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养羊场免疫失败因素

2018-03-21尼玉龙李永胜

饲料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养羊健康状况羊群

尼玉龙,李永胜,付 霞

(1.河南省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上蔡 463800;2.河南省上蔡县家畜改良站,河南 上蔡 463800)

近年来,随着羊肉价格持续稳定上升,羊的饲养量得到快速增加,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生活的需求。长期以来,羊病一直是影响羊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羊因发病死亡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虽然造成这种损失的原因很多,涉及管理、药物、疫苗等诸多因素,但是免疫失败或免疫保护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保障养羊业健康持续发展,羊病免疫注射是必须的。影响免疫效果失败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防疫意识,疫苗注射,疫苗接种,疫苗保管,羊群健康状况等。笔者近期调查走访多个养羊场,现就羊场免疫失败因素谈几点看法。

1 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

有些养殖户投资养羊,就是认为羊比猪、鸡相对容易饲养,生病少,效益稳定。防疫、管理、消毒、驱虫意识淡薄,随意搭建一些草棚,周围再扎简易的围网就当羊圈羊舍,只要每天放羊吃草就是养羊,至于羊舍羊圈如何设计,羊的引进和出售注意事项、免疫哪些疫病,种羊如何挑选、饲喂、管理等等技术一概不知,依然是几十年前的养羊观念和习惯,养羊行情好时买来就养,行情差时随手就卖,能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很少。有时还有混群饲养,寄养代养等现象,很容易引起疫病爆发流行。有些养殖户从不对羊舍、羊体、食具、运动场等进行消毒,连最基本的疫苗都不用,更别提根据本地区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再按照免疫程序对羊进行口蹄疫、布病、小反刍兽疫、羊传胸等常见病的预防。

2 忽视羊群的健康状况

为使羊群获得稳定的免疫力,选用合适的疫(菌)苗,安排在恰当的时间给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当前养羊场控制疫病的唯一出路。可是有些养羊场购进疫苗就进行免疫接种,不考虑羊的健康状况、生理特点和应激因素等,不管是病羊、弱羊还是新购进的羊,不论高温、转群期还是断乳、去势应激期,所有的羊同时接种疫苗,其结果可能引起羊群发病。

3 疫苗质量和保存不可靠

有些养羊场由于缺乏购买疫苗的常识或缺少低温保存条件,购买疫苗时,把疫苗的价格放在首位,从无经营资格的或无储存条件的经销商处购进。将购进的疫苗随意置于常温或光照下,或在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降温防晒措施,造成疫苗失去应有的免疫原性,有的甚至还会生成有害物质,接种这种疫苗的结果是无效的,有的还产生毒副作用。

4 疫苗接种不认真,免疫效果不检测

有些养羊场对免疫注射疫苗(自购或政府强制)不仔细检查疫苗有效期、标签、批号、瓶体状况、保存条件等,存在拿来就用。免疫结束后,不能及时填写免疫记录(接种日期、羊只年龄及品种、数量、健康状况、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接种方法、接种剂量、接种人员、是否过敏等),以备查寻。有时不准备一些抗过敏药物,一旦出现羊只过敏反应,贻误救治时机,造成羊只死亡。在实际生产中,很少有养羊场对羊只免疫注射后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评价免疫效果,掌握免疫变化动态,而是免疫注射后不进行抗体水平检测,不能保证羊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5 接种方法不当

动物免疫方法一般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还有滴鼻,点眼,饮水等,不同的疫苗免疫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在免疫注射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疫苗的接种方法和操作要求。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不能同一天接种。有些养殖户粗心大意,不虚心,如要求皮下注射的疫苗注射在肌肉内,或者同时接种多种疫苗,造成免疫失败或诱发疫病。还有免疫注射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器械使用前没有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羊只注射部位也没有使用消毒药物消毒,有时1个针头长时间使用,没有达到1羊1针。免疫接种结束后,疫苗瓶、药棉和剩余的药液随处乱扔,还有注射器、镊子等器械未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就放进器械箱中。

6 随意加大疫苗剂量

疫苗剂量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剂量过小,浪费疫苗;剂量过大,引起免疫麻痹。有些养羊场对购进的整瓶疫苗一次用不完,认为白白扔掉剩余疫苗有些浪费,于是就随意加大接种剂量,把疫苗药液全部注射到羊体上,认为疫苗剂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其实,过量的疫苗可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还有防疫人员在免疫操作时,吸取疫苗随意性强,针头不断更换,引起疫苗污染,影响免疫效果。

总之,羊群的免疫应答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种因素都可能对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尽量减少或避免对免疫应答反应的不利影响,制定科学合理适宜本场的免疫程序并认真执行,以达到预防疫病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养羊健康状况羊群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城里的羊群
不止一个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