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 年四川省畜牧业主推技术规范(中)

2018-03-20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牦牛日龄仔猪

(接上期)

1 稻鸭共育种养结合技术

1.1 概述 通过运用生态学和现代科学养殖技术,将畜牧养殖与水稻种植结合在一起,使农业资源得到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利用。

1.2 增产增效情况 稻鸭共作免施农药、除草剂和追肥,节约费用,减少污染,生产绿色、有机水稻,有利于环境保护。每亩水稻可增产10%~15%,节约肥料投入10~15元,增加出栏肉鸭15~20只,每亩增加经济效益400元以上。

1.3 技术要点

1.3.1 鸭品种选择及雏鸭的饲养管理

(1)鸭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体形修长的优质杂交鸭或本地麻鸭(如中型和小型农华麻鸭、四川麻鸭)。

(2)雏鸭的饲养管理 ①育雏温度控制:雏鸭育雏期一般采用网上育雏或地面育雏两种方式。育雏期1~2日龄,室温保持在28~30℃,3日龄室温保持在26~28℃,以后每天下降1~2℃,直至达到外界温度。脱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鸭群的采食状况和粪便颜色,若遇天气变化,可在饮水中添加复合多维以减小应激。放养鸭雏鸭一般采用集中育雏、脱温方式进行,若是单个农户饲养,建议直接到专业鸭场购买脱温雏鸭。

②免疫:按免疫程序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浆膜炎和禽流感疫苗。

③试水:育雏3d后,选择晴朗的中午将小鸭赶入准备好的清水中,让其在水中自由活动。首次下水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min,或雏鸭湿毛后立即将其从水中赶起至保温灯或太阳下,待羽毛完全干后再赶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雏鸭羽毛具备防水功能。

④放鸭下田:秧苗移栽后7~10d,小鸭达10~15日龄时,选择晴朗的中午将已经免疫和经过试水训练的雏鸭放入准备好的稻田中;放鸭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00~下午4:00之间;雏鸭下田前3d可在饮水中添加复合多维和盐酸环丙沙星,以减小应激和预防浆膜炎。

1.3.2 稻田准备

(1)稻田选择:选择平整且水源较丰富的田块,秧田需施足底肥。

(2)围网:大田 1~5亩(1亩≈667m2,下同)围成一片,在田边或田埂搭一遮阳棚便于鸭群休息,休息棚边建投料台或放饲喂槽,用于鸭群补饲。

(3)在稻田进水口处理出一深沟或清理出一小水塘,便于晒田时给鸭群提供清洁的饮水。

(4)放鸭密度:每亩按15~20只投放。

1.3.3 稻鸭共作的田间管理

(1)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稻田鸭补饲要做到定人、定时,并在补饲时给出特定的声音,让鸭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能主动配合养鸭人。

(2)补饲:刚放下稻田的小鸭,每天早、晚补饲两次全价雏鸭料,20 d后逐渐减少雏鸭料,并逐步更换为一般农家饲料(即浸泡过的小麦、玉米、适量的酒糟、青饲料,混合后补饲),同时补饲次数减为下午一次,补饲量以鸭群吃饱不剩为原则。

(3)稻田除草:实施稻鸭共作的田块一般都没有杂草,不用再除草,因为大多数杂草都是小鸭喜欢的饲料。

(4)出栏:一般在水稻结穗时,鸭群已经在田里生活了60d左右,体重已经达到1.5~2kg,可以上市销售。在鸭群上市前一周,可适当补饲全价饲料或能量水平较高的饲料对鸭群集中育肥。鸭群离田后,稻田要做好病虫害防治。

1.3.4 稻田病虫害防治

(1)秧田病虫害防治 ①诱杀螟虫:秧田安放性诱剂诱捕装置诱杀越冬代螟虫。移栽前7~10d用植物免疫诱抗剂处理,提高水稻抗逆和抗病虫能力。

②带药移栽:水稻移栽前3~5d选用三环唑或咪鲜胺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或四氯虫酰胺等内吸性杀虫剂喷雾秧田,预防本田叶瘟,防治稻水象甲、水稻螟虫等害虫。

