯乐”。

燕赵自古多名士。俞胜利的名字最初为人所知,源自2001年推出四十集电视剧《大宅门》轰动一时,首轮上市即创下一亿零三百万的广告标王纪录,至今保持央视最高收视,被媒体称之“前无古人,后难来者”。随后俞胜利相继推出《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卧薪尝胆》《穆桂英挂帅》《李小龙传奇》等一系列作品。据官方统计,自2001年以来,国内十年收视排行榜前六名的电视剧,俞胜利已独占三部,从而奠定了这个来自河北承德的“金牌制片人”在中国影视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就在《天下粮田》播出之前,《中国作家》杂志率先推出“俞胜利与编剧高锋创作手记”,得到中宣部首肯,称其对艺术与现实的结合,策划高度与深度,已达到了进入国家智库的高级人才的水准。

历史时常会重演,俞胜利则以影视来演绎。《天下粮田》作为央视跨年大戏,面对受众更迭网络文化兴起的今天,创作初衷便是以强大的忧患意识和“民以食为天”贯穿主题,从对现实关照出发再现历史。在继承《天下粮仓》宏大气势的同时,始终坚持推历史正剧,用制片人俞胜利的话说便是:不戏说、不穿越、不用“小鲜肉”。中国作为地缘广袤的农业大国,土地、粮食与饥荒,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深重的历史记忆,无数次天灾人祸导致大面积家破人亡,饥民造反政权更迭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读史方可明鉴,继《天下粮仓》之后,《天下粮田》历经15年漫长的历程,可谓十年磨一剑、冷暖寸心知。从2002年起编剧高锋便着手创作,潜心收集了几百万字史料,写下200多万字原始剧本,仅俞胜利与其微信探讨便达数万字。前者围绕粮食与贪腐,后者则突出土地粮田与贪腐,步步惊心展现了乾隆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再现了何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不仅为当下社会提出了有益的借鉴,而且将历史正剧推向了新高峰。由此擅长书法的俞胜利特意饱蘸笔墨,为片头题写了如沐长风的“天下粮田”四个字。

制片人如何选用演员,影视界有两个共识,一是“人保戏”,以大牌明星保驾护航;二是“戏保人”,既剧本品质特别突出,制作方超自信,不花高酬聘请大牌明星壮胆。在俞胜利眼里,中国的影视界并不乏实力雄厚的演员,唯一等待的是伯乐与时机。俞胜利作为央视制片人,当年推出《天下粮仓》便坚持启用品德好演技高,处在上升期的二三线演员,由此推出了一批至今活跃荧屏的明星。《天下粮田》再度出山,俞胜利果断推出三个话剧梅花奖获得者:吴京安(饰刘统勋)、郝平(饰铁弓南)、侯岩松(饰杜霄),摒弃了以往的脸熟。而事实也证明演员对人物刻画极其成功,诸如刘统勋的忠诚忍辱负重,铁弓南的刚正不阿,讷亲的狡猾奸诈,铁箭飞的冷漠阴毒,大扇子的奇人智慧,谷山的仁义厚道,乾隆对天下百姓的体恤、对大臣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皆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更有犹如神来之笔的大量细节,令人拍案称绝:刘统勋颇具象征性的一双铁靴、殿上剖腹验鸟、惊天动地棋盘鼓、铁弓南府上的公鸡与毛驴等等,包括那些匠心独运充满智慧的台词,无不体现了中国汉语的张力与精妙。例如乾隆将一个“饭”字一撕为二,一曰“食”一曰“反”,意为“百姓无食必反”;乾隆與刘统勋一系列 “你敢”的排比对话,智慧十足,亦庄亦谐,惊喜不断,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趣味盎然地融入到了正剧品格里。尤值一提的是剧情另辟角度,对官员贪腐起因做了深度开掘,以人性角度解读了原本是清官的杜霄,如何先正后邪由人变鬼成为贪官,这种对人物心理善恶轨迹的探寻,对人性丈量的宽度与深度,也是多年来影视作品未曾所及。

