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职数学实践活动的共性
2018-03-20陆广地王行晖徐正勇
陆广地 王行晖 徐正勇
【摘要】基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和教学有效性构建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是务实的选择,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意志,这与陶行知先生90年前的教育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核心素养;陶行知教育思想
【基金项目】此文系2017中国陶研会课题(TD2017203)、江苏陶研会2016课题(JSTY088)、宿迁教育学会2016课题(XHLX2016-254)、2016宿迁教育规划课题(2015GH197)、2014江苏高校哲学社科课题(2014SJB333)成果.
当前,重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自从2014年教育部公布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的国家共识以来,2016年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学段相继提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其目的是从学科中体现育人价值[1].职业教育如何落实国家精神,在保证人才成长和发展中真正体现“核心”意识?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数学课程.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究和理论分析,本文作者构建数学实践活动课程,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取得满意的育人效果[2].同时,也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具有鲜活的时代生命力,值得发扬光大.
一、高职数学教育的困惑
数学课程是高职的“痛点”,又是无法摆脱的“关节”.越过数学课程,许多后续课程无法实施和衔接,学生也缺少基本的文化修养,对现代科学的理解与技术的深刻把握缺少基础.但是,真正地重视数学课程,往往是抓一把沙子一样,用力越多,获得越少,原因是方法不对.许多院士、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不同的改革设想,但是无法大面积推广,仅仅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对教者的素质要求太高.因此,目前数学教育的困惑处很多.
1.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这是数学教育传统的缺陷,更是中国学生的“软肋”.国际PISA数学测试在中国的多年数据都是如此,解题能力世界第一,但是解決实际问题(建模)能力表现一般.中国的数学教育向来以解题能力论“英雄”,学会的都是“套路”和“技巧”,如果换成新的题目,未知的情境,其结果如何呢?可能会出现专家所说的“熟能生笨”.这其实就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重技能轻素养.中国的数学教育功利性很强,往往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为了分数而“题海”.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仅仅是为了父母的荣耀和“面子”而学习,为了考上名校而学习,为了最后的“定终身”的考试而学习.造成中国的学生严重厌学,高考这边结束,学生那边烧书、撕书.平时的教学重视解题技能,重视提高分数的针对性训练,一切与分数无关的活动往往为学校和教师所禁止.而学生的品德成长、个性发展、特长形成、禀赋修炼、兴趣爱好、基本能力、综合素养,等等,甚至基本的生理周期、身心协调都受到影响.这种以身心健康付出的代价,换来的肯定是病态的个体.
3.重书本轻活动.中国的数学教育对书本的依赖性很强,离开书本,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学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换句话说,中国的数学教学完全被书本所局限,很少离开书本、走出课堂,开展一些有意义、与大自然贴近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唯书”“唯上”(包含前人说过的)“唯师”的教条和奴才心理,不利于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化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说缺少创新精神和人格,这都是当前时代所特别缺少的元素.
4.重形式轻实效.中国的管理者往往喜欢组织相同的形式,千篇一律地进行重复劳动,这样的效果的确震撼人心,强烈地冲击人的感官世界.比如,数学教育,我们在全国组织过许多教学模式的推广学习,跟风学习,但是事实证明,任何经验都无法全面推广,因为经验与学生的基础有关,与教师的素养有关,离开了名师的个性化能力和特色化辛勤,不可能全面开花,因此,任何教学模式都与教师的付出有关,离开这个原则谈教改,往往是痴人说梦.效果比形式更重要.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共性
在实施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伟大与奇妙.笔者不赞同许多年轻一代认为的“陶行知思想已经过时”的说法,相反,笔者倒是认为他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而且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会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一)与国际教育要求“四个学会”内在一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提出教育需要培养年轻一代“学会求知、学会共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被称为建立未来终身学习社会的四大支柱.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如果说前两者更多的是在传统的教育中充实了新的内容,那么,后两者则是着眼于21世纪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所有这四种学习,既不限于某一人生阶段,也不囿于家庭、学校或社区等某一场所.要深切理解和把握这四种学习的有机联系,有赖于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高职学校数学教材内容、问题、例子等应密切结合各专业,更多联系社会、生产、生活,材料图文并茂.经统计,高职学校各类专业如电类、机类、经济类教学中涉及许多曲线图示,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打下认识曲线图示的基础,数学内容也应尽量用图示来说明问题(传统是习惯用数学式来说明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开发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理论用图示来直观说明.教学重视广泛综合、广泛应用、具有趣味性,以及考虑到素质教育的需要、对数学术语内涵的挖掘.
陶行知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并且要适应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与基本生存素养,使学生自觉地遵纪守法、发奋学习、苦练本领、乐于奉献、服务他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共事等[2].这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构思完全一致.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殊途同归,在培养目的上是相同的.
(二)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相一致
因为陶先生是真正热爱国家、热爱学生的人,他所在意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当前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高职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注意从学科角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学生发展素养的育人要求,人的素质的主要部分是先天的,而素养却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数学实践活动立足现实、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育必然是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的,实际效果肯定是出色的.在当前,数学能力不过关,不要说工作岗位不能适应,即使是生活中的简单电子产品说明书、电子产品操作都成问题,许多文科毕业生的感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自然科学的教学成果申报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育文章、课题研究报告,按照学科分类在申报成果时属于人文学科的范围,但是由于市县基层的管理者长期以来都是文科的毕业生,他们看不懂这些材料,就马上搁置一旁,因为看不懂的东西无法做出评价,或者他们从意识里,根本认为这些数学教育学、物理教育心理学、化学评价学、生物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本身就属于自然科学的范围,他们对国家文件中的分类修改缺少深刻的理解,比如,经济学、教育测量评价、心理学、管理学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学工具.缺少正确的观念,不但对国家的管理与发展不利,更是对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社会普遍公认的缺少基本的全面素养的人管理社会必然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种现象仍将长期存在.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情况要好得多,人文学者的数理修养普遍都比较高,這也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
(三)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当前互联网与信息时代,一个人在学生时期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必然.当前知识形态呈现融合和整合的趋势,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引入数学时才算是成熟的,现在变得尤其明显.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不高,无法读懂基本的文件和生活规范要求.
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是立足学生现实的产物.既然高等数学提出的要求无法完成,简单地灌输不能达到教学要求,我们就不要强学生所难,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从基本要求出发,在活动中理解,在实践中建构,在参与中喜欢,在操作中感悟,把数学教学目标分步完成,分阶段实现,比上来就让学生不适应的教学效果要好.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也是要求教学生动活泼,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实现,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充分融合,既能指导学生学习,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控和帮助.因此,他的思想是完全为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能在未来社会持续发展.
(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统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的宏观层面反映了国家对国民素养的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思想的中观层面体现了社会对青年一代素养的要求,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教学操作的微观层面体现了教育是对学生发展素养的要求,这三个“核心”是高度一致的,其实提出的是底线要求,是基本目标.数学实践活动无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实施要求,都体现出对三个“核心”目标的落实.无论是阅读示范、动手操作、研究性学习还是调查实践都体现了对数学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期待,其落脚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大胆创新、科学发展、努力进取,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为了民主、繁荣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为了每个人的幸福和尊严而奋斗[2].
【参考文献】
[1]李学芹.蔡燕.浅谈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其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2(5):24-27.
[2]陆广地.高职数学实践活动的架构[J].江苏教育,2016(12):23-24.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我们的信条[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陆广地.高职“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与实践反思[J].广东技师学院学报,2017(2):53-55.
[5]陆广地.吴文俊先生的贡献及其对数学的推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