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及其方法论评述

2018-03-20禹辉映顾洋

关键词:空想共产党宣言思潮

禹辉映,顾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了很大篇幅专门就19世纪30~40年代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通过批判揭露了这些思潮的阶级实质,并对其错误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当前,虽然《共产党宣言》中所批判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已经不复存在抑或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现阶段继续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中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及其方法,对认清当前我国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的真实面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19世纪上半叶,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端日益凸显,这些社会矛盾和弊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有些社会思潮更是以社会主义思潮自居,大肆宣扬其所谓的“社会主义”政治主张。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了积极回应,彻底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具体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3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

(一)对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社会主义思潮时首先对3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鼓吹者是站在封建贵族或小生产者的立场上反对或批判资本主义,主张将资本主义拉回到封建专制的“中世纪”或小生产者的“理想王国”。

1.对封建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法国和英国的贵族,按照他们的历史地位所负的使命,就是写一些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作品……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1]423事实并非封建贵族抨击作品中所宣扬的那样,他们所打的社会主义旗帜是带有“封建纹章”的旗帜,是对“工人阶级采取一切暴力措施”的政治实践,是一种没落的封建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希望回到封建“旧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因而,他们对资产阶级的控告罪状归结为“有一个将把整个旧社会制度炸毁的阶级发展起来”[1]424,并以此来否定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可见,他们的这种社会思潮具有封建性,是逆历史潮流的社会主义思潮,因而被看成是反动的社会主义,应予以批判。

2.对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摇摆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级,虽然在某些场合替工人说话,也萌生了社会主义思潮,但是,他们的思潮中仍然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立场。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时,既肯定了他们在分析“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又对他们的反动性、空想性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1]425。 可见,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亦表现了对旧社会制度的“迷恋”,是逆历史潮流的社会主义思潮,因而也是反动的社会主义,应予以批判。

3.对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以德国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为代表的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鼓吹者,忽视了德国和法国之间物质生活条件和政治制度不同的根本区别,人为地“阉割”了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错误地认为他们克服了“法国人的片面性”,代表的是“真理的要求”“人的本质的利益”“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同政治运动对立起来”,并宣扬人民群众将会在资产阶级运动中“失去一切”[1]427。 针对这种错误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蜕变成为“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对付德国资产阶级的武器……直接代表了一种反动的利益,即德国小市民的利益”[1]428。 可见,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也是反动的社会主义,应予以批判。

(二)对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19世纪上半叶,部分资产阶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同时也想通过改良的方式“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1]429。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他们愿意要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和资产阶级等,而不愿意要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所产生的斗争和危险以及无产阶级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对无产阶级运动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和提出无理要求,如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抛弃“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等[1]430。他们以上主张的根本目的就是试图通过行政改良的方式继续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而非真正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因此可以说,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的看法是保守的,属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应予以批判。

(三)对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折射出早期无产者对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抗议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憧憬。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1]431正是由于他们的思想体系还处于两大阶级斗争的最初时期,包含了许多空想成分,因而其思想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其中,“批判”主要是指他们的“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空想”主要是指他们的一系列主张具有纯粹空想的性质,“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在当时刚刚开始发展,它们所知道的只是这种对立的早期的、不明显的、不确定的形式”[1]432。 同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1]432,他们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只会使他们堕落到“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者的一伙中去”[1]433。 因此,对于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也应予以批判。

二、《共产党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的主要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第3部分主要采取批判的方式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既然是批判,那么,就必然存在批判方法的运用。具体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时主要采取了3种方法。

(一)阶级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强调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的划分是以在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定的,阶级的作用是由阶级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和发展方向所决定的。《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恰当运用阶级分析法的经典之作,全篇都贯穿了阶级分析法。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其他社会主义思潮时也运用了阶级分析法,通过阶级分析法指出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所代表的阶级本质和利益。例如,通过分析资产阶级的言辞和在政治实践上对工人阶级所采取的措施,揭露了封建的社会主义思潮所代表的封建贵族利益的实质;通过对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内容的剖析,揭露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阶级分析法,透彻地分析了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阶级本质及其所宣扬的政治主张,这种阶级分析法让我们更为清晰地认清了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真实面貌。

(二)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主要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察,弄清研究对象发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启发思考、推断未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运用了历史分析法,主要体现在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过程的分析当中。例如,在批判封建的社会主义时,他们对封建的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评论观点形成的历史原因都进行了详尽分析,认为封建的社会主义“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1]423。在批判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他们没有否定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贡献,而是对形成其局限性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进而得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结论[1]432。

(三)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最根本的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其他社会主义思潮也充分运用了矛盾分析法。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时指出,德国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照搬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然而,“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1]426,是被“完全阉割了”的文献[1]427。 因而,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他们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时,运用了矛盾分析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社会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却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和“政治运动”[1]431。

三、《共产党宣言》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的方法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社会主义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然而,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变,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面对这些企图争夺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权、改变中国社会整体走向的错误社会思潮,我们应该如何积极作为、主动“亮剑”?这是当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要回答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可以从《共产党宣言》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方法论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一)坚持运用阶级分析法看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政治立场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意识形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了特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思想愿望和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我们可以运用阶级分析法看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政治立场,进而认清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本质,并以此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理性批判。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各种社会思潮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以及不同社会思潮的本质等。如通过阶级分析法,我们可以认清新自由主义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和发展的,是打着自由、民主、平等幌子的意识形态等这些最为基本的政治立场问题。

(二)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法弄清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历史分析法弄清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进而对各种社会思潮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理性批判。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形成的理论渊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特点等。例如,可以运用历史分析法弄清不同时期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从而得知民主社会主义在一定阶段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因而值得肯定。同时也可以得知,自恩格斯逝世之后,受伯恩施坦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形成了许多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观点,如坚持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实现社会主义不需要消灭资本主义等错误观点。

(三)坚持运用矛盾分析法辨清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正误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是特定历史文化条件的产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土壤”。离开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或“生长土壤”,都有可能出现适用性问题,需要弄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矛盾分析法辨清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正误,进而反驳除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社会思潮不适应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左派所批判的全球化,认为贫富差距拉大是市场化改革的负面结果,主张用平均主义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等。新左派的观点之所以不适用中国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忽视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教条式地引用西方某些理论或观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然后进行刻板化的套用,其错误本质显而易见。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完全可以运用到对当前我国出现的各种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悖、削弱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社会思潮的批判当中,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而坚定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空想共产党宣言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警惕“空想”
小老虎种花
警惕“空想”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不空想不抱怨 有激情在线状态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