(2)水稻本田病虫害防控:使用杀虫灯、性诱剂、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稻田病虫害。

1.4 其他 适宜区域:四川省水稻产区;注意事项:应在稻秧定根以后才能放鸭下田,注意水稻秧龄和鸭龄的匹配;雏鸭一定要补饲全价配合饲料,以提高成活率;加强管理,防止小鸭遭受黄鼠狼、狗等天敌伤害。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总站(电话:028-85570036,电子邮件:354740609@qq.com);四川省植物保护站(电话:028-85567093,电子邮件:sichuanipm@163.com);四川农业大学(电子邮件:wjw2886166@163.com)。

2 肉鸭网上节水养殖技术

2.1 概述 肉鸭网上节水养殖是指通过架设网床设施饲养肉鸭,使用机械刮板或传送带自动清粪(做到干湿分离),使肉鸭的饲养脱离水面、地面的饲养方式。该方式具有便于集约化管理,肉鸭疾病少、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粪污便于收集和综合利用等优点,是目前省内外规模化肉鸭养殖企业优选的养殖模式。

2.2 增产增效情况 肉鸭网上节水养殖,整齐度高,大型白羽肉鸭40~50日龄上市体重一般达3~3.5 kg,优质麻羽肉鸭56日龄上市体重达2.8~3.0kg;通过新型乳头饮水器的应用,可节水65%,节约用水成本2元/只;网下利用刮粪板机械或传送带自动清粪(干湿分离),使废水等废弃物减少70%,降低环境压力,同时节约人工成本50%;饲养期肉鸭成活率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出栏优质肉鸭只平增收3元。

2.3 技术要点

2.3.1 鸭舍建设 包括育雏室及肥育舍。育雏室注意保暖、防湿;肥育舍结构及材料需要隔热降温、通风好;舍内要安装隔热降温设备、通风设备、喂料和饮水设备。

2.3.2 乳头式饮水 全面采用高度可升降的乳头式饮水系统,饮水器下方设置导流平台或水杯,避免饮水洒出与粪便混合,实现饮污分流。

2.3.3 刮粪板机械清粪或传送带清粪 网下地面硬化,按比例要求安装刮粪板机械清粪或传送带自动清粪(多层)装置。

2.3.4 肉鸭养殖 育雏期(0~7 d)和肥育期(8~56d)建议采用多层网养、传送带自动清粪饲养模式,注意随日龄增加适时调整饲养密度。

2.3.5 鸭病综合防治 强调“防重于治”,制定并实施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消毒预防措施,加强肉鸭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注重环境消毒。

2.3.6 粪污资源化利用 饮水系统渗漏废水可直接还田,干粪可通过送有机肥加工厂或自行堆肥发酵成为有机肥,并根据土地消纳能力还田,改善土壤品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4 其他 适宜区域:全省肉鸭产区;注意事项:肉鸭网上节水养殖在圈舍设计及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饮污分离,做好废弃物终端处理。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总站(电话:028-85570036电子邮件:524867830@qq.com);四川农业大学(电话:028-86291782电子邮件:157079445@qq.com)。

3 天府肉鹅均衡高效生产技术

3.1 概述 天府肉鹅是四川省培育的唯一通过国家审定的鹅配套系,占全省肉鹅养殖量的40%以上。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通过对种鹅均衡繁殖技术及种鹅与商品肉鹅的高效养殖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与集成,形成了适合天府肉鹅种鹅和商品鹅均衡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

3.2 增产增效情况 推广应用该技术后种鹅年均产蛋数提高约8枚,种蛋合格率提高至94%左右,种蛋受精率提高6个百分点;商品肉鹅出栏(约3.5 kg)时间缩短 5~7d,料重比在 2.9~3.0∶1,每只商品肉鹅节约饲料成本3~4元,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3.3 技术要点

