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实施读者决策采购的适应性分析
2018-03-19孙向丽
孙向丽
关键词:读者决策采购;PDA;读者荐购;SWOT分析;高校图书馆
摘要:读者决策采购是一种满足读者即时需求的文献采购模式,与传统的读者荐购相比,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推行读者决策采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稳步推进读者决策采购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2-0099-03
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是近年来国外图书馆开始采用的一种新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它由馆际互借衍生而来,最初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展开实践,后来被世界范围内的其他高校图书馆推广应用。2011年,张甲、胡晓菁正式将PDA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国内图书馆界对PDA的态度有支持,也有质疑。目前,“双一流”建设已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高校图书馆必须在资源采购模式上有所突破,才能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更精准的资源支撑。
1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的区别
1.1工作流程不同
读者荐购的基本流程是:读者利用一定的媒介和渠道,向图书馆推荐需要的图书,图书馆员根据馆藏要求逐条审核并进行批量采购,新书到馆经过编目加工后,整理上架供读者借阅。PDA的主要流程为:图书馆与书商根据本馆的服务方向和发展政策,确定预设文档(Profile),随后图书馆将书商提供的图书MARC记录导入自动化系统,读者通过OPAC检索书目记录时,既可以点击链接直接阅读电子书,也可以要求提供印刷本,生成紧急订单,由图书馆统一付费购买[1]。由此可以看出,读者荐购与传统文献采购工作流程并无太大差异,只是采购人员在下单时参考了部分读者的推荐意见,尽管图书荐购者有优先使用权,但实质上仍是先藏后用。PDA将读者使用置于整个采访工作的前端,读者触发预设机制后,可以即时阅读电子书,如果是纸质图书,则由书商直接送到读者手中,读者可以先借阅,等其归还后图书馆再进行编目加工等环节,这与读者荐购的先藏后用截然相反。
1.2读者范围与角色不同
读者荐购过程中,由于受到图书馆宣传不到位、读者获取新书信息的途径少以及荐购系统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有读者能真正参与图书选购。另外,无论哪种形式的图书荐购,读者都只是将需要的书目信息提供给图书馆,最后实施采购行为的仍然是图书馆员。PDA将新书目录与馆藏书目整合在一起,只要是图书馆的认证读者,在使用统一检索系统时都能获取新书信息,这就增加了读者与征订书目接触的机会。PDA先行设定馆藏标准,图书购买完全依靠读者的点击借阅触发,图书的购买权已由馆员转移到读者手中。
1.3图书购买周期不同
读者荐购以印刷型图书为主,要经历传统文献采购的所有环节,从读者发出荐购请求到最终图书上架外借,即使是响应及时的图书馆,中文图书也要2~4周的时间,外文图书则需要3个月左右。过长的等待时间可能导致读者的需求早已不复存在,或者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解决,久而久之,读者对图书馆这项服务的信赖程度就会逐渐降低。PDA依托Web2.0技术,读者通过免费浏览、短期租借、按需购买等方式可以即时阅读电子书。纸质图书的购买也无需图书馆中转,而是由书商直接寄给购书读者,读者的需求能够快速及时地得到满足。
1.4荐购书目范围与平台不同
图书馆对读者荐购的图书没有太多硬性规定,只要是读者需要的图书,都可以向图书馆推荐。图书馆有时也会在荐购系统中列出一些图书书目供读者圈选,但不具有任何强制性。PDA模式下,读者荐购的图书由书商提供书目,事先图书馆与书商对图书的范围已经做了明确、细致的限定,读者只能在设定好的书目中选购图书。
读者荐购的方式方法很多,包括图书荐购系统、电子邮件、QQ、电话、留言板等,虽然形式多样,但每一种方法都独立于館藏系统之外,经常出现荐购图书已有馆藏或者无法购买的情况,使读者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PDA将荐购书目的MARC记录与本馆馆藏融合在一起,平台就是读者平时常用的馆藏查询系统,读者在浏览馆藏资源时即可看到征订图书,推荐、下单、采购在同一系统中完成,程序非常简单。
2图书馆推行读者决策采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S、W、O、T分别代表内部因素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和外部因素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运用SWOT分析法对国内图书馆实行PDA进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PDA未来发展中值得传承的有利因素,以及要规避的不利因素,明确PDA的发展策略与实施方法,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
2.1优势分析
2.1.1文献资源建设理念已经更新。近年来,馆藏利用率低下一直困扰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对学校、读者的双重压力,不少图书馆的采购理念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开始让读者参与文献采访工作,通过及时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目前,“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经被高校图书馆广泛接受,这为实施PDA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1.2人才结构不断优化。PDA实施过程中,选择合作书商、设立预设文档、制定采购标准、监控采购环节和评价使用效果,都对相关馆员的业务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据吴汉华对2013年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员的数据统计显示,馆员的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馆员比例达到92.1%;从学科背景来看,馆员的专业知识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图情专业人员,还有很多特定学科的专业人才,他们接受的教育与本校学科专业对口或接近,在资源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意识。因此,PDA的开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的人员条件。
2.1.3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PDA相契合。在美国已经或计划推行PDA的机构中,75%为研究型大学[2],这表明PDA是针对研究人员或特定读者开展的一项服务。我国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的性质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資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是一种研究型的图书馆,这种类型的图书馆是适合采用PDA的。
2.2劣势分析
2.2.1国内图书馆界对PDA尚存争议。笔者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有关PDA的文章,发现我国学界对PDA的疑虑主要归结为两点:①预设参数没有统一标准。PDA预设参数以馆藏资源建设规划和读者文献需求为基础,并要根据读者文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但读者需求具有不可预知性,而且图书馆每年的采购经费和各类型资源的比例都会发生动态变化,这会直接影响参数的设定。另外,租借或购买的触发次数、合作书商的选择、价格上限的设定,都要根据各个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而定,没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采访人员在思想上难免有畏难情绪。②馆员对读者的选书能力表示担忧。PDA以读者的当前需要和实际阅读作为触发点进行图书采购,满足了部分读者的个性化文献需求,却无法兼顾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和发展计划,可能会造成部分有价值图书的缺藏和馆藏体系的失衡。此外,读者以一种无意识状态参与PDA,对个人浏览行为的后果并不知晓,以致于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需求。
