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灵岩寺罗汉手印文化内涵及造型变化

2018-03-20韩婷婷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手印罗汉右手

韩婷婷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300)

1 罗汉手印造型及文化内涵

佛陀、佛光和须弥座以及手印等共同构造了灿烂的造像文化,手印是指佛和神灵为达到某种目的所做出的手势。手印在造像文化当中不仅随处可见而且需要遵循固定程式。佛教在中国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分支文化,因此手印文化造型及内涵也随之改变。例如,通过图1-1的手印造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可以称为说法印,但是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佛三者的手印造型是不同的。罗汉手印体系庞大且复杂,避免陷入迷宫,这里仅对汉佛当中常见的释迦牟尼五印行详细阐述。

汉佛的释迦牟尼五印分别为施无畏印(1-2)、施愿印(1-3)、禅定印(1-4)降魔印(1-5)、说法印(1-6)。

手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佛陀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于它具有很深的东方文化根源。在东方文化当中,修行时要求修行者,不仅要修身还要修心,而十指连心又与万物相连,所以十指不仅与人体相关,还与修行的十度(从轮回到涅槃解脱的十种修行方法)相关,每一根手指又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详见附表1。

附表1

图1-1 (自左至右分别为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

手印作为一种图形语言,是人为创造的一种表达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在手印造型当中,不同手指的弯曲程度都遵循了一定的设计法则。以图1-1当中提到的说法印为例,佛陀的左右手各聚拢成圆形,与成曲线的手指交叉,形成一种虚实生,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圆形代表的是一种无穷、永恒和完美,而曲线又给人一种柔软的印象。直线和曲线的混合表现,使得手印造型整体具有一种紧凑感和规整感,同时也增加了佛陀的神秘感。

2 手印造型分析

灵岩寺的罗汉佛像环绕在千佛殿内四周,多塑造于宋代,其余为明代补塑,所以在分析罗汉手印造型产生变化的原因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以宋代为时间点进行研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考虑。有关罗汉的历史和尊名的文章较多,此处将不再赘述。将灵岩寺罗汉的手印造型与上文所介绍的手印进行对比研究,现可以将灵岩寺的罗汉手印造型分为三类。

2.1 程式化

第一类罗汉手印造型基本遵循固定程式,造型变化较小。宋初,为巩固封建统治,朝廷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尤其是对人民思想领域的控制。在这种专制制度之下,佛教必然要遵循国家的整体制度,它的发展必然会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所以,体现在佛教造像方面,手印造型仍旧无法摆脱旧习。

在这四十罗汉当中,严格遵守传统造像程式的罗汉相对较少。手印最符合仪制的当属惠远和尚(图2-1)的塑像。他的双腿盘坐似打坐状,右手的手掌置于左手手掌之上为标准的禅定印。降伏外道均菩提沙弥和尚(图2-2)双手虽然置于纱衣之下,但是依稀可以看出,他的手部姿势为禅定印。摩诃迦廷旃(zhan)尊者(图2-3)的手印形式为说法印。总体而言,上文所描述的罗汉手印造型虽有所变形,但是基本遵循仪制。

2.2 创新化

第二种罗汉手印类型是在继承原手印造型的基础之上开始推陈出新,将传统的手印造型进行改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经济关系发生变化,使得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与市民阶层的联系日益密切。市民阶层的需求使得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开始向世俗化方向转变。宋代以擅长绘画佛教禅宗人物闻名的人物画家梁楷,曾经画《布袋和尚》一图。画中的布袋和尚抛弃了原有的庄重、肃穆的形象,而是仅以寥寥数笔刻画了一个笑容可掬的智者形象。可见,宋代的佛教艺术开始向世俗化方向转变。经济方面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市井之辈开始进入寺庙烧香拜佛,许愿祈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匠艺人们在塑造佛像时,逐渐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这四十尊罗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佛,更像是人们生活当中的引路人。例如,舍利弗尊者(图2-4)(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属于罗汉部)虽然右手的手印造型为降魔印的痕迹,但是其左手却挽右手袖口,更像是在与信徒探讨佛经。而玉林国师罗汉像(图2-5),则双腿盘坐,左手放置于膝盖之上,右手执说法印,嘴唇微抬,似正在说法一般。多闻阿难陀尊者(图2-6)的右手是典型的降魔印的造型,但是他却将整条手臂放置在膝盖之上,左手用来撑住地面,没有一丝佛像的神秘感。双桂堂神通破山和尚(图2-7)左手结说法印,但是右手为改良过的禅定印。类似的还有律藏会上友婆离尊者(图2-8),他的右手为说法印的变形,左手扶膝。宾头庐婆罗多罗尊者(图2-9)的左右手均为变形过的说法印。