3.3.1 鹅舍建设 种鹅棚舍按4只/m2建设,舍内安装离地60 cm以上的网床和足够的产蛋窝;按2只/m2的面积建造缓坡沥水的水泥硬化运动场及洗浴池、饮水槽,运动场上方离地1.5~2m处,夏季用双层或加强型遮阳网覆盖场面3/4。商品鹅舍应包括棚舍、活动场,棚舍内采用可拆卸的网床;活动场应硬化,面积为舍内的2~3倍。

3.3.2 种鹅舍光照控制 种鹅舍分为自然季节鹅舍和反季节鹅舍。自然季节种鹅舍在产蛋期每天应注意控制光照时长为16h,且保持恒定;反季节种鹅舍在1月中旬将光照延长至每天18h,共30 d左右,然后在2月下旬将光照缩短至每天8h,共40d左右,接下来从4月中旬起将光照逐渐延长到每天15h并延续下去,使鹅在5月份开产。

3.3.3 种鹅苗引进及育雏育成 鹅苗购进时间一般为1~2月;育雏期1~7日龄,采用24h光照制度;7日龄后,逐步过渡到自然光照,满6月龄后,全程补充光照到每天15h。

3.3.4 换羽调控 在次年1~2月,用1周时间逐渐降低饲喂量,然后停料2d,再通过2周左右的限饲,待鹅羽毛的毛根干枯后用1周左右时间拔除主翼羽和副主翼羽,之后逐渐增加营养水平,使种鹅在5月份开产。

3.3.5 夏季产蛋鹅的管理 夏季要注意做好舍内通风降温,保证运动场充分遮阴,提供充足、清凉的洗浴水和饮用水,同时提供充足的优质牧草和均衡的营养,使夏季产蛋性能得以最大发挥。

3.3.6 提高种鹅繁殖效率 育成期种鹅应进行限制饲养,防止鹅超重或营养不足,开产前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产蛋前应做好种公鹅和种母鹅的选留,选留公母比例为1∶4或1∶5。产蛋末期应及时淘汰低产、伤残个体及多余公鹅。

3.3.7 商品肉鹅的养殖与管理 以网上养殖与地面养殖相结合的模式为主。商品鹅7日龄内采用网上育雏,第8d起采用地面养殖或网上平养。生长阶段(29 d~上市)每只每天投放精料约200 g,喂草量逐步添加,56日龄饲料喂量达每天850~1000g/只,57日龄后应增加精料供给。70日龄,天府肉鹅可达3.7kg左右,此时可出栏上市。

3.4 其他 适宜区域:全国养鹅产区;注意事项:做好禽流感、副粘病毒病、坦布苏病毒病、大肠杆菌病等的预防;鹅场需要确保有足够和稳定的电力供应,以提供光照和控制环境;及时清运鹅舍、运动场内的积粪以及活动水池中的污水,保持鹅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夏季做好遮光和降温,为种鹅和商品肉鹅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电话:028-86291782,电子邮件:157079445@qq.com);四川省畜牧总站(电话:028-85570036,电子邮件:524867830@qq.com)。

4 基于手机微信平台的肉牛饲料自动配方系统

4.1 概述 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移动性好等优点,完全免费开放使用。该系统只需用户从微信入口登陆,输入相应的牛群与日粮原料种类等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的后端计算平台,采用最优线性规划技术,计算并优化出满足肉牛营养需求且价格最低的日粮配方,实时返回至微信端供用户使用。

4.2 增产增效情况 与传统的日粮自动化配方设计软件相比,该系统仅仅依赖于智能手机,以微信作为入口,将复杂的计算环节放置于云计算平台,且采用完全免费的使用方式,对实现高效养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3 技术要点

4.3.1 技术描述 (1)本系统以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肉牛饲养标准》为基础,建立肉牛营养需求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包括的牛群基本参数有:体重(kg)、饲养类型、品种、环境温度(℃)、目标日增重(g)和月龄,共计6个指标。基于这些指标,预测肉牛对粗蛋白(CP)、综合净能(Nemf)、维生素、磷(P)、钙(Ca)等m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量。

