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8-03-20于启阳
于启阳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 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15例。对照组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实验组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5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确切,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内固定;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30
四肢创伤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 一般情况下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等常规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相关研究发现[1], 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表现出严重骨不连现象, 且内固定植入后出现的骨不连往往会伴随严重的内固定断裂情况, 从而对肢体功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再次予以内固定植入治疗,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 还增加了其经济压力。鉴于此, 合理选择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5例。对照组:男11例, 女4例;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48.6±6.1)岁;其中肱骨骨折4例, 股骨骨折6例, 胫骨骨折5例;骨不连原因:内/外固定失败10例, 感染5例。实验组:男10例, 女5例;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47.5±6.8)岁;其中肱骨骨折4例, 股骨骨折7例, 胫骨骨折4例;骨不连原因:内/外固定失败9例, 感染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予以比较。
1. 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进行创口处理、营养补充、感染预防等基础对症治疗。实验组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选择仰卧位, 实施全身麻醉, 于骨折处作手术切口, 并逐一切开肌肉组织, 完全剥离阔筋膜, 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 并将骨折端纤维瘢痕和硬化组织仔细清除, 剥离开骨膜, 作梯形截面, 进行扩髓和植骨复位处理, 将髓内钉从大转子顶点处置入并予以固定, 最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对照组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实施内固定之前的所有操作同实验组, 完成植骨后再置入钢板, 以创口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加压, 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康复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疼痛、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2]:优:骨折端无任何压痛感和叩击痛, X线检查结果提示骨缝完全愈合;良:骨折端压痛感、叩击痛感比较轻微, X线检查结果提示骨痂形成;差:骨折端压痛感、叩击痛剧烈, X线检查未见结痂。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术后出现关节僵硬、切口感染/疼痛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再骨折各1例, 关节僵硬、切口感染/疼痛各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0, P=0.0201<0.05)。
3 讨论
骨不连作为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类型, 其诱发因素比较复杂, 术后感染、骨折缺损、血运不佳、手术操作方法不当等均可能导致其发生。其会严重影响患者骨折愈合效果, 还会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因此, 必须合理选择内固定方法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3]。
加压钢板内固定能够实现直视下手术操作, 且手术过程需要的工具不多, 操作步骤比较简单, 方便快捷, 但此种固定方法会对骨折血运产生破坏, 创伤性较大, 不适宜所有四肢创伤骨不连患者[4-7]。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无需较大的手术切口, 可显著减少创伤, 促进术后恢复。相比于加压钢板内固定, 其安全性、牢固性更加理想, 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危险, 并可对旋转角度进行有效控制, 短缩畸形, 在生物应力和应力刺激共同作用下, 加速骨痂形成, 从而对骨不连进行有效修复, 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5, 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5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确切, 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炜.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对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应用效果. 当代医学, 2015, 21(35):57-58.
[2] 付洪龙, 刘显翠, 陶风海, 等. 对比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33):6855-6856.
[3] 林华波. 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6):109-110.
[4] 左瑞吉.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效果. 中外医疗, 2015(13):82-83.
[5] 戴海东, 明文义, 赵进征, 等.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7): 1-3.
[6] 熊健, 余远举, 许永涛, 等.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20):3873-3876.
[7] 邴君华.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对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9): 22-23.
[8] 张鲁霖, 王友华.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 心理医生, 2015(13):60-61.
[9] 赵有才, 王利阳.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临床比较.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138-139.
[10] 史继红, 邢跃刚, 姚士祥. 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医学信息, 2015(41):291.
[收稿日期: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