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研究

2018-03-20石彩霞宋效峰

关键词:利益时代国家

石彩霞,宋效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方面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利益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了新时代的国家利益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进行专门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和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对内对外工作。

一、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概念

在学理上,国家利益是一个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理论的重要概念,也是在实践中衡量一个主权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的基本维度。在全球化条件下,传统的国家利益观受到了较大的挑战和冲击,但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阎学通认为,国家利益是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尊重与承认[1]。王逸舟认为,国家利益是指民族国家追求的主要好处、权利或受益点,反映这个国家全体国民及各种利益集团的需求与兴趣[2]。可见,国家利益是一个内涵丰富和多维度的历史性概念,其享有的主体应当是特定国家及其全体人民。除民族性、至高性外,国家利益还具有阶级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一般可以根据其所涵盖的不同领域,把国家利益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等。也可以根据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程度,把它分为根本利益(或极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次要利益和一般利益等。目前,在我国的对外政策中经常提及的“核心利益”,就是从国家利益的层次性意义上来说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的总目标

改革开放近40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国的国家利益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本世纪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时代特点,在科学判断中国自身实力变化和国际体系转型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当下中国所处的时空坐标,即中国正逐渐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及具有了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一基本历史定位是确定中国新时代所追求的国家利益的出发点,是科学界定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根本目标、基本内容的主要依据或参照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新时代中国所追求的国家利益。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的重要继承和发展,它对当下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内对外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

1.对国家安全利益的新认识

面对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变化更加深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对国家利益的战略谋划,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准确界定不同层次的国家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其中,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最根本的内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丰富内涵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主席。除了相应的制度建设外,在新的形势下贯彻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辩证关系:一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二是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三是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四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五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3]。这一新的国家安全观改变了传统安全观的单一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地发展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观,有助于拓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利益新边疆。从总的来看,其核心是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这是实现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4]。

2.对经济利益(发展)的新论断

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除了维护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大局稳定等核心政治利益外,维护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发展也处于新时代国家利益的核心层面。国家经济利益主要包括对内保障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对外维护经济交往的稳定发展,它通常会给该国人民带来经济福利的提高。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保障经济发展利益对于实现上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习近平同志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有许多论述,涉及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速度、经济制度、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等重大议题。

3.对国家文化利益的新主张

国家利益除了有形构成(包括安全、政治、经济等物质内容)外,无形构成(如精神内容等)的重要性正变得日益突出。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提升我国的文化、外交等软实力,着力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全面和均衡。如前所述,文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期该国人民在精神领域的客观需要,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对民族认同感的确立和维系。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系统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可以有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他认为,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包容和尊重当今世界的文明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与和谐共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方面,要做到博古通今、放眼世界和兼收并蓄,优秀的儒家(如“和合”思想)、道家(如“道法自然”)、法家(如“法治”)等传统文化和国外的文化养分都可以吸收到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来,从而创造出更多服务国家、服务大众和服务国际社会的优秀文化或精神产品。

4.对保护海外利益的新举措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向世界强国的日益迈进,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随着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拓展,中国需要不断提高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制。2016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蝉联全球第二,在所有国家中的占比首次超过10%,对外投资并购活跃,所面临的政治、安全等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强调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持续打造海外民生工程,为中国公民及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中国已成功组织了也门撤侨等多次较为重大的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处理了上百起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的绑架或袭击事件。

二、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性

习近平同志对国家利益的根本目标、主要内容的认识,是把中国置于一个宏大的、开放的世界历史场域中,并充分考虑全球化时代的诸多新特点而审慎得出的。在当今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利益融合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了统一的有机体,国内政治经济与国外政治经济之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贯通国内发展与对外发展,科学处理内政与外交的互动关系,更好地实现了国内和国际2个大局的统筹,科学、合理地平衡了国家利益的对内和对外2个层面的关系。

为了在总体和平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维护和利用好当前我国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处理外部关系问题上,针对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关切,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多次重申了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走“国强必霸”的历史老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领导人通过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客观判断而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只有和平发展才符合中国、本地区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5]。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如果不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数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可能付诸东流,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也将无法得到保障。

信息社会和互联网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国家间的交往越来越超出了政府间的关系,社会和民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公共外交在塑造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夫人彭丽媛亲自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儿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并参加了很多国际文化活动,在促进中国公共外交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新时代中国的外交软实力,以及在国际社会和他国民众中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6]。同时,通过与新媒体结合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自信充分展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其感召力和影响力得到了空前增强,价值观和制度优势得到了恰当诠释和表达,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利益。

