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1例
2018-03-21张婷毕颖文江睿徐格致
张婷 毕颖文 江睿 徐格致
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半年,加重1个月转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轻度眼红、眼痛,未予重视;1个月前,患者双眼视物模糊逐渐加重,右眼视物不见,伴右眼红、痛,无头痛、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查体记录:视力为右眼无光感、左眼0.5。右眼球结膜充血(+ ),角膜透明,房水闪辉(+ ),瞳孔区虹膜后粘连,晶状体混浊,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角膜透明,前房闪辉(++ ),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存在,虹膜无萎缩及粘连,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内可见絮状漂浮物,视盘界限清,黄斑颞下方可见大片黄白色渗出,周围散在出血。左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黄斑颞下方斑片状强荧光,后期逐渐增强,其中可见片状弱荧光区。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右眼视网膜脱离,予以泼尼松40 mg 口服,1次/d,并辅以头孢克洛抗感染,中药和活血化淤等药物治疗。右眼症状无明显好转,2周前于当地医院行右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右眼球葡萄膜急、慢性炎,部分为化脓性炎,炎症部分累及视网膜,视网膜大部分剥离。患者左眼视物模糊,伴红、痛继续加重,转诊于我院。患者无腰痛,无皮肤红斑或者口腔溃疡。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及静脉用药史。无宠物饲养史。眼科查体:右眼球摘除状态,结膜囊未见明显渗出。左眼视力0.1,矫正不能提高,结膜充血(+ ),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 ),前房深浅适中,细胞(- ),房水闪辉(+ ),瞳孔圆,直接对光反应可,晶状体密度稍高,玻璃体腔大量白色团球状混浊,眼底检查模糊可见,视盘被玻璃体混浊部分遮挡,黄斑区颞侧见一黄白色病灶(图1)。左眼眼压为14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左眼内源性眼内炎(真菌性?)。予以抽取静脉血送细菌及真菌培养、胸部CT平扫、腹部B超检查,以及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辅助检查结果:静脉血培养阴性;胸部CT平扫显示左肺上叶尖后段结核纤维灶伴局部胸膜增厚,两肺下叶胸膜下肺大泡;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PPD试验阴性;血常规、梅毒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均为正常。入院行左眼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两性霉素B手术,术后抽取玻璃体液送细菌和真菌涂片和培养,并嘱患者于当地医院借出右眼球蜡块,送我院病理科检查。术后左眼玻璃体液真菌培养5 d结果为白假丝酵母,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右眼球病理显示:脉络膜视网膜组织结构不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査见大量菌丝(图2)。诊断为双眼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术后口服氟康唑0.2 mg, 3次/d,持续2个月,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左眼术后视力0.1,矫正不能提高。随访3年,病情稳定,左眼黄斑颞侧白色病灶逐渐缩小,瘢痕形成。
图1. 左眼眼底照,可见玻璃体腔大量团球状混浊,黄斑颞下方黄白色病灶(白色空心箭头),玻璃体腔混浊团块自黄斑病灶蔓延播散(白色实心箭头)
图2. 右眼球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其间有多量菌丝(白色空心箭头),HE染色×200
讨论内源性眼内炎的报道并不少见,但是依旧容易误诊、误治,这与临床诊断意识不够有关,初步诊断的误诊率可达50%,应该引起足够重视[1-2]。正确的初步诊断首先需要充分的临床意识,并且结合典型的眼底表现及相关的病史询问。患者常有易感因素,比如全身重大疾病(糖尿病,肝、肾疾病,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或者近期重大手术以及长期静脉置管等[3],但是也可见于全身情况正常的人群,更易误诊、误治。内源性眼内炎为血源性感染,致病原由机体其他部位感染灶沿血液循环定植于血供丰富的脉络膜,继续繁殖突破Bruchs膜进入视网膜下,进一步繁殖即可突破视网膜进入玻璃体腔。
常见致病原为真菌,白假丝酵母感染最常见[2]。病情发展比较缓慢,而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发展常呈现暴发性表现。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眼底表现一般比较典型,如本例患者的左眼表现极为典型,黄斑颞下方黄白色病灶蔓延播散至玻璃体腔的团球状混浊,一般可据此眼底表现直接诊断。遗憾的是,该患者诊断延误近半年,可能是当地医师不熟悉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眼底单个(或多个)黄白色炎症性浸润病灶,伴玻璃体内团球状渗出是白假丝酵母眼内炎的特征。根据这一特征,一开始就应高度怀疑白假丝酵母真菌性眼内炎。如果当时进一步做诊断性玻璃体手术,获得确诊,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另外,本例患者右眼球摘除,初步病理报告仅为葡萄膜炎症细胞浸润。如若能够发现炎症细胞内的菌丝,亦可有助于诊断和左眼的及时、正确治疗。因此,对病因不明治疗无效的双眼病变,对一个已完全丧失视力的眼球进行眼球摘除,这一措施除了解除患者的痛苦(如不能控制的青光眼或炎症)外[4],更重要的是可从这一眼球的病理检查中,获取诊断信息,来挽救仅存的另一眼。病理诊断始终是诊断的金标准,而完整的眼球更是难得的标本,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如果本地病理诊断条件有限,可送至有条件的眼科病理室协助会诊。总之,对于内源性眼内炎,临床医师应该具备充分的临床诊断意识,熟悉其典型的眼底表现,并遵循葡萄膜炎诊治流程,在彻底排除感染性因素的前提下,才可能按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另外,对于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在及时诊治眼部情况的同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全身原发病灶的寻找以及治疗。
[1] Lingappan A, Wykoff CC, Albini TA, et al. Endogenous fungal endophthalmitis: causative organisms,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visual acuity outcomes[J]. Am J Ophthalmol, 2012, 153(1): 162-166.
[2] Sadiq MA, Hassan M, Agarwal A, et al. 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J]. J Ophthalmic Inflamm Infect, 2015, 5(1): 32.
[3] 徐格致, 孙中萃, 沈玺, 等. 内源性白色念珠菌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8, 24(6): 406-409.
[4] Lu X, Ng DS, Zheng K, et al. Risk factors for endophthalmitis requiring evisceration or enucleation[J]. Sci Rep, 2016, 6:2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