(2)系统根据用户所选定的n种原料,输入相应的市场价格,并依据原料数据库确定m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依据营养学理论,分别确定n种原料在日粮配方中允许使用的最高比例,以及n种原料在配方中的实际使用量之和。采用模糊线性规划技术,在日粮营养成分满足肉牛营养需求,且日粮所有原料的实际使用量不超过被允许使用的最高比例的条件下,使日粮配方价格最低,目标函数取最小值。

(3)通过租用公有云计算资源,搭建24 h不间断云服务器系统,依据构建出的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采用GLPK线性规划计算工具包,结合MySQL数据库存储技术,实现高效率的饲料配方最优化计算。本系统通过将整个计算环节部署于云计算平台,从而提供畅通、稳定、高效的计算服务,为前端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技术保障。

4.3.2 用户操作 (1)微信搜索并关注“智农网”手机微信公众号。

(2)点击“智慧养殖”→“畜牧养殖技术转化成果-牛”→“肉牛饲料自动配方”,进入配方界面。

(3)选择或填写饲养类型、体重、品种、环境温度、目标增重等参数。

(4)选择用户现有的能量饲料(至少选择1种原料)、蛋白质饲料(至少选择1种原料)、糠麸饲料、优质干草、糟渣类饲料、多汁类饲料等及其对应价格。

(5)选择饲料添加剂、青粗饲料组成。

(6)以营养均衡、目标增重为规划目的,制定成本最低的日粮配方并计算成本开销。

4.4 其他 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宜在四川广大农村地区的养殖场(户)中推广;注意事项:配方组成以100kg饲料为标准,单位是千克或克;肉牛饲料自动配方系统可查看历史配方;可结合“智农网”中“饲草轮作模拟系统”“牛群管理”等模块使用。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电子邮件:wws20062127@163.com)。

5 农牧区耦合牦牛全年均衡出栏4218模式

5.1 概述 该技术是将高原牧区放牧生长到4岁左右、体重达200kg的架子牦牛,转移到半农半牧区育肥100d,体重达280kg后出栏。

5.2 增产增效情况 推广应用该技术,可提高牦牛的生长性能,降低冷季死亡率,缓解牦牛冷季掉膘问题,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草畜平衡。使3~4岁200kg左右的牦牛在100d的标准化饲养期内增重80 kg左右,缩短牦牛自然出栏周期2~3年,每头牦牛增加收入800~1200元。

5.3 技术要点

5.3.1 牦牛养殖圈舍的选址与布局

(1)选址: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建设牛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其他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 m以上;距离主要交通干线、河道100m以上。

(2)布局:根据总体要求,一般包括四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各区位置的布局应考虑地势、地形、风向、防疫、物流等因素,既要便于卫生防疫,又要建立最佳生产联系。

(3)圈舍:根据养殖规模的大小,参照《牦牛标准化舍饲育肥场规范》(DB51/T 2374-2017)中的要求和各项参数进行牦牛圈舍的设计、建设。

5.3.2 牦牛的饲料供应

(1)育肥100d的饲草料:3~4岁平均体重200 kg左右的健康牦牛,经100 d育肥,平均增重80 kg,每头牦牛平均每天需要3.0 kg精料和7.0kg粗料,全期每头牦牛需要300kg精饲料和700kg粗饲料。精饲料包括玉米、豆粕、麦麸等,粗饲料包括牧草、青干草、秸秆、酒糟、青贮料等。

(2)过渡期的日粮配制与饲喂技术:牦牛长期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高寒地区,突然由放牧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圈舍饲养,其生活环境、饲草料结构变化很大,给牦牛造成了很大应激,往往表现为不适应新的环境、不采食人工投喂的饲草料,致使牦牛迅速掉膘减重,甚至生病死亡。因此,新购进牦牛应在进场2h后才给水,4h后再给料(优质青干草),任其自由采食;第二天开始自由饮水;进场第2~3d进行第一次驱虫(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注射液等),间隔10~14d再驱虫;进场第8 d开始适当添加本场的粗饲料,第10 d起逐渐增加育肥精料(专为牦牛短期强度育肥而设计的绿色环保型饲料)至每头每天3.0kg。

