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脚下的土地,书写灵魂的天空
2018-03-21何永飞
何永飞
十九大精神,犹如一场春雨,滋润了新时代的沃土;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的航线;犹如一把利剑,劈开了笼罩在头顶的迷雾和暗色。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更加有信心和力量去行走前面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是文艺创作者的一面旗帜和一个尺度,一切故弄玄虚和虚张声势的创作,如果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终将经不住时间的检阅,终将轰然倒塌和烟消云散。文学是人学,而人学的核心就是人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创作个性,这是对的,也是应该的,我们必须尊重个性,不然作品就会失去多样性和创造性。但创作的根本不能丢,必须牢记时代使命,必须有一个正确方向,必须坚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文学的故乡在写作者的脚下。出生地和成长地注定我的写作绕不开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边疆,一个是高原。这里的山河、草木、民众,这里的民俗、文化、信仰,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都成为我写作的资源和动力。作为体制外的写作者,可能会有生存上的一些压力,但这种压力往往又让我更加接近众多生命的第一现场,能强烈感知到他们的幸福与疾苦,欢乐与悲伤,忧思和憧憬。我可以自由地行走,枕着高山,拥抱长河,啜饮白云,与日月同醉,与各民族同胞同欢。可不管生活在哪里,不管游走到哪里,我们的脉搏始终连着祖国的心脏,我们的命运始终跳不出时代的掌心。所以,结合自身的创作优势,扎根脚下的土地,紧跟时代步伐,与人民心贴心,才是我们写作者的康庄大道。
文学是直抵人心的一种艺术。它是崇高的,会带来美的享受,有鼓舞精神和提升思想的作用。它可以给英雄立碑,也可以对黑暗加以鞭挞;它可以歌颂生命之美,也可以揭露人性之丑。只有认清一点,写作者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和努力方向。“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的走向。应该说,我们文学创作的主线一直是明朗而向上的,只是有一小部分写作者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在浮躁心性的干扰下,违背创作初心,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审丑为荣,以扬恶为荣,以俗气为荣,制造出一堆堆文字垃圾,严重污染了读者的眼球,损害了文学艺术的美好形象。对于这样的现象,确实有必要进行纠正或清除,还文学的天空一片明净,还读者的心灵一片明净,还社会的面容一片明净。
陈 彬 盛夏的上竹坪牧场 油画 60×160cm
从某些层面而言,文学创作是个人的事儿,这并没有错。但这也是很多写作者之所以难成大家、难成大气候、难达更高境界、难留更长时间的根源。写作者必须有大情怀,必须有普世精神,必须有一定高度的理想,如果只囿于个人的一己悲欢,只抒发没有多少意义的小情小调,只关注窄如墙缝的小世界,那是没有担当的表现,所写出的作品也不可能有广泛的影响,更不可能植根于读者的心中。另外,世间难免有苦难,比如灾害、疾病、死亡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苦难,把写作的目光移向苦难,这也是一种悲悯和关爱。但有些写作者过度沉溺于苦难,过度消费苦难,拿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看苦难,以此去赚取读者的眼泪。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给苦难增添苦难。处于苦难中的人们已不容易,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写作者写出的作品里,没有丝毫温情,没有丝毫亮光,没有丝毫力量,从而让处于苦难中的人更绝望,让读者对人生更绝望。这无疑是对文学的离经叛道,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规避。
这几年,我给自己的写作重新定位,去挖掘和呈现人类共有的东西,去关照灵魂,让灵魂飞得更高远。我相信,只要深深地扎根脚下的土地,就能在灵魂的天空,书写出触动读者心弦的作品,书写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