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衣原体病的流行及其防控措施
2018-03-20高凤华郭兴国
高凤华,郭兴国
(1.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绥芬河 157300;2.黑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哈尔滨 150069)
羊衣原体病在实际临床生产中也被称作羊地方性流产,属于亚急性的传染性疾病,人和家畜都会发生感染。羊感染衣原体之后体内带毒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会很明显,但是却能给饲养者造成非常惨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据相关报道可知,衣原体病会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流行,而我国发病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新疆和甘肃等,做为口岸城市的绥芬河更应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因此生产中应该掌握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
该病的主要病原是鹦鹉热衣原体,对于低温的抵抗力非常强,但是对于高温的抵抗地却很低。通过对于曾经发生过该病的羊群进行了解发现,初产母羊感染衣原体之后会出现非常高的流产率,但是相比较可见经产母羊流产的情况就较低;但是如果感染疾病的羊群属于第一次暴发,那么羊群中初产母羊会有50%的比例发生流产,而会有1/3的经产母羊出现流产的情况。
2 发病原因
近年来,我国市场养只流通速度加快,饲养场不断频繁的进行引种,如果在此过程中忽视了检疫的重要性,羊只放牧的地区就会逐渐恶化发展为衣原体病的疫源地。临床生产中发现,衣原体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以冬末初春发病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这个季节牧草还没有生长,羊只通常只能采食单一的饲料,长时间这样就导致了羊只摄入的营养不足,对于外界的抵抗力减弱,而且此时环境的温度偏低,正好为衣原体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羊只极易感染而发病。除此之外,如果饲养者没有给予羊群科学性的管理,圈舍没有做到定时的清扫消毒,也是引发羊只衣原体病的主要因素。
3 患羊表现
羊衣原体病在临床中通常会有持续50~90 d的潜伏期,母羊感染之后通常会在妊娠的中后期有流产的表现,但是很难发现明显的征兆。但是发生过流产的母羊一般是不会出现再次流产的情况。如果饲养场内的公羊感染衣原体,则会表现为附睾炎和睾丸炎。
临床中衣原体病主要分为关节炎型和结膜炎型以及流产型3种类型。其中关节炎型的感染群体主要是羔羊,通常会有2~4周的病程,经过治疗而康复的羊只一般不会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结膜炎型患羊主要是绵羊,其中以羔羊发病的情况最多见,通常是持续6~10 d或者几个星期的病程。流产型主要在妊娠母羊群发生。
4 实验室诊断
诊断疾病的时候必须结合疫区的具体情况,观察患病羊的临床表现,可以给出初步的诊断结果。但是如果要进一步进行确诊,通常需要配合对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检查。
条件允许的饲养场应该在无菌的条件下采取病羊的气管分泌物、血液、脾脏、肺脏等进行涂片,通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卵形或者圆形的病原体。将以上病料制成悬液,给孵化5~7 d鸡胚的卵黄囊内接种0.2 mL,观察可知所有鸡胚在5~12 d内陆续死亡,且卵黄囊或者胚胎发生充血、出血。取卵黄囊进行抹片、染色、镜检,同样可见大量的衣原体存在。
5 防控措施
疫情处理。暴发疫情的饲养区应该及时进行封锁处理,有异常表现的感染羊应该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同时要配合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场区内病死羊只的尸体、分泌物及粪尿等严格执行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实际生产中一般是通过深埋或者是焚烧的方式进行。而同群饲养的未被感染的羊只以及周围饲养的羊群应该进行紧急免疫接种,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疫苗是羊衣原体弱毒苗,此外可以在饲料中配合抗菌药物。
药物治疗。对于感染关节炎型的羔羊的患处可以通过涂抹消散性软膏的方式加以治疗,同时还应该配合热敷布辅助治疗。而感染结膜炎型的羔羊,应该采用硼酸水溶液清洗患眼,然后用土霉素软膏点眼加以防治。表现流产的感染母羊同时会伴发腹痛的症状,通常是采用黄体酮进行注射。对于场内残留的排泄物等都要进行深埋或者是焚烧处理。全场羊群都经过治疗之后,应该按时对其进行相关的检疫操作,发现阳性母羊不可留用,坚决淘汰。
加强饲养管理。目前我国大多的饲养方式就是舍饲和放牧相结合,这种模式下就应该注意给羊群采取补料,或者是通过者增加颗粒料的方式提高羊只的采食量。饲养者应该控制羊群饲养密度适中,保证每天羊只可以饮用到充足的水源,场内的霉变饲草禁止饲喂羊群,将圈舍内的温度调节适宜,给羊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还要对于饲养场内的管理措施进行强化,驱除鼠害、寄生虫等,避免传染性疾病的扩散传播。
免疫预防。目前我国大多的饲养场都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衣原体病的发生,实际生产中应该给羊只采用衣原体灭活苗进行免疫,通过调查可知免疫效果较好。现阶段由我国研制的羊衣原体卵黄囊甲醛灭活苗,在山羊、绵羊群接种之后表现出的预防效果比较突出。青年母羊如果可以在配种之前接种,在体内产生的保护可以维持超过30个月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母羊在产羔季节时不会出现太多的流产病例,可以对母羊产生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