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角下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研究*
2018-03-20陈昌
陈 昌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520)
1 场域论内涵和体育场域的社会学分析
1.1 场域论的概念
“场域”起源于物理学概念,随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将其引用到社会学中来,成为社会学领域重要的概念和进行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场域”以市场为载体将供给与需求连接起来,定义为客观存在间各种位置关系的网络或构架。
因“场域”建构了布迪厄理论的外框架,故通常将他的理论称之为“场域论”,它主要由惯习、资本、场域三个概念构成。“惯习”定义为一种即可持续性又可能发生变换的性情体系[1]。它描述了一种对人的实践行为、习惯、品味和身体技能进行定型的分化系统[2],与人的身体[3]、社会道德律令的转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实践关系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化的主体[4]。“资本”即积累的劳动,当它在私人性或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占有时,这种劳动就以物化的或现实的劳动形式占有社会资源[5]。它是场域论中最活跃的部分,既是竞争的工具又是竞争的目的,包括财产、资源、个人威望等,主要可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三种类型。“场域”作为一种由资本数量和结构决定的客观力量的构型,深刻地表露了其关于社会世界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思想[6]。它既承认社会关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个体行为的主体性,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
1.2 体育场域的社会学定位:供给与需求
在社会实践理论视野下,布迪厄将体育场域视作为体育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产物,即在进行体育服务的某一时点所提供体育产品空间与某种禀性(disposition)的空间之间关系的产物。这里所指体育产品不仅包括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体育设备、体育技术、体育制度规范等实际物资,同时也涉及体育思想、体育观念、体育价值观以及对于体育功能意义的界定等意识形态[7]。体育供给与需求关系实际上是在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在体育场域里各种势力为争夺更多资本占据有利位置而斗争的客观化,在特定时期里,供求双方各自存在的关于体育意义和价值的主导性的认知,以及在这种认知理念下产生的供给状态、需求状态和需求欲望,不仅要考虑到需求者的各项资本,更要重视供给者在体育中的投入和期望从中获取的收益。布迪厄为社会实践理论提供了分析框架(供给-需求)。其分析逻辑图如下[8]。
图1 社会实践理论视域下的逻辑分析
2 场域论与体育俱乐部耦合的内在逻辑分析
场域论为体育俱乐部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场域的视角来审视俱乐部,探讨出俱乐部中的交往并非单纯的个体之间的互动,而是由资本情况决定的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反映,他们在惯习的引导下为占据有利位置展开对特定利益的争夺,由此构成布迪厄所说的“场域”。
体育俱乐部作为一个体育场域而存在,它的存在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并且通过国务院政策出台被构建成一个政治场。在此场域中,俱乐部以供给者身份为需求者青少年提供体育服务,以期满足青少年体育需求、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当这种供求关系渗透到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场域中时,所产生的利益诉求、惯习、资本也必然会反过来被带入到俱乐部中,由此产生利益多元化、资本差异化等多种实际状况,从而致使各种行动策略和实践逻辑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融合和博弈关系[9]。从青少年的体育需求来看,不同需求者所需是不一样的,这种需求不仅源于俱乐部能否满足需求者的心理需要、生理需要、文化需要和经济需要等各项因素,还源于通过体育实践所带来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需求者的惯习赋予俱乐部以何种意义,以及期望获得何种收益。这种收益不仅包括实际的收益如惯习所需要的、能赋予身体塑造和个性培养的收益,还包括如信仰状态等的隐形收益。如此,俱乐部提供那种区隔化的、分配的意义,而此种分配的意义正是体育运动从体育参与者身上获得的[10]。从社会实践理论对俱乐部的考察研究来看,无论研究某项体育运动,还是整个体育场域,都应该将其置身于宏大的社会空间之中来。青少年在俱乐部中的实践虽然必须遵循俱乐部本身特有规律和逻辑,但青少年是置身于社会空间之中的,他在社会空间中生成的惯习、积累的资本必然会带入到体育场域中来,从而在体育场域中采取策略性的实践活动[11]。
3 场域视角下的体育俱乐部模式
3.1 场域视角下的模式内涵
模式指的是主体在思维中建构的某种思想图式或规划,它可作为达到某一目标的行动指南[12]。场域视角下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内涵指的是:俱乐部根据自身资本,以资本互换的形式解决供给者俱乐部与需求者青少年之间的供求关系,以求获得更大的利益诉求。并由此确立了稳定的供给结构和机制,以此对青少年体育产品的供给效能大幅提高[13]。其构成要素有三点:资本、供求关系和利益诉求。其中资本是俱乐部组织行为得以实施的工具,供求关系则是俱乐部组织行为策略外化的依据,利益诉求是俱乐部组织行为实施的动力。
3.2 模式分类及形成因素分析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俱乐部所拥有资本类型、供求关系和利益诉求,形成了依托行政力量、依托市场需求和依托文化载体三种不同的工作途径,并将以上三种不同依托途径归纳总结为:行政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文化主导模式等三种模式。
行政主导模式主要因为行政力量的持续介入。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问题,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为其提供相对优越的软硬件设施和启动资金。行政力量的持续介入将政治资本不断转化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俱乐部的利益指向及组织行为方式与政府指导方向保持一致,由此行政主导模式得以形成。
