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8-03-20王辉健
王辉健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甘肃白银 730900)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产品等的属性总和,具有均称比例性,和谐,色彩鲜明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对此都有很深的体会和论述。
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人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沙利文认为:“一个科学理论之被认可,一个方法之被证明,是在于它的美学价值……。”而数学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美学价值已渐渐为人们理解和认可。
数学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产品之一,这是一个全然人造的金碧辉煌,自给自足的世界。十个数字,构筑成一个无限真与美的王国。数学就是人造的宇宙,任由弄潮儿们沐浴着智慧的阳光,一股股充满灵气的清泉汩汩涌出,令人心旷神怡,美意无限。
近几年来,数学教育的美育价值已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认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的美育价值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以起抛砖引玉之功。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思想上有点压力,为此在第一节的引言课中,系统的介绍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还由此引发出数学中的美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直线的流畅美感,正方形,正多边形给人以感觉整齐、规则;周围的建筑物,植物的叶子,动物的皮毛等等,经过抽象后都是美妙的几何图形。简单介绍推理证明的和谐,平衡以及解决问题之后的愉悦心情。让同学们首先产生想学,愿意钻研的思想,让同学们真正感觉到数学并不只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知识,而是与身边的每一样视觉,触觉所能感受的事物一样,具有其可感知性。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并非一种压力,而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同样渗入美学教育,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数学美育的尝试教育:
1 研究对象的美
数学中几何部分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决定了研究几何的真实感受,无论有多么复杂的图形,总是具体东西的抽象。因此,这种美是实在的,可触及的,当然也就容易理解。
例如,平直的马路,一根拉紧的线,都给人以直线的形象,这个形象给人的感觉是明快,爽直。马路上奔跑的汽车,天空中飞翔的飞机喷出的烟雾,引发直线是由点组成;简单的几条线段构成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可让学生理解复杂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合而成的。这样不仅能从美学角度认识几何研究的对象,而且由此也让学生打消了对几何课的胆怯情绪,使他们轻松入门。而几何中的五种轨迹,除各自都有对称美,协调美之外,更体现了运动美和等距美。如:轨迹之一: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还有其他四种轨迹都体现了上述美,学生理解了这种美,这几种轨迹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数学符号中,我最喜欢“⇒,⇔”,它们像一座座桥梁,架设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又像一股股清泉,连通着各个几何元素的心灵。还有“≌,∽”都很形象的反映了两个图形的形状,就象一面镜子。而那倾国倾城的勾股定理:a+b=c,就更“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单就它的证法就已经超过了一百种。
圆是平面几何图形中的至美,与它相关的公式,也是令人回味无穷。如公式:c=2πr就是其中一例,它内涵的周长和半径有着异常的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它们紧紧相连,而其中的这个数π,曾经迷倒了多少数学家。
2 研究过程的美
数学解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进攻问题,让研究过程变得美不胜收。这里着重介绍转化思想之美。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学生用题海战术提高成绩,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下面几种转化的方法是我与学生们的最爱,取之与大家分享其美:
3 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的互相转化
几何证明题中,学生往往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几何证法的单一思维定势中,因而对于稍微复杂的几何题总觉得推理论证思路不清,线索不明。但是如果我们能将有关的几何量按照他们之间的联系,用数量关系式表达后,就可用代数方法解决,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而有些代数问题也可以用几何方法解决,当然有时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
4 静止与运动的转化
数学的有些概念,包含了所属的多个名词,同时还与位置形状有关。如学习“圆周角”这一概念,书上定义是:顶点在圆上,其他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这里有角的顶点位置的规定,还有两边位置的规定,符合这几个条件的角才是圆周角。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两条硬纸片与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的角,分别作下列演示:顶点在圆周内或外,是否为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当角的两边变化时,什么时候所成的角才是圆周角?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记忆。
有时变静为动能够深刻认识定理的内在变化规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条公理时,可设计如下:l,l,l分别交于A,B,C三点,此时,∠2>∠1,当l绕A点转动时,观察∠2与∠1的大小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①∠2逐渐减小,B点向左逐渐远离C点;②∠2减小到等于∠1,B点在l上消失;③∠2减小到小于∠1,l与l在C的右方相交于B点。
5 由繁至简的转化
初中数学中,常见由繁至简的转化多见换元法。
6 逆向转化
在数学问题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若按常规思路解题会显得相当复杂,无从下手,但是将问题做一适当转化,便绝处逢生,得到较为巧妙的解法,这就是逆向转化。
数学问题中,逆用公式法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我将进一步努力,将其实实在在运用于教学中,让更多的孩子从中体会数学之美,逃出枯燥的学数学的阴影,逃出题海战术的压力,快乐学习,尤其快乐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