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3-20吴珏珏
吴珏珏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使得教学本源开始回归.笔者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学为本;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实践中重视教法,忽视学法.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学科专业知识,钻研教材,凭借自己的“先知”“先觉”形成“教学”设计,但是我们发现在实践中教师的课堂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重操控、轻变化;重解题,轻应用.上课变成授课,教师被动地跟着教材走,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教学变成了教材知识的演示和演绎.以学定教,正是要努力改变这种被動教学的局面,在方法上提倡学法优先.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从“学”入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才是生存之道.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定教将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核心任务来抓,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预习,明确学习任务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学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课前预习教师们在教学中都会用到,一些教师只是走过场,布置了预习的作业,没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和预习任务,不具可测性,部分学生就会忽视了这个作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明确学习内容;
2.明确预习任务,即预习时要学会的知识点和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3.明确预习时间.
通过对学生课前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和反馈,集中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课中对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的引导.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运用,高效地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微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阅读,把握重点知识
读书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各门学科有各门学科的特点,当然也就有着不同的读法.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得法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在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时,要求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以便准确地把握重点.学习用醒目的勾、点、圈、画、批等,标出重点、难点.读数学书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要让学生反复琢磨,潜心领会,深入思考.同时,要教会“粗读、精读”的方法.“粗读”从整体上理解本节教材所讲内容,要求初步弄清概念及公式的来龙去脉,在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标注,便于听课时对其进行重点学习;“精读”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弄清如何应用概念,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重要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只要教师用“心”去指导,学生用“心”去阅读,一定会得到很多新的收获.
(三)反思,完善知识建构
学生学习反思,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审视,对学习方法再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从而掌握学习策略,并产生新的学习行为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课堂总结,概括归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教材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里,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我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
2.错题反思,查漏补缺
“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针对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尤其重要,反思自己的错误,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更新和重建,从而帮助学生修正错误.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建立改错本,并在错题边上写出错的原因.
数学学科是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订正错误其思维也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过程.要去思考当时自己如何会出错,要找出病因.改错本它不仅把自己在处理习题所犯的错误写出来,还把错误的原因写出来并进行纠正.这样可尽量减少学生犯错误的概率,从学生角度而言加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从“教”入手,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把握学情,明确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给学生设计的学路来备课,有时候却很难上下去,原因是上课时,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提出的问题有的是不着边际,有的是异想天开,也有的是我们自己都可能还没掌握的.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针对学生自学的困惑,经历质疑、点拨、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路优先,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让学生经历了数学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作为在基层上课的教师,笔者认为可以基于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基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
(二)以学导教,突破难点
教师要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差异,站在学生的角度,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每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尝试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针对先学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1.同伴教,互动学习
兵教兵,小老师制,学生之间充分互动,责任和成绩共享,知识在交流互动中清晰、增值、内化和升华.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教师教,引导学习
教学中,笔者坚持“三不教”原则,即: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懂,也不教.做到心中有学生,抓住重难点,分析哪里该教,哪里不用教师教,把课堂宝贵的40分钟用在刀刃上,那我们的课堂就会高效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涨.
(三)巩固练习,拓展升华
知识的掌握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笔者在教学中,课堂练习一般遵循以下几点:
(1)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
(2)练习题要具有代表性,适度且适量;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型不同,学段不同,教学操作都会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灵活运用训练模式,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顾泠沅.少教多学,以学定教[J].现代教学,2011(1):1.
[2]朱致瑛.历史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4):80-82.
[3]邹红伟.以学为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6(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