(二)明确的原则性

当前,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在纷繁复杂的对外交往中,首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务实稳健的战略定力,这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所应该具有的品格。习近平国家利益观作为习近平同志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外部表现,它反映了国内治理、改革与国际治理、发展的逻辑统一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对内和对外政策的高度统一性,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有机结合性。中国一贯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维护主权等层面的国家利益问题上同样具有明确的原则性。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7]

在策略上,中国政府刚柔相济,软硬手段同时运用,在不放弃谈判与合作的前提下,积极提升对地区局势的控制力和威慑力。为此,中国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国家硬实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握时机,以强有力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更加积极主动地创造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内外环境。在台湾、钓鱼岛、南海和涉藏等涉及我国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政府言必行、行必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设立防空识别区、整合成立中国海警并开展巡航、加强了对争议地区的实际控制。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的坚定立场,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我国的底线,有助于避免相关国家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作出误判。

(三)突出的合作性

在对外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和扩大国家利益的最佳选择。而开展合作就需要照顾相关方的彼此利益和关切,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中国特色国际合作观,强调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发展原则,以开放、包容、共赢为核心价值追求。这一合作观充分体现在中国处理自身利益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以及对新安全观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上。

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交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从周边地区做起,积极倡导和推动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使命运共同体首先在周边地区落地生根,如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巴(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等。这反映了中国把自身利益寓于地区利益之中,与周边国家谋求利益融合、共存共荣。尤其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为新时代的外交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强劲活力。“一带一路”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致力于实现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积极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项宏伟倡议开创了更加全面、深入和多元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在陆、海2个方向进行了幅员辽阔、纵深宽广、“两翼”平衡、相辅相成的大周边外交战略新布局。中国欢迎其他国家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获益,分享发展机遇,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

在地区和国际安全领域,中国主张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尊重和保障各国的安全利益,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通过对话与协商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它摒弃了对抗、冲突、战争的旧思维与赢者通吃模式,主张谋求自身的安全不以牺牲他国安全利益为前提,其精髓也是对合作理念的倡导。在朝核问题、萨德入韩、印巴关系、阿富汗问题等直接或间接涉及中国国家利益的热点问题上,中国与相关国家积极沟通,强调充分考虑和尊重相关方的利益,以对话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充分的包容性

习近平国家利益思想还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集中体现在其倡导的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当今时代是中国向世界深度开放、同世界深度互动的时代,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关系趋于多维和复杂。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主张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从而使中国所确定的国家利益目标和实现方式既具有中国本位、中国特色,同时又心系天下、关照全球。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8]。

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积极作为,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变革,实现了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的有机统一。中国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定位,即要做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受益者,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实践者、推动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以及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鉴于全球治理领域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同舟共济、包容互惠和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公平正义、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之路。为此,中国倡导开放创新和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致力于构建更为开放的经济体和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安全;同时,防止经济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将自身的发展寓于世界共同发展之中。中国积极承担对人类社会应有的国际责任,力所能及地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增量资源。

中国以特有的方式承担大国责任,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中国所倡导的全球治理观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传统智慧,关注时代议题、心系人类前途命运,富有合作包容精神,其基本思路是共商、共建、共享,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领域话语权的提升。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中国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之一。为此,近年来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进程。中国政府积极实施自主减排,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开展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援助。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对2020年后的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安排,以及制定了2030年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6年9月,中国政府又率先批准了《巴黎协定》并交存了批准文书,为国际社会做出了表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国家利益思想的包容性。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人类社会中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共同责任基础上所结成的命运攸关的整体[9]。这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理想目标,从人类命运攸关的根本利益出发,突破了对抗、零和或双输的利益互动模式,强调构建主体的普遍参与。它肯定了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之间协调的必要性及其日益发展的正向关系,是对全人类福祉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最大程度的肯定和概括。从实践逻辑上看,利益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的基础阶段,中国积极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使彼此的利益联系更紧密、更全面和更深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中国一再宣示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推动者、全球治理的贡献者,以及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构建与本地区和世界各国发展利益的共同体,并不断向更高水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

三、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立足于世情国情,立足于不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奋斗目标,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和宽广的世界视野。作为维护和拓展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在中国自身现代化建设和朝着世界强国不断迈进的关键时期,对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如何处理相关的内外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利益思想统筹国内和国际2个大局,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既重视发展又强调安全,既坚持中国特色又注入全球元素,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体系。它顺应时代潮流,在对外关系中强调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把对本国利益的追求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考虑。它将为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继续推进和平发展,促进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为本地区和世界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0-11.

[2]王逸舟.国家利益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3]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

[4]潘超伟.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

[5]聂莹莹.论习近平国家利益观思想内涵[J].理论观察,2015(11).

[6]胡宗山,郭兵云.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新外交[J].社会主义研究,2016(6).

[7]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49.

[8]习近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5.

[9]刘建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利益时代国家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