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 874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2018-03-20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窦性精神疾病传导

周 丹,吕 琦(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社会发展,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尤其是女性在某些精神疾病如惊恐障碍、恐怖症等终生患病率高于男性[2]。同时,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女性人群第一位死亡原因[3]。当前研究多集中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电图改变及长期住院患者用药后其心电图改变,关于女性精神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报道较少,且样本量较小。本研究通过对女性精神疾病患者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异常情况,为防治其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女性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女性;②年龄16~70岁的住院患者;③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排除标准:①诊断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史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符合入组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3 874例,年龄16~70岁,将16岁≤年龄<40岁的患者分为A组,40岁≤年龄<70岁分为B组,A组1 740例(44.91%),B组2 134例(55.09%);精神分裂症2 006例(51.78%),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194例(5.01%),心境障碍751例(19.39%),神经症性、应激相关障碍以及躯体形式障碍353例(9.11%),器质性精神障碍200例(5.16%),其他所致精神障碍370例(9.55%)。

1.2 方法

检查前,对受检者进行心理辅导[4],在觉醒、情绪稳定、配合及知晓检查目的情况下,休息5分钟后仰卧接受12导联标准心电图检查。室温不低于18℃,以生理盐水擦拭胸部皮肤,而后采集心电图波形不少于3个完整的心动周期[5]。由有出具心电图报告资质的专业医师出具报告。选用深圳英博数字化12导联(III III AVL AVR AVF V1 V2 V3 V4 V5 V6)心电图采集盒。采用标准电压1mV=10mm,标准走纸速度25mm/s。参照黄宛的《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6]诊断标准。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电图检查基本情况

收集的3874例住院女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中,正常心电图者2 510例(64.79%),异常心电图1 364例(35.21%)。异常心电图依次为窦性心律失常740例(54.25%),包括窦性心动过速49例、窦性心动过缓379例和窦性心律不齐318例,ST-T改变404例(29.62%),室性早搏及室上性早搏90例(6.60%),分别为51例和39例,束支传导阻滞88例(6.45%),包括右束支传导阻滞56例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2例。

2.2 两组异常心电图结果比较

A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22.01%(383/1740),B组为45.97%(981/2134),两组异常心电图检出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8,P<0.01)。A组以窦性心律不齐最为多见,共199例(51.96%)。B组以ST-T改变最为多见,共342例(34.87%)。其余异常结果检出率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检出心房纤颤、异常Q波、长QT间期、预激综合征各1例。其中有两种及其以上异常者中,属于同类的算1例,属于不同类的各算1例。

表1 两组异常心电图结果比较[n(%)]

2.3 不同疾病的患者心电图结果比较

20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心电图704例(35.09%);19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62例(31.96%);751例心境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294例(39.15%);353例神经症性、应激相关障碍以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154例(43.63%);200例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85例(42.50%);370例其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电图异常102例(27.57%)。异常心电图检出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1,P=0.87)。

3 讨 论

女性精神疾病患者因其特殊性,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本调查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35.21%,其中以窦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最为常见。可能与精神疾病本身有关,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得心血管系统发生相应改变,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如室性心律失常等[7]。

本调查显示,40岁以上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40岁以下者(P<0.01)。随着年龄增加,一方面循环系统会有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另一方面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变化,如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的减少以及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降低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及ST-T改变。ST-T改变中以T波异常最为多见,表现为低平及倒置。有1例T波呈对称倒置、且深而尖,类似急性心肌梗塞时的缺血型T波,但是多次复查未见衍变。可考虑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次为ST段下降,ST段下降多见水平型,均不超过0.10 mV。此类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对排除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一定临床价值[8]。窦性心律在60~100次/分的ST-T改变者仅见于41~70岁年龄组,结合临床后发现此类患者既往无冠心病史,这可能与更年期女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肌对血液中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升高有关[9]。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群尤其是女性出现ST段异常或T波异常的情况发生率更高[10]。

窦性心律失常不仅在A组中占比最高,亦在全样本异常改变中居首位,其中A组以窦性心律不齐最为常见。患者均无心悸、胸闷、乏力或头昏等临床症状。窦性心律不齐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系因呼吸所致,为一生理现象[11]。B组见窦性心动过缓最多,心率集中于40~59次/分。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础心率偏低,亦或因为入院前服用的某些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如利培酮片[12]。窦性心动过速中心室率集中于101~130次/分。如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引起此类改变。

两组均有早搏发生,B组多于A组,以室性早搏更为多见。早搏的发生是因为心脏的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加。可出现在正常人群,且是动态心电图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13]。有此症状的患者,在明确无结构性心脏病史的低负荷室性早搏可视为良性,不需要药物治疗[14]。

束支传导阻滞中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最为多见,与董宁等[15]报道一致。二者合并存在者有1例。青年人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如不伴随其他基础心脏病定期随访观察。老年人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和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多数伴随器质性心脏病,需结合心脏彩超等其他检查进一步寻找原因,以免延误病情[16]。

本调查显示,在病种分组中,异常心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调查收集的是患者在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前的入院常规心电图不受药物影响有关。

[1] 范萌, 傅可月. 220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 2016, 29(5):442-445.

[2] 沈渔邨. 精神病学 [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678.

[3] 孙丹, 闫芳芳, 孟雨姗, 等. 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5): 593-595.

[4] 孔庆平, 戢毅. 高校中老年教职工体检心电图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2): 4441-4442.

[5] 陈清启. 心电图学[M]. 2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29.

[6] 黄宛. 临床心电图学[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20.

[7] 王美丽. 心源性猝死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关系[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16(24): 2866-2867.

[8] 党利彬, 崔殿全, 尹萍, 等. 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 23(5): 27-30.

[9] 宋晓菊. 女性胸闷、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心肌标志物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J]. 重庆医学, 2011, 40(23): 2354-2355.

[10] Chaǐkovskiǐ IA, Baum OV, Popov LA, et al. Parameters of cardiac muscle repolarization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when changing anatomical and electric position of the heart[J]. Biofizika, 2014, 59(5): 1006-1016.

[11] 韩玉娟, 王伟力, 吕春梅, 等. 3883名北京在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年龄段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 174-177.

[12] 张瑞林, 王二芳, 闫冬梅. 抗精神失常药致住院患者窦性心动过缓(≤40次/min)的原因及对策[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4): 514-516.

[13] 郭继鸿, 张萍. 动态心电图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89.

[14] 曹克将. 细化诊断、危险分层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z2): 86-89.

[15] 董宁, 孙玉敏. 10050例体检心电图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 12(1): 55-56.

[16] 郝金花, 苏波. 健康人群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7): 891-892.

猜你喜欢

窦性精神疾病传导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思考心电图之166》答案
神奇的骨传导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