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国内首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
2018-03-21编辑部摘编
编辑部摘编
中国石化2018年4月2日宣布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将以“奉献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发展”为理念,提供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引领行业绿色发展。“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包含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绿色文化等六大计划,目标是到2023年建成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到2035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50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绿色企业创建行动,是新时代中国石化绿色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公司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致力于成为生态文明实践者、美丽中国建设者的庄严承诺。
1 绿色发展计划
绿色发展计划包括优化产能布局、保障生态安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绿色物流4项主要任务。
● 优化产能布局方面,主要是调整优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产能布局,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资源优化和部分燃油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努力建成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基地。
● 保障生态安全方面,主要是严格遵守国家生态红线制度、土地集约节约使用政策和海洋功能区划,强化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环境可行性论证,开展生态红线区域识别评估。
● 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重点是加快产业清洁化、低碳化和循环化改造升级;跨越产业结构调整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飞跃。
● 构建绿色物流方面,重点是提高原料、产品的绿色管输比例,构建安全、绿色、经济的油气物流平台体系。
2 绿色能源计划
绿色能源计划包括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提供高品质油品、加大地热开发和推进新能源研发。
● 加大清洁能源供应。中国石化将提高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产能,力推“气化长江经济带”行动,实现清洁能源有效快速发展,加快天然气管网、接收站、储气库建设。
到2023年,天然气产能达到400亿立方米/年以上,清洁能源产量油气当量占比超过50%,投运输气管道达到1万公里,LNG接转能力达到2 600万吨/年。天然气总供应能力达到600亿立方米/年,可供3.2亿户城镇居民使用一年。
● 提供高品质油品。推动汽柴油质量从限制杂质含量为主进入到优化烃类组分为主的新阶段,油品质量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10月出厂车用汽、柴油全部达到国Ⅵ标准。2020年,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从3.50%降至0.50%(质量比),预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0万吨/年。
● 加大地热开发。中国石化将建设可视化、智能化地热田,推进京津冀都市圈、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供热项目。到2023年,建成2个地热能发电项目,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2亿~1.5亿平方米,占全国市场的40%,提供的地热能源可供210万户城镇居民供暖。
● 推进新能源研发。重点探索介入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布局氢燃料电池及加氢产业链,突破干热岩地热技术,研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布局生物柴油项目。到2030年,实现乙醇汽油替代量比“十二五”末翻番。
3 绿色生产计划
绿色生产计划包括源头清洁化、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环境风险可控化,重点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提高污染防治能力。
● 源头清洁化。推行生态设计机制,淘汰低效、高耗的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装备。严把生产工艺、原料燃料选用关,推广天然气、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燃料等综合利用,减低温室气体排放。
● 过程清洁化。建立清洁、节约型生产运营体系,推广应用清洁生产适用技术,不断优化工艺、技术、设备、原料,加强过程管控,提高生产装置及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水平,采用密闭、替代、回收、重复综合利用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减污。
●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全局用能最优”为原则,优化企业能量系统、燃料结构和供能结构,强化节能措施,实现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积极参与国家节水行动,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应用;深入挖掘资源循环利用潜力,提高副产品的利用率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 污染治理高效化。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燃煤锅炉超低排放、催化裂化、硫黄、加热炉烟气深度治理,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提升废气达标排放水平。
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油气田废液处理站提标、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升级,油库、加油站和社区污水综合整治,实施煤化工生产过程废水近零排放技术,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推进净土保卫战,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原则,确保废弃物,特别是危险废弃物的合规处理处置,推进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和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及生态恢复工作。
● 环境风险可控化。动态开展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建立隐患排查与预测预警双机制,建设环境风险源智能化管理平台,完善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提升环境应急预案与演练的科学性、实用性,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目标是到2023年(与2017年相比),实现节能6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 260万吨,相当于植树1.5亿棵,3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捕集二氧化碳50万吨/年,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年,回收利用甲烷2亿立方米/年。在节水方面,减少工业取水量4 600万立方米,相当于4个西湖水量;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工业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下降1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下降18%。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75%以上,危险废弃物处置率100%。
4 绿色服务计划
绿色服务计划包括拓展绿色化工产品、建设绿色加油站、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打造绿色供应链4个方面。
● 拓展绿色化工产品。大力推广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工产品,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布局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低气味环保型聚烯烃材料、绿色环保的轮胎材料和可降解生物基聚合材料。
● 建设绿色加油站。加大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汽油清洁剂及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市场推广及供应。新建1 000座车用天然气加气站,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探索布局重点城市及路段充换电站,适时推进加氢站和储氢基础设施建设。