牛诃比丘尊者(图2-10)双手所结手印形式也是变形过的说法印。摩诃劫宾尊者(图2-11)的右手为改良过的说法印形式,左手结施愿印。神力移山金刚比丘尊者(图2-12)双手紧握,举至胸前,为合掌印的变形所得。迦叶尊者(图2-13)左手持念珠,右手为禅定印的改良型,作说法状。随着理学的发展,与佛教进一步融合,面对辽、金的不断侵扰,民族危机的加深,理学当中的“忠孝节义”和佛教当中“轮回解脱”引发了大众的思考。人们希望能够在佛教当中寻找安宁,寻找到社会安全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工匠们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表现在了佛教造像之中。我们不难发现,灵岩寺所有的罗汉造像皆给人一种庄重、善良朴素之感,给人以慰藉。

2.3 生活化

第三类罗汉手印完全不同于前两种,在手印的造型上与凡人在生活当中的举止手势相同,完全抛弃了原有的手印造型仪制,呈现出一种生活化的状态。宋时期欧阳修曾经主张“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观点,反对矫揉造作的浮夸作风,而追求平淡、简约之美。伴随着这样的社会风气,人们的审美追求也产生了变化,这就对工艺美术的创作提出新的要求。灵岩寺的罗汉造像皆以写实为主,没有任何的虚饰,淳朴自然。例如位于千佛殿西面的目犍(qian)连罗汉像(图2-14)的手印造型更加的生活化,罗汉左手执线,右手执针,眼睛注视着面前的针线,工匠艺人们虽没有塑造出针线,但却好似真切存在一般,十分的逼真,这使得罗汉的形象更加的贴近百姓,与真人无异。伏虎罗汉(图2-15)也不再以猛虎作为其典型标志,而是将右腿盘起,左手置于右腿之上做拉拢衣袖状,右手高高举起,食指和小指微屈,仿佛是在给迷失的善男信女们指引一条光明的道路。摩诃(he)俱烯罗(图2-16)尊者的手印造型也颇有意思。尊者的左手紧紧握住拐杖,右手似乎是在作拈胡状,更像是一位得道的高僧。灵岩寺开山法定老和尚(图2-17)将双手高高举起,似乎是要遮住双眼的视线,不愿再看到人世间的流离苦难。密行罗侯罗尊者(图2-18)将右手高高举起,将左手放置嘴边,似在施展神通,解救处于轮回困难中的信徒。迦留陀夷尊者(图2-19),抬头望向天空,左手紧紧握住右手的手腕处,盘腿高坐,好像是看到了世间的不公之后作生气状。东土摩诃菩提尊者(2-20)左手搂过自己的腰间,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高高举起,头歪向一侧,似乎是在告诉信徒自己经历过的尘世。进比丘鬼逼禅师(图2-21)左手藏在了衣物之下,右手举起,食指和中指指向右侧。宋开宝6-7年,刘翰、马志等九人在勘校前人著作的基础之上,编写了《开宝重定之本草》。医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于人体结构的了解更加深入。宋庆历年间,印刷技术的发展,医学、文学等方面的成果惠及了更多的群众。佛教经书被更多的人所拥有,信徒大大增加,罗汉造像方面,也深受影响。仔细观察灵岩寺罗汉的手印形式,不难发现,不仅罗汉手部的动作与整体的动势配合十分的协调,而且身体的骨骼轮廓与血管脉络更是清晰可见,当真如有血有肉一般。

从艺术风格上看,灵岩寺的罗汉手印,有的呈标准的罗汉手印造型,而有的加入了世俗的改良,更有甚者已经完全呈现了本土化的现象,作品比例准确,细部刻画极具表现力,特别是对于罗汉内心世界的表现方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充满了生活化的气息。总体而言罗汉手印造型正处在一种由神本向人本的转变阶段,体现了宋代彩塑的高度的写实水平。汇总详见附表3。

3 结论

佛教自传入之日起,便开始了逐渐汉化的过程。宋代,由于受到了理学的影响,佛像摆脱了“胡貌梵相”,进一步呈现出本土化的倾向,毫无佛界的神秘感可言。这一时期产生的大量的罗汉造像作品,他们大都是形态各异,具有浓厚的烟火气息,从而导致罗汉造像手印形式发生改变而大放异彩。纵观罗汉造像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手印造型由原本严格遵循仪制逐渐的向生活化、世俗化方面过渡。罗汉造像大多褪去了宗教的外衣,更加贴近百姓,更善于表现生活情趣。

附表:

表2 十指含义

?

表3 灵岩寺罗汉手印造型分类

猜你喜欢

手印罗汉右手
摁下鲜红的手印
红手印
白手印黑手印
美丽的红手印
左手和右手
李宏禹作品
少林秘传小罗汉拳(中)
愁罗汉
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