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8-03-20曹议
曹议
【摘要】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本的理念,它对学生提出的整合性和基础性要求,同时也是对义务教育时期数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培养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要做到以联系、通融的观念来进行整体把握其中的基本内涵,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要落实到实践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在小学数学的教育环节中进行渗透,日积月累,逐步发展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思考实践
一、数学核心素质的结构体系
数学的核心素养结构体系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一)第一个层次:立足于学科的整体视角
数学的核心素质一定要能表现出数学的本质,要有一定的学科育人价值.最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就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包括模型、抽象和推理.模型,让人更清楚直观地了解现实中的图形和数量的关系,将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转换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更加广泛.抽象,要做到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数学内部的本质现象,都要把研究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概念,变成数学的研究对象,便于让学生能够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去观察.推理,是一个数学命题的判断到另一个数学命题的判断的思维思考的过程,由推理衍生出的运算方式、定理和各类命题,这些都在推动数学的发展,让数学这一学科更具严谨性.数学的这三种基本思想分别对应了三种能力,即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这三者构成了数学的第一个层次的核心素养.
(二)第二个层次:关联学科的内容领域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二层次对应的是三大内容领域,即空间观念(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观念以及运算能力(数感).其中运算能力指的是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会数学的基础.直观现象是指借助一定的空间现象对事物的形态和变化进行感知,利用几何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建立数学直觉的基本途径.数据分析则是从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形成相应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基于数据探究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的能力以及数据表达显示问题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这两方面的层次,是从学科的整体到具体进行分析研究的,第一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前提,作用于第二个层次.这两个层次都对数学教学起到统领作用,数学教育的主线应该是理解和落实数学的核心素养.
二、如何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落实核心素养
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纸上谈兵,而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数学的核心素养充分地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里.
(一)解读教材,探索教學内容中的核心素养
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掌握,而形成的数学思路和方法,还包括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在为学生们讲解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对教材中的每个问题,每个知识点都认真思考,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内容,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道知识技能的目标.另外,还要深入教学内容的本质,探索其中的核心素养,将在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二)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
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不只是理解表面的知识,还要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套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也能帮助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概念之间的联系,确立了良好的知识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在正负数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九章算术》的内容,一个人在卖马、卖牛和买羊的过程中,涉及了收入和支出,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收入即是正数,支出就是负数,这样就可以对正负数的关系进行掌握,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想.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主要运用了核心素养的两个用途:一是为了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二是为了使小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巩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数学广角”模块,结合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和数学思想进行深度的融合,如此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数学思想.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深化改革课程的基础前提.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在小学的课程改革中也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每位小学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现在的日常教育工作做起,在实践中,坚决维护反思性的教学,在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积极地探索与之相关的有效方法,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