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8-03-21朱安军

关键词:抗凝溶栓神经功能

朱安军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中医院急诊科,青海 海东 810500)

脑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脑梗死病发突然,病情危急、多变,需要及进行治疗。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针对其发病原因,实施溶栓、抗凝和降颅内压等治疗措施,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进而控制病情的进展。中医辨证方法的应用,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在患者的预后、转归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分别接受中医辨证治疗(47例)和常规治疗(47例)进行治疗,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7/20,最高龄81岁,最低龄58岁,平均年龄(65.2±3.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9/18,最高龄78岁,最低龄61岁,平均年龄(63.6±4.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经吸氧、抗感染和降颅内压(20%甘露醇高渗溶液)治疗后,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75 mg,1次/d,口服用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 mg,1次/d,口服用药,持续治疗1~2周。

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取甘草、桔梗、胆南星丹参、瓜蒌、厚朴、桃仁、郁金、大黄以及红花等中药材,配制泻热通腑、涤痰开窍方剂,水煎温服,1剂/d,2次/d,以治痰热腑实之证;取甘草、桔梗、红花、麦冬、巴戟天、远志、桃仁、芍药、五味子、玄参和生地黄等中药材,配制活血通络、育阴熄火方剂,水煎温服,1剂/d,2次/d,以治阴虚风动之证;持续治疗1周,观察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 [n(%)]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照(±s)

表2 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照(±s)

组别 ADL评分 Fugl-Meyer评分 NIHSS评分观察组 86.23±6.51 85.59±5.49 7.58±2.11对照组 71.45±5.86 69.91±4.73 14.02±3.52 t 4.754 5.102 5.329 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形成所致,并造成脑血管和神经组织损伤,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常规采用溶栓、抗凝等方法,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狭窄,修复脑组织损伤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是其疗效较为有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相比之下,中医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预后和促进转归方面均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针对其病因病机,应用中医辨证疗法,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疾病,更好的修复脑损伤,促进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侣丽萍.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74-75.

[2] 李会义.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6):135-136.

猜你喜欢

抗凝溶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