影视剧生产过程中,制片人堪称总裁CEO,一部剧的庞杂繁复、工作任务之多之重,不仅关乎投资运用,以及开机前后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从选题最初那一刻,制片人的素养已然决定结果是否精彩。俞胜利背后的支撑,并非制片人手中的权力,而是一个优秀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索。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俞胜利便发表了大量颇具反响的文学作品,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小斌,高度评价其为 “当代最具沈从文气质的作家”。或许是历经知青年代的饥饿,俞胜利的小说关注土地与粮食。2000年《文艺报》作家论坛周刊曾以“农民对粮食的敬畏”为主题,为其小说集《亮眼》召开研讨会,他的被称为“饥饿四重奏”的四部短篇小说《秀才》《黑虎》《舅母》《奶奶》,评论界认为是继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刘震云《温故1942》之后面对饥饿少见的思考。此后这部小说集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短篇小说《亮眼》被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列入教学课程,这部小说还与他的另一篇小说《老六》被共同改编为电影《杀戒》;更有《舅母》入选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教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代中文小说汉英对照读本》等。俞胜利正是以一个作家对生活的思考,以润物无声渗透灵魂血液的文学修养,将影视艺术放在经典平台去比较,方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洞察力。从《天下粮田》产生的轰动效应说,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阚卫平:成长于皇城根的总导演

阚卫平,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就职于河北电视剧制作中心。曾获第五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16年“国际艾美评委奖”。执导《城市稻草人》《左权将军》《奶妈》《共和国反贪风云》等影视作品。代表作:《大宋提刑官》《将装修进行到底》《最后的村庄》(获第二十届金鹰奖优秀中篇连续剧奖)《走进八里堡》(获第二十四届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获比利时第一届国际3D电影节“最佳创新奖”、澳门国际数字电影节“最佳电视剧奖”,被业内专家称为“3D电视剧第一人”。

总制片俞胜利曾这样评价阚卫平:艺术才华内敛,为人低调谦恭敦厚,善于忍辱负重,充满睿智并坚韧。阚卫平是值得俞胜利信赖的人,其导演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虚实之间呈现理想主义浪漫情怀,更在于以推理悬疑构成新的大千世界。为加强《天下粮田》正剧的可看性,俞胜利特别请来与之合作过《大宋提刑官》的导演阚卫平,目的就是要给这部正剧植入悬疑、动作、情感等因素,将关心国计民生的大情怀和奇情奇案融合,增加正剧可视性。

导演的任务是为一部剧找到准确的形式与风格,作为表演艺术的最高统帅、“群龙之首”,既是全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以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多年来阚卫平与俞胜利最为相通的信念便是,必须坚持“没有的题材争第一,同类题材求唯一,宁可少出作品也不拍烂戏”。在这个艺术至上的强大信念中,阚卫平再次为《天下粮田》担纲,果然不负众望,充分发挥了导演再度创作的职能,在贯彻总制片俞胜利全部理念的同时,也将一部大戏演绎得风生水起、酣畅淋漓。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历史正剧明显减少,全国都在刻意回避“正剧如何好看”这一高难度课题。而与15年前《天下粮仓》播出时相比,观众的欣赏诉求已发生极大变化,导演们讲故事方式正在向青年一代新的审美口味趋近。体现在荧屏上就是,充满商业味的古装IP剧,偶像古装架空剧,或以简单的穿越言情戏说,甚至以恶搞进行主观解构。如何将一部正剧导演得既好看又深刻?全剧确立了以“金殿验鸟”“山东空仓案”“鱼鳞册造假案”三大事件为骨架,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动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虚实结合步步为营的手法。在照顾不同年龄段欣赏习惯的同时,也关照到80、90后与网络观众的审美,既赋予了服装道具置景新的时尚,更以恰到好处的动作戏,将扑朔迷离的剧情烘托得高潮迭起。尤其在人物关系上,充分展现了刘统勋与乾隆好友般的君臣之情,谷山与大扇子似姐弟的夫妻之情,谷山与杜霄亲人般爱恨交加的兄弟之情,不僅突出了强烈的人物性格走向,保证了外在情节与人物内心血肉相连,同时也实现了尽可能还原清朝风貌质感,以史为鉴“改善民生才是强国之本”的大主题。

阚卫平的拍摄理念始终坚持:“影视作品可四分拍六分剪”“十几个人可千军万马人景合一”。不断为影视注入高科技手段,是阚卫平的风格。当年拍完《大宋提刑官》,阚卫平花费五年漫长的时间,制作了全球首部3D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率先攻破了“红兰色不重合,以普通民用电视机3D冲屏的国内外难题”。这次拍摄《天下粮田》,仍以“四分拍六分作”呈现剧情的“大气度、大情怀、大使命”,事实也证明,即便是难以驾驭的主旋律作品,一旦注入新的科技元素,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推向极致,同样会产生上乘的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

