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整体推进高校学生工作
2018-03-20金文斌
邹 斌,金文斌
(安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对于破解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难题,明确学生工作发展方向,推动学生工作创新,提升服务学生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精品化,提升工作亮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国际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学生工作应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精品化,提高学生工作亮度。
第一,以工作理念创新为先导,探究学生工作新方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有了新的变化:“四二一”家庭结构下成长起来的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彰显、价值选择多元、交往能力弱化、叛逆心理增强、抗挫能力下降。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学生工作要创新工作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教育管理型工作模式向服务发展型模式转变;从传统的“一抓一带”工作方法(抓两头带中间)向“两手抓”(一手抓两头,一手抓中间)的工作策略转变,抓住了中间就抓住了大多数,抓住了中间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两手都要硬。
第二,以工作载体创新为基础,搭建学生工作新平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首先,随着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日趋多元化。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生长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工具理性”充斥着教育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基因被逐渐消解。再次,自媒体蓬勃发展并迅速深入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上网、聊QQ、刷微博微信、网购,等等,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变成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面对新环境,高校学生工作必须正视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和生活境遇,本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挖掘有效的学生工作载体,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实践中搭建学生工作新平台,切实解决大学生成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升高校学生工作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亮度。
第三,以工作机制创新为保障,建设学生工作新品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高等教育的任务出现了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国家教育战略出现了新变化。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同时,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了教育对外开放的部署。因而,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以工作机制创新为保障,建设学生工作新品牌,提升学生工作亮度,凸显学生工作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捍卫教育主权,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特性,在多元价值文化冲击下占领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制高点,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学生,在开放教育中植入中国元素、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影响力。
二、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整体化,提升工作效度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即“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整体性的内在体现。高校学生工作要在整体视野下,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统筹协调育人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推进高校学生工作整体化进程,提升工作效度。
第一,统筹协调高校四大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凸显学生本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是高校四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服务是本质要求,科学研究是重要保障,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内在要求。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要将四者统一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来,以生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统筹协调高等教育四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凸显国家本位。在高等教育的运行系统中,存在国家、社会、教师、学生四个利益主体,因而在学生工作中,应科学统筹四者利益的关系,将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与学生、教师的需求和发展相结合,将国家需要、社会进步、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统一起来。使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国家需要相结合,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进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凸显国家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统筹协调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者关系,凸显服务本位。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高校学生工作要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日常行为管理为基础,以生活需求服务为路径,走进大学生活,深入大学生活,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在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践中实现统一。在大学生活服务中植入国家核心价值观念,建立教师与学生、管理干部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校内与校外共通融合的交流平台,凸显服务本位。
第四,统筹协调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和个人满足三者的关系,实现“合需要性”“合目的性”“合发展性”三者有机统一,凸显发展本位。高校学生工作在目标制定中,要实现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和个人满足三者科学统一;在工作过程中,树立主体间性思维,科学处理教育与接受、个性与共性、阶段性与整体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结果中,提升工作效度,缩小教育目标和结果之间的差度,实现“合需要性”“合目的性”“合发展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生态化,提升工作深度
2015年9月28日,习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讲话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高校学生工作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健康有序的校园生态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理性文明的校园实践平台三个层面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生态化,提升工作深度。
第一,厚植健康有序的校园生态环境,蕴育绿色文明理念。高校学生工作要在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两个层面厚植绿色健康有序的校园生态环境。首先,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将国家需要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统一起来,端正学习观念,明确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建构绿色学习生态。其次,开展校园生活环境综合治理,培育安全、有序、健康、绿色的学生生活环境,推进美丽校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校园。让学生在绿色健康有序的校园生态环境中体悟、固化绿色文明理念。
第二,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绿色文明行为。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凝聚学生、团结学生、引领学生、发展学生。其次,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勤俭节约,注重环保,树立学生工作绿色形象;要廉洁自律,依法依规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培育积极向上、公平公正的校园政治生态。教师要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绿色学术生态。再次,面向大学校园厚植人文元素,涵育人文观念;面向课堂开展通识教育,培育人文精神;面向网络空间规范网络行为,涵养人文情怀。让学生在绿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生成、模塑绿色文明行为。
第三,打造理性文明的校园实践平台,养成绿色文明习惯。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遵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走进大学生活,从思想引领、行为体验、素质拓展和实践推动等多个维度打造理性文明的校园实践平台和情感体验场域,培育核心价值理念。让学生在拓展中感悟绿色文明观念,在实践中固化绿色文明行为,在体验中养成绿色文明习惯,实现显性教育隐性化,达到“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四、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实现高校学生工作融和化,提升工作广度
习总书记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
第一,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在校内融和中实现统一。高校学生工作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融通高校职能部门之间的藩篱,建立学生事务工作平台,在育人的实践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在提升工作效度的要求下,推动教育队伍整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合作平台,在队伍整合中凝聚力量、精准发力;在科学发展的要求下,推动学生工作平台整合,推进教育工作平台、网络工作平台、实践工作平台、生活服务平台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平台一体化进程,在平台整合中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第二,积极汇聚育人资源,在国内融和中实现发展。首先,高校学生工作要在尊重本校实际基础上,在开放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打破校与校之间的藩篱,积极组建高校学生工作联盟,加强校际交流合作,推进校际互补融和,凝聚学生工作力量,促进学生工作发展。其次,高校学生工作要面向社会,积极汇聚育人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协同育人;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拓展实践育人;引入社会优质的人文教育资源,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资金、智力支持。再次,高校学生工作资源要面向社会开放,凸显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显示度和美誉度,在开放交流中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
第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国际融和中实现共赢。开放是大学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高校学生工作要有国际视野,要明确学生工作对外开放的目的,即促进自我发展,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观念;要明确高校学生工作对外开放的内容,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用全球视野审视评估自我,找准优势和差距,有针对性、有步骤、有条件地对外开放;要明确高校学生工作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要立足中国国情,以我为主,在双向交流中强本固源,防止生搬硬套、一边倒、全盘西化现象出现;要完善高校学生工作对外开放的法律制度,为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要牢固树立文化安全意识,积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的危险,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筑牢中国文化的钢铁长城。
五、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实现高校学生工作人本化,提升工作温度
2015年4月28日,习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共享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此看来,共享的主体是人民。相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而言,共享的主体是师生。
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师生。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将满足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一切要素和资源为师生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明确师生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发展依靠师生。校园是师生的学习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积极培育师生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命运共同体意识,明确师生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认识自身在学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汲取师生在学生工作实践中的智慧,积极搭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平台,依靠师生,实现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
第三,多维度构建校园支持体系,始终坚持发展的成果由师生共享。由于个人能力、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大学校园中产生了在学业、经济、心理、行为、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困难的特殊师生群体。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要聚焦这一特殊困难师生群体,依靠师生建立多维度的动态监测体系和支持体系,实现精准帮扶,尽可能的创造机会,使师生在各项活动中共同体验、共同收获、共同进步、共享发展,使师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
高校学生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师生全面发展,服务于高校建设发展的大局,服务于国家教育的核心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创新发展中锻造精品,在协调发展中聚合整体,在绿色发展中优化生态,在开放发展中实现融和,在共享发展中凸显人本,实现科学化、宽领域、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0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3]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