(3)育肥期的全日粮配制 ①全混合日粮的配制:牦牛育肥期全混合日粮由精料和粗料两部分构成,参照美国NRC肉牛营养需要(2000)和中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科学配制,满足牦牛全面均衡的营养需要。全混合日粮精粗比为5∶5,精料由能量饲料和牦牛专用浓缩饲料按比例配制;粗料为牧草、农作物秸秆、青贮秸秆、农副产品、酒糟等。

②冷季精料的配制:精料包括70%玉米和30%牦牛育肥精料补充料。由于冷季气温较低,需要添加一定的防护设施(如门帘等),维持牛舍适宜的温度,同时适当增加玉米用量以利于牦牛稳定的增重,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③暖季精料的配制:精料包括65%玉米和35%牦牛育肥精料补充料。暖季气温比较适宜,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可通过剪毛、牛舍制冷、牛舍通风和遮阳等方式降低牛舍温度,达到防暑的目的。

5.3.3 牦牛的饲喂技术 牦牛经过7~10 d的过渡期后,便进入快速增重的育肥期,应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精料饲喂量由最初的占体重1.0%(即每头每天2.0kg),直到增加至每头每天3.0kg(每10d增加0.2kg精料)便不再增加精料。育肥全期保证粗饲料的充足供应,自由采食,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牦牛育肥期的粗饲料尽量选用当地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人工种植牧草、野草等,如玉米秸秆(干秸秆或青贮秸秆)、燕麦干草、酒糟、黑麦草等。每天分上午(8:00)和下午(16:00)定时饲喂2次,饲喂时先喂精料后喂粗料。

5.3.4 卫生防疫管理

(1)搞好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牦牛圈养后每天的采食量大,排粪量也大,所以应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每天除粪2次,每两周对圈舍和环境进行消毒。常用消毒液有:10%~20%石灰乳,5%~20%漂白粉液,2%~4%氢氧化钠 (火碱)溶液,5%来苏儿,4%甲醛,0.15%~0.2%新洁尔灭等。

牦牛粪便可用生物热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即:在远离圈舍的地方将粪便堆积起来,上面覆盖10 cm厚的泥土,发酵,经2~3个月即可用作肥料;污水引入处理池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处理。

(2)驱虫。购进牦牛在第一周内连续驱虫2次,育肥时间长的,还要进行第3次驱虫(至少在出栏前20d,保证足够的休药期)。驱虫药有注射剂、口服剂和外用剂,常用药物有驱除体外寄生虫的螨净、双甲脒,驱除体内线虫的左旋咪唑,驱除多种绦虫和吸虫的吡喹酮,驱除体内多种蠕虫的阿苯达唑、芬苯达唑、甲苯咪唑以及能驱杀多种体内外寄生虫的伊维菌素等。但首选药物为阿苯达咪唑片剂和虫克星片剂等药物,也可选择阿维菌素针剂。

5.4 其他 适宜区域:四川省内半农半牧藏区;注意事项:引导当地牧民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适时出栏,缩短出栏周期;加强技术培训,重点发展养殖专业户,以点带面,普及牦牛异地育肥的科学养殖技术;在当地进行配套技术示范,逐步推广应用。

技术依托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邮件:leo3131@163.com)。

6 放牧地方黑猪寄生虫病综合防控技术

6.1 概述 该技术主要针对四川放养模式下的地方黑猪,对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和传染源,杜绝形成寄生虫病恶性循环,保障该类养殖模式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6.2 增产增效情况 以辐射生猪50万头计算,通过实施科学免疫、合理用药、提升整体免疫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创新性技术和措施,降低生猪发病率15%,为养殖场(户)挽回经济损失200万元,增产增效显著。

