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

2018-03-19顾彩云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分析

顾彩云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164份微生物样本中70份不合格样本的采集方法及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建议。结果:70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在采集方法上,拭子占60. 00%、组织液穿刺占22. 86%、抽血占11.43%、其他占5.71%,其中,拭子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采样方式(P<0.05);在不合格原因上,取样量不足占18.57%、送检时间过长占34.28%、标本污染占47.15%,三种原因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主要与送检、取样操作不规范有关,应通过组织检验人员培训、对检验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方法,以减少不合格标本。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质量控制对策

在实验室检验中,微生物标本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檢验在临床检验和质控管理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与化学检验不同,微生物检验涉及到样品采集、标本保存和标本送检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和流程,在上述任一环节出现错误,均可能导致不合格标本的出现,导致检验失败或影响检验准确性[1]。质量控制管理最初被应用于产品生产管理中,即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整改,从而保证产品质量达到生产质量要求。本研究探讨了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检验的2164份微生物标本(临床诊断用标本2028份、质控用标本136份)中选取70份不合格标本,所选标本来源为血液、尿液、粪便、痰液、分泌物、无菌体液等,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0份不合格标本的采样方法及不合格原因,并探讨质量控制对策。

1.2 方法

研究采用偏差调查的方法从人员、设备、物料、检验法规、检验环境五个方面对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质量控制管理。在人员方面,对取样方式、标本处理、送检时间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模拟操作;在设备方面,详细调查设备的校验期、是否出现故障、检验前是否校准、维护是否得当;在物料方面,主要调查检验中与样本接触的物料、器具是否进行灭菌处理或是否达到检验灭菌要求;在法规方面,调阅检验操作记录,分析是否存在漏洞并加以更正;在检验环境方面,则对取样环境进行菌落培养检验,观察结果是否超标。在不合格标本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偏差发生的原因,并附加质量管理建议内容加以跟踪整改。不合格标本标准:所选不合格标本均在检验过程中违反相关操作规程、流程或不符合检验要求,偏差事件所涉及的检验人员、设备仪器、调查内容均记录在案。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比率或比重(%)的形式,组间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三组及以上的资料差异比较则采用F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方式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在70份不合格标本中,拭子占60%,明显高于组织液穿刺(X2=18.398,P=O.OOO)和抽血(X2=33.880,P=O.OOO)所占比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合格标本类型及不合格原因

70份不合格品种,痰液样本34份,不合格原因:送检不及时2份、取样量不足10份,样本污染22份;尿液12份,不合格原因:12例均为送检不及时;血液6份,不合格原因:标本污染5份、采血量不足l份;分泌物4份,不合格原因:采样量不足2份、送检不及时2份;粪便8份,均为送检不及时;无菌体液6份,均为样本污染。

总计, 取样量不足13份, 占18.57%,送检不及时24份,占34.28%,标本污染33份,占47.15%,三种不合格标本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62,P=0.000),P<0.05。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的检验对象是受检者的血液、痰液、尿液、粪便等标本,种类较多;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则涉及采样、留样、保存和运输样本、检验等复杂的操作流程[3]。在医院环境、操作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下,微生物标本极容易遭到污染或达不到检验要求,从而影响检验准确性、造成检验失败。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分析造成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提示,样品采集和送检过程是造成不合格标本的最主要的检验步骤H,本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合格标本的采样方法的特点及不合格原因,从结果上分析,取样量不足占4.28%,标本类型为痰液、血液和分泌物,造成取样量不足的原因为留取时唾液稀释了痰液或痰液量不足,造成痰培养失败,质量控制管理中应统一规定取样量范围;送检时间过长占34.28%,主要为粪便和尿液,这是因为时间过长粪便和尿液的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质量控制管理中应详细规定保存条件和有效送检时间;标本污染占61.44%,组织液穿刺对象为无菌体液,穿刺操作未能按无菌要求进行导致了病原菌污染;抽血检验对象为血液,临床上也存在着污染的问题,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中应详细规定无菌操作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

笔者认为,上述不合格原因表明在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物料因素、检验法规、检验环境对微生物标本的潜在隐患,可采取如下质量控制措施: (1)对检验人员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微生物检验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培训和考核应侧重采样、送检过程,考核内容包括模拟检验、送检操作及相关记录的填写;(2)对设备维护和清洁状况、检验环境菌落数、物料灭菌处理进行定期检查,对未能达到管理规定的应按照偏差进行处理; (3)召集相关科室,每个月举行1-2次偏差分析会,由偏差责任人描述偏差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处理结果,总结经验、改进相关文件法规、制定整改措施并接受跟踪监督; (4)在检验科成立管理小组,负责统计偏差事件、协调各个部门追溯整改结果、制定并发放微生物检验培训手册(如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留存要求、送检时间要求等),确保检验人员能够按照规定和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微生物检验[5]。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标本的出现主要与送检、取样操作不规范有关,应通过组织检验人员培训、对检验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6, 22 (04): 693-695.

[2]廖文秀,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 (s2):230-2 31.

[3]郭宇航,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2016, 29 (09): 323-324.

[4]黎从飞,周照华,杨永先,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医疗装备,2016,29 (16):162-163.

[5]许沁,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7,6 (18):38-38.

猜你喜欢

分析
导数考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回头潮
一个递推数列问题的类化分析
万有引力易错题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常考点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