●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整合科研、设计、工程实施等资源,打通产业链条,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
● 打造绿色供应链。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实施绿色采购,采用环保型包装材料,推动绿色营销,开展废润滑油回收、置换和处置工作,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5 绿色科技计划
开发绿色工艺技术。重点突破页岩气勘探开发、汽柴油质量升级等绿色工艺新技术,完成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工业应用示范。加快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
研究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开发油田钻井液循环利用、炼化企业废水回用、废催化剂回收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拓展高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石油烃、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治理等技术。
突破前瞻性技术。研发干热岩地热、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开发分子炼油技术、生物质汽柴油与航煤技术。探索新型制氢与储氢、动力电池、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利用等前瞻性技术,为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6 绿色文化计划
绿色文化计划包括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绿色品牌、培育绿色文化。重点是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形成源头、过程、末端协同的清洁生产长效机制,推广绿色智能化工厂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公司品牌内涵,以绿色行动打造绿色品质。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公益活动,推动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和合作;牢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开展绿色文化专项建设,以绿色生产方式引领行业发展,率先垂范践行绿色生活。
“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同时提出了中国石化未来发展目标,即到2023年,中国石化将成为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引领行业绿色发展,绿色低碳成为重要竞争力,中国石化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到2035年,中国石化绿色生产体系全面建成,清洁能源、绿色产品的供给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目标实现。到2050年,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企业典范和生态文明建设标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中国石化成立35年来,始终牢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在提供绿色产品的同时,积极做好环保工作,总体上保持了清洁生产。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石化多年不变的追求与坚守。绿色低碳战略、“碧水蓝天”行动、油品质量升级等多项措施成果显著,亮点纷呈。
亮点1:确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中国石化将“绿色低碳”确定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率先发布《环境保护白皮书》,向全社会彰显中国石化实施绿色低碳战略的理念、行动、责任及承诺。
亮点2:实施“碧水蓝天”行动
2013年7月30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中国石化宣布实施“碧水蓝天”环保计划,截至2016年7月底,行动圆满结束,累计完成环保治理项目870个,累计投入资金209.2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广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2017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7.6%、18.2%、41.9%、37.5%。
亮点3:启动“能效提升”计划
2014年,中国石化启动“能效提升”计划,计划到2030年将公司的能源效率实现全面大幅提升,目前已投资61亿元,实施1 930个项目,节约标煤337万吨,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710吨,植树8 200万棵。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10年的0.589吨标煤降低到2017年的0.532吨标煤,降幅9.7%。
亮点4: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
2000—2017年,中国石化累计投入3 00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用十几年时间走完欧美二三十年的路。车用汽、柴油标准从国Ⅰ升级到国Ⅴ,汽油标准从2000年的硫含量不大于1 000 mg/kg下降到国Ⅴ的不大于10 mg/kg,下降99%。
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区域内炼厂率先完成了国Ⅵ柴油的质量升级。
亮点5: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据统计,每年对二甲苯生产的化学纤维可替代2.3亿亩土地产出的棉花,省出的棉田可以种粮食,有效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
亮点6:页岩气开发获重大突破
建成北美之外最大页岩气田——重庆涪陵100亿立方米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超6 008亿立方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已建成年产能100亿立方米,日产量稳定在1 5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3 200多万户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气量。通过接入“川气东送”管道,涪陵页岩气田正源源不断地向长江沿线8个省市输送清洁能源。全面运转后,每年将帮助减排1 2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1.1亿棵树。
亮点7:重点布局LNG项目
2018年2月26日,我国国产化程度最高的LNG项目——天津LNG项目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至此,中国石化LNG接收站年接转能力达900万吨,相当于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供6 600万户家庭用气。中国石化下一步将继续推进LNG接收站项目的筹建,为保障国内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亮点8:发展地热打造“无烟城”
中国石化以“雄县模式”为引领,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目前地热业务已辐射北京、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等13个省区市,供暖能力达5 000万平方米,占全国中深层地热供暖的30%,年可替代标煤1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目标是到2023年打造20座“无烟城”。
亮点9:生物航煤跨洋飞行成功
2017年11月22日,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2013年技术验证试飞、2015年国内商业航班首次应用飞行之后的又一创举,表明我国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更加成熟,是中国石化携手民航业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成果,对我国生物质能源研发应用和绿色航空具有重要意义。
亮点10:生物柴油走进加油站
2017年10月30日,中国石化上海9座加油站试点销售加注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B5)。生物柴油“常态化”应用于车辆,不仅能消除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安全风险,更有利于减轻城市污染,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下一步,中国石化将推进新能源开发,进一步研究布局生物柴油项目。
发布“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是中国石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中国石化郑重承诺:将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重要部署,全面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3年,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之际,所属企业全部完成绿色企业创建,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强化源头本质环保,推进绿色关键技术突破,推行过程清洁生产,实施污染高效治理,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