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家窑炉

2018-03-21

中华手工 2018年3期
关键词:窑内火塘钧瓷

唐代麻斗窑

岁月的烟尘层层淤积掩埋,禹州瓷区唐代之前的古瓷窑形状、结构、大小、性能均无从考证,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从唐窑遗址考察得知,唐窑一般都临崖畔或河岸而建,穴式或半穴式。但挖成的窑壁和窑项为普通黏土,不耐高温,工匠们用耐火泥从内部一层层将窑壁和窑项敷厚,直到达到能经受高温的厚度为止。唐窑一般都不大,容积在1立方米左右。形状下部为长方体,上部为拱形,形1以当地百姓使用的麻斗。外部长2.6米、宽2.05米、高1.8米,内部容积为1.6×1×1.3米,火塘面积0.64×0.43米。烟道开在窑室后面底部,火塘没于前方,窑门在火塘上方。装窑后封闭窑门,留大小不同的两个孔,大方小圆,用来观察火势。唐窑以柴作燃料,是钧瓷萌芽时期所用窑炉,也是当时烧日用瓷器所通用的窑炉,唐钧(唐花釉瓷)即在这种窑炉中诞生。

宋代双乳状钧窑

双乳状窑炉是宋代钧官窑烧制御用钧瓷的专用窑炉。宋钧官窑遗址在1975年被发掘,外部长3.73米、宽3.31米、高2.1米,内部容积为1.48×1.88×1.5米,火塘面积为0.98×1.1米。窑身体积不大,结构也不复杂,由窑门、火塘、窑室与烟囱4大部分组成。窑室呈横长方形,前方设计并列兩个火塘,呈双乳状。双火塘设计一为增加火塘面积,二为两个火口交替添加柴薪,保证窑内温度平稳,避免因添柴打开火口导致窑温下降。窑室后壁中间底部和两角处共设3个出烟口,呈扇面形通向烟囱。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平地上深挖下去的土质窑,窑顶距地面约1米左右,窑顶距窑底约1.5米,窑体宽2米,整个窑位于地面1米以下。这种地下土质窑,保温性能好,从内部敷上一层耐火泥,具有理想的耐高温特性,是烧制还原焰比较理想的窑炉。双乳状钧窑以柴作燃料,柴燃烧时火焰长,火势柔和,在烧制过程中整个窑室内火焰升腾,有利于充分排出窑内残存的空气,并且不给外界空气留下进入的机会,以保证窑内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受任何氧化。所以,传世的宋钧官窑制品还原比较充分,釉色秀丽雅致,器物上下内外通体色泽一致。

金元明时期马蹄窑

马蹄窑是钧窑系形成时期所用窑炉,是烧制钧瓷、生活日用瓷的通用窑炉。窑门建于火塘上方,因窑门以上有一马蹄状遮风雨出沿,俗称马蹄窑。窑内圈拱似蛋形蒙古包状,也称蛋窑。窑内用耐火砖坯或耐火砖、外用普通黏土砖建造,窑底位于地平面上,窑呈纵向椭圆状。烟道开于窑后壁底部,为半倒焰型窑炉。火塘建在窑门下方,火网底部低于地面以下,以煤做燃料,渣坑在火网下面。马蹄窑都比较大,仿建的马蹄窑外部长4.2米、宽3.6米、高2.8米,内部容积2.56×2.13×2.31米,火塘面积为0.7×1.58米。马蹄窑在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跨度大。清朝中后期钧瓷断烧之后,马蹄窑依旧作为生产日用瓷器的窑炉继续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民间仍继续用来烧制大缸、粗碗等一般日用瓷。1958年前后的钧瓷“大火蓝”即出自此窑。

近代倒焰钧瓷窑炉

建国之后,神厘各瓷厂曾间歇性地在生产日用瓷的窑炉内搭烧钧瓷制品,人称“大火蓝”钧瓷,但其釉色单一,品相粗糙,艺术品位根本无法和宋代传世之作相比。上世纪50年代后期,政府主管部门号召恢复钧瓷生产,但炉窑一次只能烧一件,且“十窑九不成”,无法担负起发展钧瓷艺术的重大使命。经过神厘钧瓷技术人员的努力,倒焰型钧瓷窑炉走上了钧瓷艺术的舞台。

倒焰型钧窑有方型也有半圆形、长方形,容积有1立方米、2立方米、6立方米不等。窑体由火口、火网、拦火墙、窑室、吸火孔、烟道、烟囱组成。火口火网位于前方,火网与窑室之间筑一道半米高的拦火墙,以防止火焰直接触及匣钵造成匣钵柱倾斜。吸火孔位于窑底,多少根据窑室体积及火网面积而定,吸火孔下连窑后壁处的烟道、烟囱。烧制钧瓷时,火焰越拦火墙直扑窑室顶部后旋转而下从吸火孔经烟道入烟囱排出。烟道上设有活动闸板,用来调整烟囱拉力,以控制窑室内一氧化碳的浓度。窑顶设天眼,可供早期排湿和住火后降温之用。窑门开于窑体一侧,门上留有观火孔,用来观察窑内火势和取放“火样”。倒焰型钧瓷窑炉结构科学合理,有利于窑变现象的形成,是继宋代双乳状柴窑之后以煤做燃料的优质钧瓷窑炉。

猜你喜欢

窑内火塘钧瓷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火塘情思
吉祥火塘
浅谈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对窑速的控制与调整
预分解窑结球原因及处理措施
新型干法水泥窑中控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