市场主导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政治资本偏弱,俱乐部的运营得不到有效的资金保障,为寻求出路,俱乐部开始转变组织观念与盈利性体育场馆达成共建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为实现其自身的“造血功能”而形成此模式。
文化主导模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特色体育项目的突出效应。正因俱乐部对特色体育项目的重视,才能打造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文化资本,使文化载体的突出作用得以彰显又反过来为俱乐部带来多元化利益,并以此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供求关系的过程中,由此产生此模式。
3.3 模式特征分析
不管是行政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还是文化主导模式都要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影响和支撑,俱乐部在创建初期都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隶属关系定位和资本资助。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特征,具体特征如表1。
表1 模式特征分析
行政主导模式主要是在政府指导下创建的俱乐部,它因政府持续的行政支持而拥有充足的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其组织形式也基本由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转化的以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形式而存在,资本类型齐全。在该模式的运作中,俱乐部将资本融入体育服务,所收获的是青少年自然的回报,供求关系中没有刻意强调实施和衡量某一类供给或需求,故行政主导模式的俱乐部供求关系表现出自由随机化特征。在组织工作方面,俱乐部赖以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本基本来源于政府的资助,故利益诉求完全受到行政力量的介入影响呈现出行政化特征。
市场主导模式的俱乐部以市场为基本导向,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而组织工作。因其相对缺少行政力量长期的支持而缺乏经济资本,为俱乐部正常运营必须增强“造血功能”将自身资本作以优化整合,挖掘局部优势资本以满足提供更高服务质量的要求。这种发展模式打破资本均衡化特征,集中优势资本以求与青少年进行资本互换时获取更多经济资本。其供求关系就是通过高质量的体育服务获取俱乐部运转所需经济资金,显现出特定性对象化特征。为获取经济资本维持俱乐部正常运营而提供体育服务就意味着利益诉求指向市场化,就必须把握市场方向、遵循市场规律。
文化主导模式的俱乐部拥有突出的文化资本,资本多以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传承和发扬形式存在。特色体育项目不仅被人们广泛接受、普及,更作为载体的形式贯穿于整个供求关系中,资本输入方式也大多以组织特色体育项目活动为集中表现形式,青少年的资本回报则以特色体育项目的掌握与传承体现出来。对特色体育项目的重视间接引申出高质量的体育服务,这种组织形式不仅被青少年所接受,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和青睐,还可以面向市场打造品牌效应作以文化宣传。因此,俱乐部在利益诉求方面不拘一格呈现全面化趋势。
3.4 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在俱乐部的三种模式中,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特点,但也存在相对不足,具体分析如表2。
表2 模式优缺点分析
行政主导模式方便政府从宏观上把握俱乐部的发展方向,极具操作性,同时可利用雄厚的政治资本整合各类资源联合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服务,整体程度上对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此模式的俱乐部资源优化组合方式欠佳,相对缺乏提高体育服务质量的途径和手段,导致青少年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质健康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市场主导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为青少年提供高品质的体育服务,能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及体育技能掌握的同时获得经济资本,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和俱乐部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故该模式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俱乐部的发展有着更为实质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由于服务对象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该类俱乐部服务的人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文化主导模式依托特色体育项目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服务。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不仅能吸引青少年参与运动,而且有利于体育文化的积累、传承与发扬,更能吸引并融合家庭、学校、社会联合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因此,文化主导模式的俱乐部在服务效果方面更优越于其他模式。但由于文化资本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积累,故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实质性的资本而作为实践逻辑和组织行动的运作工具。
4 俱乐部发展模式的优化措施
不管是行政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还是文化主导模式的俱乐部在创建初期、性质定位和基础资本输入等环节都离不开政府力量的扶持,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到组织观念和实际情况的影响。因此,对俱乐部模式优化措施的分析重点应该从政府政策和俱乐部实际情况两方面着手。
4.1 加强对俱乐部的扶持力度