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三个必须:若想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必须站在那个时代最高的世界观水平去思考;必须深刻体验过某种感情,并希望将它传达出来;必须在某种艺术领域具有非凡的才能。阚卫平始终认为,拍摄《天下粮田》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对大清王朝和我们这个民族一次深刻的反思。而对清代历史题材情有独钟,与自己青年时期的承德记忆不无关系。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出身军人家庭的阚卫平自幼便住在避暑山庄里,即使“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严格的爱国主义教育,心怀天下的强烈军人情结,已经奠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每天走在悠悠御路上,面对脚下湖光潋滟,南山积雪皑皑,永佑寺随风而逝的铃声,宫廷内外发生的无数重大事件,已给他心里积淀注入了特殊的历史感。斗转星移,又是承德话剧团培养了他,多年后始终难忘的是当年排演话剧《懿贵妃》,曾有幸拜见清史专家朱家缙,聆听先生教诲的那一刻,面对身边避暑山庄以及清代复杂的历史,最初的朴素情感已经提升为更高的文化自觉。

李哲:16幅画作闯央视

李哲,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为海军某部政治部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瀚海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获得全军、国家、省级大奖。

国际著名影视权威索尔·巴斯曾经说:一部剧的片头背景设计,不仅会在第一时间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同时也关乎观众对剧情的第一印象。这个唯一可吃爆米花的时间,需要得到充分的利用。

承德实力派画家李哲,以16幅画作为《天下粮田》开篇,不仅以鲜活贴切的画面,准确展示了剧情宏大主题,同时也在这个所谓“吃爆米花”的时间里,令人感受到了华夏大地农耕文明与宫廷山水的视觉冲击力。片头画作包括:避暑山庄楠木殿、芳园居,外围天桥山、双塔山、鸡冠山、平泉县大吉口烧锅酒坊等,这种多画面多角度的展示,无疑为该剧增添了历史与时代的契合感。接到创作任务之初,李哲面对俞胜利这个有着深厚艺术修养,既懂文学亦懂书法、绘画、音乐的制片人,欣喜之余丝毫不敢怠慢,在《天下粮田》重磅推出热度急剧攀升的时候,唯有他自己知道,喧嚣背后无数个日夜,又是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与努力。

制片人选择片头画面可谓万里挑一。李哲的底气完全来自对避暑山庄和大清王朝的理解。承德得天独厚的丹霞地貌,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为画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是上帝赐予承德这块土地的幸运,促使一批画家于灵山秀水间不断走向全国。李哲的绘画特点,在于油画与水墨相得益彰的风格,既遵循了中国传统国画的理念,同时恰当注入西方油画的厚重。正是一系列精妙的选景、构图和技法的独特,引起了鉴赏力甚高的俞胜利注意,从而确立以当年清代热河风貌为片头。肩负嘱托的李哲深知责任重大,历时数月马不停蹄,目标明确辗转于承德周边名山及避暑山庄外八庙。与以往不同的是,大量重新写生令自己进入了绝妙的镜头感,领悟了绘画与影视内在结合的要意。按照制片人俞胜利要求,该剧还需借鉴《大宅门》片头构思,既是纯粹的中国风,亦需有所创新变化,既需适合影视特点,亦需走下电视成为一幅精美地道的艺术品。进入画室的李哲挑灯夜战,胸中万壑,始终想的是“土地与粮食”“清官与贪官”“国运昌盛在粮田”。数易其稿的反复推敲中,画家笔下一彩一墨完全回到了清代,既体现了避暑山庄清代园林的北雄南秀,也将塞外苍凉的山水融会贯通。当俞胜利与阚卫平看到一幅幅浸满汗水的画作时,眼前一亮,拍案称赞:这才是真正上乘的艺术品,《天下粮田》就用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说承德老热河至今清代遗风尚存,画家对清代历史的理解则更加深入骨髓,一幅以470多种各色人物照见的世态万象,涵盖热河地标性建筑及酒肆城郭乃至散淡缥缈袅袅村庄的巨幅画卷,将繁似京城的老热河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如同看见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当我们再次回顾《天下粮田》的片头画面时,看到的不仅是李哲的时光隧道愈走愈明亮,不仅是画家不拘一格的创新,对自己否定之否定后的突破,更相信绘画与影视之间完美的结合,也必会成为其他艺术门类的启悟与典范。

编辑:安春华

猜你喜欢

胜利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彩排
坚持就是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坚持
胜利的办法
胜利的手势
伟大的胜利不朽的精神
胜利
麻辣假日生活
胜利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