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豪斯设计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设计教育影响初探

2018-03-19江梅

大观 2018年2期
关键词:包豪斯

江梅

摘 要: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兴起的摇篮,对当代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影响深远,尤其是它所建立的职业教育的丰富内涵在全世界广为传播。通过研究包豪斯设计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设计教育的影响,取包豪斯设计职业教育的精华来完善当代高校设计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职业教育;当代高校设计教育

一、包豪斯的设计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包豪斯(Bauhuas)作为世界上第一所专门为培育设计类专业人才而成立的学校,从建校到被迫关闭只有短暂十四年时间,却对美术与设计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起到了彻底性的改变作用。包豪斯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自工艺美术运动起,设计界中一系列关于手工艺与技术、艺术家的个人表现与工匠的职业化等多方面的深刻讨论。同时,包豪斯也受到了一战前众多小型艺术学校与讲习班的影响,也吸取了当时影响较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亨利·凡德·维尔德等先进的个人与机构的设计思想与对设计师职业化的思考的影响。正如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在《国立包豪斯的观念与发展》一文中所认为的一样,包豪斯是吸取众多思想的结晶。

诞生在世界大战期间的包豪斯,被各种艺术与政治思想所影响,由于建校的出发点是为了广大民众而设計,所以其在诞生之初就注定与众不同。在历时三届校长的带领下,包豪斯每个阶段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方式各有不同,同时又有一个大的主旨与规律,即是设计应该为广大民众而服务。

首先,在沃尔特·格罗佩斯做校长期间,早期的包豪斯具有浓厚的实验倾向色彩,在以工业化大生产为指向的职业化设计人才培养与以复兴手工艺的理想主义中摇摆不定,造成了设计教育在标准化与艺术自由化之间摇摆不定。由于德国1920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学校中的设施不够齐全,因此早期设计教育较多停留在以理论、手工艺操作和表现主义的探索上。1923年到1925年间,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回温,包豪斯逐渐开始了具有理性色彩的设计教育探索。

其次,汉斯·迈耶在1928年到1930年期间担任包豪斯校长,作为一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设计思想相反,他坚持认为设计只是为人们服务的工具,而非赋予多重意义的理想化的产物。作为一名激进的功能主义者,他所提倡的设计教育是设计要系统地对需求进行考虑,强调以低廉的造价来设计出系列具有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设计作品。他认为设计的目的是应用,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就业情况,从而确定实际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迈耶将包豪斯的设计职业教育推向了强调团队合作和教学科学性的方面。

最后,在米斯·凡德罗1930年到1933做校长期间,削减了大部分的艺术课程,将基础课由原来的必修课转为选修课,课程专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建立了包豪斯以建筑为核心的局面,将课程以此为重点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从而将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从原来格罗佩斯与迈耶奠定的,集中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教学体系缩小,简化为技术层面,从而将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职业化密切关联在一起。

由于各种政治因素,校长米斯不得不关闭了包豪斯,学校人才也流向美国等国家。包豪斯办校的失败并不代表其教育制度的失败,它的设计教育思想与实践方式,为我们以后的设计教育指明了方向。

包豪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作坊或者工厂进行工艺的训练,并与校外的工厂签定了学徒协议。学生所接受的训练极其全面,包括以雕刻、金工、木工和编制等为代表的工艺制作训练。工艺制作训练是包豪斯所有课程的基础,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其中一门。在包豪斯的作坊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职业教育”影子。包豪斯突破了设计教育以往纸上谈兵的弊端,鼓励学生接触企业,直接面对社会的各阶层的不同需求,设计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极其明显。

二、当代高校设计教育发展与体系转变

设计教育的萌芽可以追溯至民国初期出现的美术院校,这些院校大多设有实用美术专业,讲授手工及材料工艺的课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学子将西方的设计思想与教育体系带回了中国,成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了一批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以工艺美术和设计为主的学校,以及综合性的艺术院校,形成了包括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职业中专的设计教育体系。

80年代前,设计教育沿袭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人们普遍将设计等同于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主要以美术绘画为主要的技能训练,离设计教育的职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80年代后,中国的设计类高校开始引进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理论和模式,以及先进设计观念。通过访问、考察和留学等方式直接了解西方设计教育的宝贵经验,积极邀请国外著名设计师与理论家来中国讲学和举办展览,同时通过大量翻译设计相关的理论著作与教学教材等多方面的努力,西方的基础教育方法与设计思想开始较大范围内影响到国内各大高校,设计教育开始与企业合作密切,逐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教学体系。

国内的设计教育一直都是以纯艺术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因此长期以来缺乏与职业化挂钩的,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设计的教学脱离职业化的方向,学生与老师与社会联系不紧密,设计教育的市场性、功能性与时代性较为缺失。延续到今日,当代设计教育仍存在职业教育理念的缺失,与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统一的宗旨相差较远。

三、包豪斯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设计教育的启示

包豪斯的理念对当代高校设计教育影响深远,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理性的分析,科学把握视觉艺术的规律。其次,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带领学生在课堂中观察、分析与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后,包豪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教育注重与大工业生产方式结合,注重与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老师到学生都认同设计是直接为生产而服务的。包豪斯强调实用性的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设计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

包豪斯的职业教育对实践十分强调,通过工厂实习等形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可以立刻在实际中运用。艺术与工艺的紧密结合,可以使艺术成为具有实用性的设计,能够满足生产与消费的需要。包豪斯极其注意课程设置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平衡,通过一系列理性的视觉与设计原理的课程训练程序,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力与表现天赋,使得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优良基础;同时,通过学院先后开设的家具、金工、纺织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室,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做中求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學改革方案对于高校职业教育有其重要意义。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不同于常规的文科和理工科的教学方式。在国内很多学校的设计教育中,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的陈旧教学方式中,学生所接受的是“闭门造车”的教育,导致接受教育阶段与求职阶段出现断层。设计教育极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特别是艺术的创作与工艺的制作之间的关联性。

(二)强调学科交叉性互动

包豪斯的教育体系打破常规,极其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对艺术与技术等不同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职业能力。在基础课程中融入了色彩学的理论,将艺术规律从感性到理性进行了升华,将学生的无意识的、混乱的艺术感觉转化为理性的、可分析的设计思路;通过带领学生对结构学进行理性和科学的分析,使设计能为具体的设计目标所服务;教学中,通过工作室的实践方式,使学生对材料把握较为全面,能熟练掌握机械加工的各种工艺。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在教学体系中多学科的良性互动,可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包豪斯通过带领学生对形式和色彩的法则进行研究,在科学的层面上去理解艺术的本质,架构起了创新的桥梁。包豪斯认为办学就是为了培养创作型的设计人才,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各项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不断地、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提高创新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当代高校设计教育要通过对艺术形式的严格的理性思考,对产生美的视觉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把他们的创造潜力发展出来。设计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激发创新能力,能以科学理性的思路在职业中进行创新创造。当代高校的设计教育要重视创作,鼓励学生创作性的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代高校设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的情况。由于设计教育与生产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设计市场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存在设计教育内容的狭窄化、陈旧化的问题,因此,注重设计的职业化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概念。包豪斯的设计职业化教育就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典型案例。

作者单位:

广东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包豪斯
浅析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设计
百年包豪斯
特别报道:包豪斯100周年庆典
传承与延续:包豪斯“超越时代”展
包豪斯对我国当代产品设计发展的影响
透过历史云层的设计之光
致敬经典,探索未来——“包豪斯时代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浅谈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及其影响
从手工陶作到机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