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研究

2018-03-20马楠

西部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

马楠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作为传授知识、创新技术与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对一个国家的兴盛与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如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形势下高等教育生存環境的一系列变化、更好地创出中国高校的世界品牌,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 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不仅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更重要的是教育对人的影响,因而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尔·盖茨在其著作《资本主义的未来》中曾预言:“在21世纪竞争方式的改变中,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具有决定意义。”面向新世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更应先行,那么高等教育现代化就必然成为教育现代化中的重中之重。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探讨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现代化,这三个概念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对它们的理解有助于清楚的认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现代化解释为使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从社会学角度来阐释则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进而引起的社会剧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把对现代化的解释运用于教育领域,我们可以理解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从适应小农宗法社会的传统教育转化为适应工业化民主社会的现代教育的历史进程。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高等教育现代化即高等教育从封建的、封闭的旧教育传统模式向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演变的历史过程。高等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它的民主化、普及化、终身化、多样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将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并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结合中国实践,努力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我们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因素人手:思想因素、物质因素、人的因素和体制结构因素。

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因素分析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因素

教育观念是在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下,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高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指,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以及怎么培养的问题。每个时代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观念,这是和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的,比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早期萌芽阶段——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即洋务派与保守派的思想斗争,科举制的废除更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斗争的结果。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迈进,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首先摈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须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树立新型的现代教育观念。这种教育思想大致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内容来武装这些人才;用什么方法来训练人才;用什么手段来选拔人才;教育的对象如何确定等等。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培养现代人作为高等教育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要培养面向2l世纪的现代人,应该认识到高等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建立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开放的思想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等教育不仅满足现在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要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归根结底,高等教育现代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现代人。

(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因素

高等是知识密集的地方,需要的物质条作很多,其中教学手段和设备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物质条件最能够反映时代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这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保证,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往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是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核心构成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但新的科学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其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知识信息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物质条件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享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面对知识无限量的更新以至于信息量的无限增长,并能够使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扩展信息量的途径更加快捷方便,又可以引起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变革。高等教育物质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涉及到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能力等,所以,毋庸讳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办大教育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高等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无疑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诸项指标中最难达到的指标。

(三)高等教育现代化中人的因素

正如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一样,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指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具有民主、开放、科学、创新的时代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师资群体。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化的新型教师也必然呈现出不断学习、不断修身、不断进取的发展态势。高校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广泛的适应能力,还应该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竞争型的高素质骨干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实施高等教育现代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就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来说,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由传统迈向现代、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使高等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要求高校的组织管理者充分利用先进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对高校进行全面的科学管理,促进高校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高效组合,以最大幅度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因为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将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当首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研究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种需求,树立创新观念和效益观念,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的创新体系;认真制定教育现代化的规划和方案,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其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范围广、辐射宽、开放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流通和共享。

(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体制、结构因素

教育体制是教育现代化的支架结构,是领导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架构、方法、速度、规模、效益。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求。这包括科学高效的教育体制,如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领导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校内管理体制、教学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等;健全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优化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如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类型结构(主要指普通高等学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学校教育与高等成人教育的比例结构)、功能结构(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的比例结构)等,应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一致。目前教育结构的不合理突出地表现在学科专业结构,专业结构划分过窄过细,本是一个专业却冠上各个不同的行业名称而成了多个专业,因为高等教育是条块分割体制,各个学校都想搞“小而全”,结果造成结构的不合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就肩负这项责任,必须适时的对不合理的体制、结构进行调整。

目前,宏观上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集中精力直接抓好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建设,以此对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地方政府则通过对辖区内的高等学校进行宏观管理,使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微观上推进高等教育内部办学体制改革,不断调整高等学校行政机构的职能和设置,理顺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学校内部的改革,要突出教学和科研为中心,有利于形成高效优质地出人才、出成果的激勵竞争机制。推进院系调整,建立跨学科的专业和科研组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三、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途径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传统相结合

在知识产生和更新迅猛的当今时代,高等教育要站在各学科的前沿,及时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现代化建设中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的进展和信息,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步。那么如何平衡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两难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使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并逐步建立起来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其前提首先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因此,高等教育现代化思想观念的树立,必须正确的对待教育传统:首先,要有超越传统的勇气和胸怀,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观念中符合现代化建设及现代教育需要的优秀成分,具有改革的意识和魄力,对教育传统中阻碍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及现代教育发展的负面因素和糟粕进行批判并大胆地予以抛弃;其次,大胆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思想观念,以理性的精神,汲取教育传统中积极的因素,发扬光大,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使之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多渠道化

高等教育本身是一种高投入的教育资源,其层次结构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其它各类型的高等教育,这种复杂和多层次的结构特点,使得高等教育需要无限量的投资。尤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成为制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经费不可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在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之下,更公平合理地配置有限的经费显得很重要。中国高校的投人长期处于低水平。尽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重点建设的大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比,这种集中投入只是让中国的一些高校走出困境。高等教育不仅负有人才培养的职能,而且肩负科学研究的使命,不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创造科学文化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而科学研究经费的成本则越来越高,包括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我国的科研经费和实验水平得到的经费投入无疑是杯水车薪。虽然近年来,中国高校科研经费增长较快,其中来自政府的纵向科研经费和来自企业的横向科研经费不相上下,但总体数额与国外大学的科研经费相比,相差甚远。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已转向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负担的混合型筹资新体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个人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仅在客观上减轻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负担,而且能使全社会、全民族来关心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面对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实,高等教育惟有采取这种混合型的筹资体制才能使政府从高等教育的巨额投资中逐渐解脱出来,从而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从最近几年高校教育经费情况来看,其它渠道注入教育经费比例在扩大,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高教经费来源相比,我国政府财政拨款占教育总投资量的比例仍很高。所以必须继续努力深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争取更多的社会、个人资金投向高等教育。因此,国家保持持续稳定投入,并将经费公平合理地配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资体制。

总之,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异常迅猛。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有抓住机遇,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为把我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教育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头唱大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的女巫朋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