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3-20邹永伟胡小恋
邹永伟 胡小恋
【摘要】目的:探究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冠脉介入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疗效显著,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其疾病种类较多,其中包括高血压、中风、高血脂、心脑血管硬化及冠心病等。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血液粘稠、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患者的心脏和大脑及全身的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1]。患者在临床常表现出眩晕、紫绀、心悸及呼吸困难等,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应选用一种完善、先进的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往的临床常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医疗的快速发展,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于心内科治疗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2]。本次通过应用冠脉介入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4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年龄50~86岁,平均年龄(67.41±12.9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9.46±13.96)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冠脉介入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应依据患者的检查资料和体征等,来确定患者不同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在确定疾病类型后,应用冠脉介入进行治疗。首先,治疗前3天,应指导患者口服适量的阿司匹林;然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动脉进行穿刺,其中穿刺动脉包括股动脉和桡动脉,同时在穿刺的周围给予麻醉药物进行麻醉,麻醉完毕后,在桡动脉鞘和股动脉鞘,沿鞘将导引钢丝和造影导管送入,使造影导管至冠脉开口处,从而施行冠脉造影,造影的目的是寻找冠脉最狭小的位置[3]。通过透视设备的指引,换成PCU导引导管,将冠脉导丝置于血管远端,将球囊导管沿着冠脉导丝送达狭窄的病变部位,对其加气增压,使球囊局部扩张,然后将冠脉支架放置其中。在冠脉介入治疗前,给予桡动脉的肝素钠总量为8000u,股动脉肝素钠6000U并经过动脉鞘注入,其中低体重患者的肝素钠量为lOOU/kg。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4]。
1.3 观察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及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核对,选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进行检验,选取[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当(P<0.05)对比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情况
详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为心内科较多见的疾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患者患病期间受到疾病严重的困扰,同时还承担巨大的心理和医疗经济负担,给患者的康复和痊愈带来严重的威胁[5]。以往心内科常采用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其主要的治疗目标在于控制和缓解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延缓和避免病情出现恶化。但是,药物治疗的作用仅仅只能控制、延缓病情,不能够达到疾病根治的效果。本次选取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在确定患者心血管疾病类型的前提下,采用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其中冠脉的各项检查不仅能够对患者患病期间的各项指标和体征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够慎重将患者的各项病症表现进行分析,以此来更好的确定患者疾病的类型[6]。冠脉治疗为较先进的医学技术手段之一,此方法能够根据人体的构造特征,应用股动脉、桡动脉穿刺,从而实现微小通道式治疗,从而实现了血管内医疗救治的操作。冠脉介入治疗的外部创伤小,伤口创面愈合较快,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7]。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冠脉介入应用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发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的康复和痊愈。
参考文献
[1]艾民,颜昌福,夏福纯等,血清hs-CRP及VEGF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8 (01):16-18.
[2]廖志雄,方臻飞,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 (05):67-70.
[3]曾凡超,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血脂及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9): 116-117.
[4]張华巍,陈韵岱,孙志军等,切割球囊在介入治疗中对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 (03):297-300.
[5]李其华,易秋艳,陈见红等,平均血小板体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2017,57 (01):56-58.
[6]王芳,左长鹏,纵静等,不同性别老年冠状动脉真性分又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预后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 7,25 (03):153-157
[7]徐凯,金小辉,王丽等,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TLR4表达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 (04):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