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研究
2018-03-19黄力君余应嘉
黄力君 余应嘉
【摘要】目的:探究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2015年-2016年医院自发上报由于药物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信息。结果:ADR病例中,男性患者较多,占总数的58.0%。与2015年药物不良反应构成比相比,2016年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X2=7. 4946,P<0.05)。调查发现,抗菌药物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率较高,达到31.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0.6%。结论:医院必须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用药过程的观察,从而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上报制度作为中国药品监督部门为确保广大群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各大医疗机构和药厂长时期以来也比较积极的上报各类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为推动国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保证大众用药安全发挥积极地作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也是做好药品管理、提升临床用药质量及医疗水平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次研究以我院收集的467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探析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我院在2015-2016年各科室自愿上报、门诊由于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及药学室在病例调查中发现漏报等信息,总收集到有效的报表为467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2 方法
回顾分析入选资料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等信息。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采用%代表计数资料,用X2进行对比,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在入选的467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71例(58.0%)、196例(42.0%),其中,>60岁组构成比为24.2%,20-40岁、41-60岁构成比依次为36.4%、29.1%; <20岁构成比是10.3%。2016年构成比明显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46,P<0.05)。
2.2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分类
本次入选的46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涉及15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次最大,约占31.7%;排在第二位的是中药注射剂,发生率占20.6%,详细见表2。
2.3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抗菌药物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比率与给药途径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静脉滴注占据比例最高(371/467),达到79.4%,其次是口服用药,发生例数为5.8%(27/467),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发生率依次为4.2%( 20/467)、2.1%(10/467)。
3 讨论
医院作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主要场所,也是药物不良报告表的主要来源。医院通过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创建相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并展开定期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重复发生[l]。根据我院2015-2016年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品种是抗菌药物,所占比率为31.7%。通过咨询分析医院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可知,如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避免出现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发现,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是否正确、合理,是从下列两个方面展开分柝(1)是否严格按照卫计委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进行合理用药;(2)所选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合理、正确[2]。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患者只是普通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却使用价格非常昂贵的光谱抗菌药物,出现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有的患者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等情况,若能及时进行停药,有可能避免某些迟发性过敏反应[3]。有学者研究表明,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用药时间长、用药起点高等现象,这种情况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众所周知,中药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毒性较低的一种药物。近些年,随着我国中医学知识及制药业的发展,中成药新剂型逐步涌现出来,而中药制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呈现升高的趋势。尤其是中成药注射剂种类不断增多,导致患者中药过敏反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本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20.6%。因此,临床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治疗时,应做到单独用药,不同组输液之间必须冲管,避免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调查发现,给药途径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静脉用药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一种,占总例数的83.6%,这与药物的作用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多为住院患者有关[5]。分析其原因可知,静脉给药在医院展开极易实施不良反应监测,而门诊患者口服用药并未在医院进行,无法对不良反应展开监测。加之,静脉给药过程中,药物会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存在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会对机体产生较强的刺激[6]。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病情正确挑选用药途径,尽可能的减少静脉给药,可以遵循可口服切勿注射的原则,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4 结论
总之,不同年龄、给药途径等均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但部分药物不良反应是能够预测和避免的,而那些新的药物不良反应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包含临床医生、护士、药师均要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在内药物知识的学习,促使患者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蔡乐,张东肃,史红等.红曲单药制剂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 (23): 2434-2436.
[2]刘晓东,张蔚,菅凌燕等.达托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计量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 (19):1961-1962,1968。.
[3]任丈阁.酷似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不良反应89例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 (z2): 84-85.
[4]孙美玲,李志荃,徐存军等.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 (11):1683-1687.
[5]孙旭,熊芬,苏芬丽等.我院3 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7,32 (03):381-384.
[6]赵庆军,张艳华.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思考用药安全性问题[J].中国医药导刊,2015 (03):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