俱乐部的利益取向、惯习和拥有资本类型和数量等各个运作环节及发展方向都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渗入和影响,当前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归根到底在于政府对青少年工作高度重视所产生的推动效应,在于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这一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在于政府坚持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服务的惯习已深入行政决策之中。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俱乐部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像文化主导模式这种短期内不能通过政治资本、经济资本的简单集中优化组合转化为特殊文化资本的俱乐部。
4.2 保持俱乐部行政隶属关系
行政隶属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俱乐部的社会地、实力和知名度。首先,从人们对俱乐部的体育服务观念和意识来看,普遍认为官方性质的俱乐部提供的体育服务更专业、更合理、更具吸引力。其次,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隶属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资本,而这种政治资本能够转化为俱乐部运营所需的其他基础性资本,正是这些资本的存在才使俱乐部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俱乐部的行政隶属关系,通过行政隶属关系来确保俱乐部的官方性质和社会地位,为俱乐部的运营提供便利条件。
4.3 构建行政-市场-文化一体化模式
行政主导模式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俱乐部的运营、实现对青少年的有效覆盖,极具操控性,也是其他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首先应加强对此模式的重视。其次,为了实现俱乐部自我造血功能和提升体育产品质量,我们应该结合市场主导模式,将运作资本加以优化组合,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性高质量的体育活动,进一步满足青少年的需要。最后,放远未来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重视特色体育项目的引入,着力打造突出的文化资本。
4.4 拓展外部的发展环境
我国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虽开展17年有余,但仍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物,依旧是青少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工程。立足国情,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贫富差距严重。因此,在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上必须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除了挖掘特色体育项目外还要在形式技巧上下功夫,借助大环境下国家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模式的独特优势为青少年俱乐部工作形成推力,大胆尝试让更多青少年享受到体育事业的成果,慰藉繁荣城乡体育文化生活。
4.5 树立全体化发展目标
体育俱乐部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全体青少年的体育需求和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因此,俱乐部应该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让每一个青少年享受到体育发展的成果,促进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并且与时俱进,对俱乐部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把分享运动的人文价值观作为全体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理论导向[14]。
[1] 侯迎锋.对体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思考:布迪厄和体育社会学[J].体育科学,2015(3):90-94
[2] Fowler B.Bourdieu and cultural theory[M].London:Sage,1997.17
[3] Vaugrand Henri.Pierre bourdieu and jean-marie brohm:their schemes of intelligibility and issues towards a theory of knowledge in the sociology of sport[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01(36):183-201
[4] Bourdieu Pierre.Questions de sociologie[M].Paris:de Minuit,1980
[5] 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9.189
[6] 刘继忠.丽江体育旅游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121-124
[7] 向勇,周西宽.体育场域的型塑与弱势群体的体育境遇[J].体育文化导刊,2006(1):49-51
[8] 陆小聪,曹祖耀,陈静.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假设与中国的经验分析[J].体育科学,2010(8):3-12
[9] 高强.法国体育社会学溯源[J].体育学刊,2008(11):36-38
[10]陆小聪,曹祖耀,陈静.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假设与中国的经验分析[J].体育科学,2010(8):7
[11]陆小聪,曹祖耀,张修枫.体育社会学研究视域的构筑[J].体育科学,2010(11):10-15
[12]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13]谢宜轩. 基于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社区、学校、家庭青少年体育网络[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4]胡小明.体育发展新理念[J].体育学刊,2011,18(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