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助互联网医疗由“凉”转暖
2018-03-19赵利利
赵利利
区块链的技术特征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定向授权、溯源、透明性,因此,寄予了人們解决互联网医疗中信任问题的厚望。
2017年是互联网医疗的“挫折年”,原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明确提出,不允许使用“互联网医院”等名称;不允许医院开展B2C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三甲医院不允许直接对患者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只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对慢病患者展开互联网医疗服务。
此举对于兴起于2011年、2015年左右深受资本追捧而热潮涌动的互联网医疗行业而言,无异于当头冷水,主流互联网医疗企业普遍深感“凉凉”。
“名称不让叫、业务不让开展,去年是互联网医疗非常焦虑的一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信息化咨询委员会主任陈金雄在近日召开的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上一语道出了互联网医疗从业者的心声。
转机发生在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允许互联网医疗机构称为互联网医院,允许开展B2C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去年相比,政策几乎是180度的大转弯。行业立马回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是把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服务。
短短时间内,从“凉凉”到“暖暖”,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去年国家新政策出台后争论非常激烈,有激进的,也有保守的。什么是互联网医疗?什么是互联网医院?概念、本质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陈金雄对去年政策出台后学界、产业界人士莫衷一是的舆论局面印象颇深。
陈金雄认为,去年的政策出台跟银川互联网医院快速、爆发性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他表示,行政管理部门担心发展太快控制不住,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看病有几个要点,现在把就医环境移到互联网上,医生资质、医疗质量、数据来源、数据隐私、数据价值都要有保证。”陈金雄表示,如果这几个问题不能解决,互联网医疗一定发展不起来。“国家管理办法严格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几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不解决政策就不可能放开。”
眼下,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处长刘俊峰认为,这其中,信息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但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信息产业存在碎片化、共享机制不健全、数据管理等巨大问题,亟待通过技术创新加以突破。
此外,医疗数据泄露问题不断增加。2016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医疗行业是该年度被黑客勒索攻击最多的行业之一。报告指出,如果医疗信息可以被有效地交换,在急诊室进行临床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的数量将会减少50%以上。
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
有人说:“互联网医疗烧了2000亿元还没有烧出一个商业模式。”此言不虚,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实现盈利,依托平安集团的平安好医生虽然已经上市,但现在依然亏损。为什么?陈金雄表示,因为目前没有真正解决核心痛点,“都在外围”。
“每个人都希望网上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在网上解决,不希望到医院去。”陈金雄肯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巨大市场需求,但是他表示,“(互联网医疗)管理办法虽然严格,现在的关键是不能解决信任问题。政府对互联网医疗不够信任,老百姓对互联网医疗也不够信任。”
传统的信任机制有国家背书,是长期形成的品牌。陈金雄举例道,人们去301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看病,是因为它多年形成的品牌让人很放心。
而在互联网医疗中,数据不是检验科检查报告送过来的,而是互联网上提供的数据,依据数据进行诊断是否可靠?数据会不会随便改?病人隐私能不能保证?药厂和医药公司拿到病人的数据产生价值,价值如何考量?
“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了,这对互联网医疗是巨大的推动。”陈金雄说。
区块链的技术特征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定向授权、溯源、透明性。陈金雄认为,区块链在互联网医疗上的应用优势包括降低隐私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提高数据信息可靠性、实现数据使用的可追溯性、以患者为导向的医疗信息体系、实现医疗数据的价值传递等。换言之,区块链寄予了人们解决互联网医疗中的信任问题的厚望。
“区块链技术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的补丁,可以不依赖任何信任的中介机构实现点对点的传递。区块链解决缺乏信任到建立信任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闫树表示。
“医疗健康领域,数据是最大的痛点,也是最大的希望。一方面,数据本身的泄露及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数据不流通带来的后果是就医不方便、数据的价值无法释放。”闫树表示,从区块链技术特征可以看到,健康医疗领域之所以成为受益比较大的行业,就是因为它针对的是医疗信息化的两大痛点一一医疗数据的共享难、医疗信息的安全难。
“医疗数据本身很难形成患者为中心的数据体系,更多的还是医院或科室进行数据创建。”在闫树看来,医疗数据孤岛打通对医疗研发和数据高效利用非常关键,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匿名特征可以更好地收集和统计医疗大数据,保护病人隐私。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报告推测,全球56%的医疗机构将在2020年之前投资区块链技术。科技巨头、互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公司、医疗信息公司和创业公司纷纷在医疗区块链领域进行提前布局。
腾讯微信智慧医院3.0版基于区块链拥有的共识和不可篡改的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流通药企搭建联盟链。阿里巴巴与常州的医联体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常州市医联体底层技术架构体系中,实现当地部分医疗机构之间数据互联互通。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有望在医疗数据共享、医疗保险、药品追溯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刘俊峰说。
其中,医疗保险之所以复杂、手续多,就是缘于互不信任的机制。对保险服务商而言,管理成本高,患者报销流程冗长,病历资料难以整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和流程自动化,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信息可信、可监控、可追溯。
“药品监管难度大、成本高,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及时共享、广泛更新以及数据可信,可以提升供应链管理。”闫树说。另外,未来可穿戴设备有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整合在医疗IT生态中。“借助区块链技术,智能生态设备可以抛开手机和其它设备的束缚完全独立。”
但闫树同时也表示,将区块链应用于医疗健康存在制约,“区块链模型中需要全网存储,需要消耗很大的网络资源或更多的运算资源,这对很多的企业而言不现实”。
“因为区块链的底层数据大部分采用便利的形式存储。区块链的数据不是大数据而是小数据,如何在这方面进行改变是区块链能否真正在医疗健康行业广泛应用的制约关键。”闫树表示。
目前来看,区块链还存在性能低下、延迟高等问题,时延引起的反馈时延、报警时延在需要紧急处理的医疗处置上并不具有可行性。此外,区块链本身有很多的实现方式,编程接口和跨链协议后期的统一过程仍需耗费巨大的成本。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普及,其为医疗领域带来的革命显而易见。“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的同时,让医疗健康数据以更安全快捷的方式运行是我们的愿景。”闫树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还在初期阶段,医疗健康领域区块链能否取得重要成果还需要依靠行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