6.3 技术要点

6.3.1 寄生虫病快速诊断检测技术 研究的寄生虫病虫卵计数器获得国家专利,利用该技术可以对生猪的消化道蠕虫、球虫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定性检测:样品经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虫卵或卵囊,判为阳性,说明该动物(群)已感染寄生虫。定量检测:通过计算EPG(每克粪便虫卵数)或OPG(每克粪便卵囊数),揭示感染程度。另外,本技术还集成了国内外有效使用的检测手段对其他寄生虫如螨虫等进行检测。

6.3.2 环境消毒技术 对猪圈舍和活动场所,选用相应消毒剂定期消毒。针对放牧猪普遍流行的疥螨病,可采取每个月用双甲脒溶液或其他能有效杀灭疥螨的驱虫药液喷洒圈舍及其周围环境。

6.3.3 粪污收集处理 在圈舍内,应及时清理猪粪尿,最好经专用设施排至发酵池等,避免猪接触粪尿。在放牧场,应安排专门收集粪便的人员,每天收集猪粪便,及时送入发酵池。猪粪尿经发酵后,对粪渣进行干湿分离,干物质可用作农家肥。

6.3.4 其他生物控制 养猪场内不能饲养犬、猫,限制其他犬、猫进入猪放牧地或圈舍。如果有犬、猫进入放牧地后,应及时清理其粪便,避免粪便中的泡状带绦虫等虫卵污染放牧地。

6.3.5 猪的寄生虫病防控

(1)种猪寄生虫病药物防控技术。每季度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在产仔前约15d再驱一次虫,药物可选择伊维菌素。在螨虫病流行不明显的养殖场,可选用左旋咪唑或阿苯达唑进行预防性驱虫;如果螨虫病流行较严重,则用伊维菌素进行预防性驱虫,同时用双甲脒稀释液喷洒圈舍和种猪经常接触的环境。

(2)仔猪寄生虫病药物防控技术。在仔猪断奶时,用地克珠利或莫能霉素等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然后用伊维菌素或其他抗线虫药物每季度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

(3)育肥猪寄生虫病药物防控技术。每季度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在没有螨虫病时,选用左旋咪唑或阿苯达唑;如果有螨虫病,则选用伊维菌素或乙酰氨基阿维菌素进行预防性驱虫,同时用双甲脒稀释液喷洒圈舍和育肥猪经常接触的环境。

6.4 其他 适宜区域:四川省内地方黑猪放牧养殖场、小区、公司;注意事项:应加强新技术培训。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电话:028-84555228,电子邮件:liaodjin@126.com)。

7 仔猪腹泻综合防控技术

7.1 概述 目前已经完成了养殖环境中主要病原菌的快速诊断检测技术以及仔猪腹泻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及防控技术。与国内外技术相比,养殖环境中病原菌的快速诊断技术可以使重大疫病的预警时间提前,利于提前应对,将疫病损失减到最小;仔猪腹泻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及防控技术,主要针对四川地区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猪群自身的免疫现状,实用性强。

7.2 增产增效情况 以辐射生猪100万头计算,通过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用药、提升整体养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创新性技术和措施,提高仔猪存活率10%以上,为养殖场(户)挽回经济损失400万元,增产增效显著。

7.3 技术要点

7.3.1 快速诊断技术体系 利用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新技术以及组装的快速检测试剂盒针对养殖场环境中的病原菌、生猪主要疫病(猪瘟、猪链球菌病、细小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快速诊断检测,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流程,缩短检测时间以及提高检测精度,为疫病预警和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并赢得宝贵的时间。

7.3.2 仔猪腹泻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及防控

(1)流行病学调查及敏感药物筛选。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针对四川地区仔猪病毒性腹泻病原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进行四川地区病毒性腹泻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快速确诊。采用仔猪腹泻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及敏感药物快速筛选方法,可以及时确定流行的细菌性病原,并建立敏感性药物库。

