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想的哲学思考
2018-03-20张晓雯眭海霞
张晓雯, 眭海霞,胡 燕
(1.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成都 610023;2.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 610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部署。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想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系统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和方法论,把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唯物论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刻认识“为什么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进行,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攻坚阶段。为此,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充分认识“为什么改”的紧迫性,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认识“为什么改”的必然性,才能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然要求,从而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使改革有的放矢。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充分认识“为什么改”的紧迫性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实事求是是指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探知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对于改革实践而言,这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对现阶段我国具体国情的客观分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1]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对我国作出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判断,迄今仍然适用。我们必须看到,在我国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发展中的矛盾和挑战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诸多领域的问题依然没得到根本性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部分地区和群体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等等。而且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带来的利益纠葛更为繁杂,有些问题的处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2]可见,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最大程度地协调各种利益,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刻认识“为什么改”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规定着社会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状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也会出现不相适应的状况,若不及时调整、改革,这种生产关系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能力,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决了纷繁的旧问题,又产生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例如,现今出现的产能过剩、利益分化、生态恶化等问题就暴露了体制上和结构上的深层次矛盾与症结,是更深层次上社会基本矛盾在今天的表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解决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发展的那些过时的、腐朽的因素,通过解决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正确处理好“改什么”问题中的若干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并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战略,如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主要观点,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5]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二者目标的一致性辩证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论有机统一。但两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主观方面,是指在正确指导下打破陈规陋习的束缚,实现思想意识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实事求是着眼于客观方面,要求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表明,党在改革开放前进道路上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均是党和国家自觉地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伟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也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善于在解放思想中实事求是,敢于在实事求是中解放思想。唯有如此,才能使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6]。
(二)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我们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7]这就明确告诉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要坚持全局观,又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从整体推进、全局出发并不是没有重点,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因此,在全面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同时,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8]。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其牵引作用,就能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充分释放改革潜力,促进相关层面矛盾的解决,从而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三)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均极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9]80。在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的今天,容易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若仅依靠顶层设计或仅依靠“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能适应当下改革全面深入的要求。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新要求。这两者都同属于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前者着重从宏观着眼,后者着重从微观入手。同时,两者都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规律。二者在实践中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必须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9]81
(四)处理好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第一位的是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8]82这是处理好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二者辩证关系的科学方法论,充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性,对推进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强调胆子要大,体现的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科学决策,体现的是深化改革的策略和方法。胆子要大,才能使改革迈入深水区,也才有到达胜利彼岸的希望;步子要稳,才能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使到达胜利彼岸由可能变成现实。只有把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二者有机辩证统一,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乐章[10]。
(五)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普遍联系的观点
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支点,它们始终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之间的平衡,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注意的重大问题之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仅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统一性,而且在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联性,在于人们各种利益、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在于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宏观战略和具体政策以及各部门之间改革的协同性,因此,只有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11]。在全面深入推进改革中,我们一定要牢记改革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12],只有这样,才能寻求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形成众志成城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三、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革主体的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的不竭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群众导向,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应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13]
(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改革是为人民谋幸福,改革也必须依靠人民。这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未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全面深化改革极其复杂,只有为了人民,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只有依靠人民,改革才能克服各种阻力与障碍。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阶层各群体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聚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激活社会发展活力。在改革中,要善于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思路、办法和举措来指导改革、推进改革。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将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12]。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从人民角度出发,加快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以此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众志成城推进改革。
(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4]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例如,要加速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保障房建设;破解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逐步推进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根本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01).
[2]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3.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4.
[4]金里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论[N].经济日报,2016-08-05(0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64.
[6]刘芳.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N].人民日报,2013-08-23(01).
[7]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56.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01(01).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80-81.
[10]蔡永生.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N].人民日报,2013-10-15(02).
[11]田丰.全面深化改革须掌握哲学方法论[N].南方日报,2014-03-22(03).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8,96.
[13]习近平.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鼓励地方先行先试[EB/OL].(2013-12-04)[2017-07-10].http://finance.qq.com/a/20131204/016166.htm.
[1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