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学殿堂里的又一盏明灯

2018-03-19王潇

北方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译学中西语义

王潇

谭载喜教授著《翻译学》作为“中华翻译研究丛书”第一辑第十三本于2005年9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一部翻译学的概论性著作,通过对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翻译学与语义、词汇、西方译学研究等,从理论上构建了翻译学的内部和外部框架,通过对这些具体层面和具体问题的研究达到了充实译学框架的内容与内涵,促进译学理论健康发展的效果。对于学习和研究翻译理论有莫大的帮助。

该书共九章,第一章绪论,分析翻译理论的发展相对于翻译实践而言严重滞后的主、客观原因并开门见山抛出自己的主张,既“确立翻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阐述了确立独立翻译学学科的重要性;第二章阐释并区分了翻译及翻译学这两个概念,明确翻译学综合性学科的学科性质,从建立独立学科的高度上理清翻译学的内部结构;第三章详细论述了翻译学的两大基本任务和三大内容,指出基本任务的具体落实在于翻译理论的建立,完整、系统的翻译理论的构建又需要阐明翻译的实质、描述翻译过程、厘定翻译标准、描述翻译方法和说明翻译中的矛盾;第四章逐个论述了翻译学研究中的五个最基本的途径,文艺学途径、语言学途径、交际学途径、社会符号学途径及翻译学途径,其中作者认为翻译学途径是一个综合性途径,是翻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第五章探讨翻译学研究范围内的语义研究,以期达到用翻译学原理来指导语义研究,同时通过语义研究促进翻译学的发展;第六章着重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对词汇偶合、并行、空缺、冲突四个基本特征加以逐一探讨;第七章概述西方翻译实践与理论发展史,并重点介绍了奈达、雅可布逊和贝克的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第八章阐述了比较译学的学科属性、目的和任务、研究方法;第九章通过对中西译论展开纵深的比较,希望互相取长补短,促进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更大发展。综观全书,该书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立场坚定,论证清晰

谭载喜教授学科立场坚定,著书目的明确,全书以为确立独立的翻译学科进行理论建设为己任,对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和内容、研究目的、范围和方法等重大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对翻译实践中的语义传达、词汇特征和文化交融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该书针对假想读者翻译理论研究者、翻译实践工作者、中西比较译学研究者、大专院校翻译及外语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结构清晰明了,论证条理分明,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例证典型生动,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同时亦感妙趣横生,可读性强。

二、重点突出,见解独到

该书第一到第六章内容分别是为翻译学科定位、指路的理论构建与宏观上的把握,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这几部分内容的篇幅相当协调,基本上在12~14页。而第七章到第九章论述翻译学与西方译史译论研究,比较译学及中西译论的比较研究上,却占了整本书64.3%,也就是一大半的篇幅,作者比较意识突出,通过比较中西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亦凝聚了作者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理性探索。而且每章结尾处作者都会总结自己对该章内容或翻译学现状及发展的反思与启示,可谓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三、理论度深,学术性强

该书附录中收入作者发表在比利时、英国等地著名杂志上的四篇论文在书中都有体现,作者自述到“考虑到成书过程费时较长,书中的一些基本内容曾先后以论文的形式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刊物上发表过”。许钧教授也在为该书所作序文中说到“谭载喜这部《翻译学》可以说是他在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对翻译学进行不懈探索的忠实记录和理性的总结”。谭载喜教授以构建完整的翻译学理论为目的,全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其20多年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是其发表过的近50篇学术论文的理性总结。因此,本书在极具可读性的同时,作为一本翻译理论著作,具有理论的深度和很强的学术性。

但是,该书也不免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作为一本概论性的翻译理论,该书缺乏理论的广度。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偏重于从语言学与比较译学的角度阐述翻译理论,未能从美学、哲学、文学等视角探讨翻译学,没有深入论述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研究、机器翻译及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等。因此,笔者认为该书给自己设定的假象读者也不完全适合,该书具备了理论深度,然理论广度稍欠,着重突出作者的研究重心,在笔者看来该书不适合作为没有翻译理论基础的读者的第一本翻译学读本,也同样不适合作为翻译理论教材。相比较而言,许钧、穆雷著《翻译学概论》的理论广度与深度兼具,更适合作本科生、研究生的翻译理论教材,谭载喜著《翻译学》更适合有一定翻译理论基础的学者拜读,如翻译理论研究者、中西比较译学研究者、大专院校翻译及外语专业的教师等。其次,该书整体上文字简练,但前三章重复颇多,稍显拖沓。例如第21页与第26页、第24页与第28页、第23页与第25页和第29页部分内容基本重复。最后,该书对于中国翻译理论缺乏史的梳理和系统阐述,即使对西方译论的发展演变及研究的论述也是重点突出。读者若想全面了解中西翻譯理论概况,可能还要研读马祖毅的《中国翻译简史》、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理论》、杰里米·芒迪的《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等,若要了解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或美学、文化层面的翻译研究,可能要去读一读谢天振的《译介学》和《翻译研究新视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导论》和《文化翻译论纲》等著作或论文。

可是话说回来,我们不可能仅靠一本书去了解一整个学科,我想也没有哪一本书可以做到一本书涵盖一个学科。对于我们各自学习的学科领域,都要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研究和思考,借助前辈学者的帮助不断进行自己的摸索和探寻。因此,谭载喜教授的这本《翻译学》无疑是照亮翻译学殿堂里的又一盏明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对于我们认识翻译理论,指导我们探索翻译学,引导我们反思和思考都有极大的帮助。书中处处流露出谭教授为促进我国翻译学发展事业上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其在比较译学研究领域的成就,为后辈学习研究者们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思考空间。《翻译学》也必将为译学的学习和研究贡献力量,将会不断促进我国翻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2]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

[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6.

[5]谢天振.译介学(增订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6]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7]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12.

[8]朱玉彬.授人予“鱼”与授人予“渔”[J].上海:外国语,2002(4).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译学中西语义
朝鲜朝官方对南戏《五伦全备记》的接受考——以译学汉语教材的选定为中心
国内译学词典研究述评(1988—2018):成就与挑战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语言与语义
一种译学理论创新:口译的译后模因论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第八届全国译学词典及译学理论高层论坛会议通知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