(2)环境消毒。每天坚持清扫粪污、冲洗猪圈,保持圈舍地面清洁卫生;保持饲槽、水槽、用具干净;消毒池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大门口、生产区入口处的消毒池每周更换2~3次消毒液,猪舍入口处的消毒池、消毒垫每天更换1次消毒液,可选用碱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轮换使用;经常清扫场区道路、猪舍周围环境,保持场区清洁卫生,可用10%漂白粉或0.5%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至少每半月喷洒消毒一次;排污沟、下水道出口、污水池定期清理通顺干净,并用高压水枪冲洗,每1~2周至少消毒一次。

(3)免疫接种。妊娠母猪于产前40d和15d接种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以预防仔猪红痢、黄痢。对于病毒性腹泻,母猪产前6周和2周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预防仔猪传染性胃肠炎,也可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接种,同时使用黄芪多糖,促进分泌型母源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母乳对仔猪的保护。

(4)药物治疗。对于仔猪白痢、黄痢、大肠杆菌病、病毒性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可以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以防止仔猪脱水,同时补充电解质,缓解酸中毒及补充能量。有呕吐症状时可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有感染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健胃:一般在清肠后进行,即当粪便不恶臭时用多种健胃剂配合使用。

(5)饲养管理。饲料中添加必要的活菌中药发酵制剂,仔猪断奶时采取去母留仔的方法,仔猪留在原圈饲养一周,更换饲料逐渐过渡等。仔猪出生后3d内补硒、补铁,以防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缺铁引发腹泻,间隔7 d后复补硒、铁,7日龄的诱食补料要用营养均衡的全价料。仔猪出生后及时吸食初乳,3日龄及断奶时口服土霉素进行保健,仔猪断奶前后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5%~2%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保持圈舍干燥、卫生、温暖、空气新鲜,尤要重视仔猪的保温。严格控制圈舍温度、湿度,以免造成温湿度差异过大,其中分娩舍维持在20~24℃,保温箱温度:仔猪 1~7 日龄32~34℃,8~14 日龄 28~30℃,15~30日龄25~28℃;猪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

7.4 其他 适宜区域:四川省内生猪养殖场(户)、小区;注意事项:需要加强新技术培训。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电话:028-84555228,电子邮件:liaodjin@126.com)。

8 标准化规模猪场设计与猪舍环境控制技术

8.1 概述 该技术提供了大量猪场建设的详实数据及图纸,填补了省内标准化规模猪场建设无章可循的空白;创新集成了猪舍环境控制技术(包括通风、降温、保温),有效改善猪舍内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受到广大生猪养猪场(户)的欢迎。

8.2 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猪场猪舍建设不规范,舍内空气质量及采光、保温、降温条件差,设施设备规格不一、质量差,不利于饲养管理,仔猪存活率较低等问题。参照本技术新建、改扩建的规模猪场,其母猪产活仔数达11.58头,比传统猪场提高0.54头;节约饲料,商品猪料肉比降低0.09;70日龄仔猪存活率比传统猪场提高5.18个百分点,哺乳期仔猪存活率达90%以上,保育期存活率达95%以上,育肥期存活率达98%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了10%~20%。

8.3 技术要点

8.3.1 猪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符合当地土地使用规划,水源充足,水质符合NY/5027-2008的规定,供电稳定;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 m以上,有良好的动物防疫条件。

8.3.2 猪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间距不少于50m,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围墙。

8.3.3 因地制宜,采用两点式或三点式生产模式。

8.3.4 根据猪场建设规模,参照《规模猪场标准化建设工艺设计规范》(DB51/T1970-2015)中的要求和各项参数进行猪舍设计、建设和设备选型、安装。

8.3.5 采用隧道、垂直通风模式以及风机变频控制技术,有效改善舍内空气质量;发明的智能仔猪保温箱可根据仔猪日龄自动调节温度,并结合舍内整体保温技术做好妊娠舍的冬季保温;采用湿帘风机系统在夏季对猪舍进行降温。

8.4 其他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全省内推广;注意事项:需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加大推广力度。

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电话:028-84516017)。

猜你喜欢

牦牛日龄仔猪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跟着牦牛去巡山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