2.2.2读者阅读习惯的制约。信息化时代,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的常用装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读报纸、看杂志,但对于图书,尤其是学术类、专业类图书,大部分读者还是倾向于阅读纸质版。“第十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纸质图书阅读仍占有一定优势。国外图书馆针对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实施过PDA,但电子书PDA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我国读者图书阅读习惯的转变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对PDA项目的实质进展和实施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3机遇分析
2.3.1我国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2005—2013年,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成倍增加,我国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13年,我国高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856.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3倍。随着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人员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及时获取内容新颖的高质量专业文献是他们的基本要求。PDA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科研人员对相关文献的需求,改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薄弱环节。
2.3.2成熟的技术环境为PDA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PDA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图书采购模式。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图书馆信息系统与书商系统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技术基础,同一认证读者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无障碍跳转。基于Web2.0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在图书馆领域的扩展应用,可以准确分析读者需求,及时投送读者所需文献,这些都为PDA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2.3.3我国PDA书商已有新的进展。PDA的实施必须有书商的大力支持与配合。2013年,Swets公司向我国图书馆发表声明,开始支持My iLibrary PDA应用程序[3]。2016年,武汉三新“田田网”开始试运行,该平台不仅为图书馆提供多元化的采购方式,还为读者提供PDA服务。读者在合作书店发现所需图书,只要符合图书馆设定的购入规则,即可由系统自动买入,并变为已借出状态。Swets公司和武汉三新推出的PDA计划,将一直因外部条件制约而无法开展PDA的高校图书馆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4挑战分析
2.4.1现有图书采购政策对PDA的制约。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普遍实行政府招标,这种方式在节省图书经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维护市场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图书馆业务的发展。在政府主导的采购模式下,PDA的开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政府招标不仅对书商的规模、资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都有特殊要求,更对采购图书的价格、折扣、支付方式进行了限定。严格的入围条件可能使部分可以提供PDA服务的书商无法进入招标范围。同时,政府招标采购一般按批次或分阶段支付书款,而PDA主要是按册、时间或者流量进行即时支付,这些问题都给PDA在我国的广泛实施带来较大阻力。
2.4.2电子书版权保护现状堪忧。由于数字、网络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电子书的版权保护受到严峻挑战。2012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向社会公布了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了较大调整,以期应对互联网冲击下电子书面临的诸多问题。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网络版权保护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许多电子出版商对图书馆和读者的权力加以限制,对某些优质图书不愿提供PDA服务,因此,国内版权保护体制的不足也阻碍了PDA的发展。
3高校图书馆推行读者决策采购的建议
PDA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成功发展和应用,已经证实了其在提升馆藏利用率、优化图书结构、提高读者满意度方面的巨大作用,而我国鲜见有关PDA的实证报道。基于上述高校图书馆推行PDA的SWOT分析,笔者对国内PDA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①高校图书馆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和积极的心态对待PDA。PDA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图书馆员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调整馆藏建设思路,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精神接受并尝试开展PDA。②充分调研,制定严格的采购标准。科学合理的预设文档是PDA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之一。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成功案例虽然可以借鉴参考,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招标政策、付款方式以及法律版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更为重要的是PDA要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要想实施PDA,必须对本馆近几年所购图书及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再根据文献建设标准、图书购置经费等情况,对出版社、价格、学科范围、触发次数等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设定,确保决策采购图书既能满足读者需要,又符合馆藏要求。③选择合适书商,小规模试行PDA。高校图书馆在挑选书商时,要着重考虑其经营范围、服务能力和诚信水平。由于我国图书馆与书商对PDA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在初次合作时要深入探讨可行性方案,投入少量资金,开展小规模试验,同时要密切关注各项数据的变化,适时调整选购标准,为PDA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④综合考虑,平衡传统采购与PDA的关系。传统采购与PDA虽然关注点不同,但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美国高校图书馆PDA约占全部采购经费的1%~6%[4],比例不大。PDA主要满足部分读者即时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而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均衡发展,仍然需要依靠传统采购进行调整和补充。
4结语
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说过:“选择图书,乃为阅者而选择,故处处当以阅者之程度、地位及需要着想。”[5]PDA真正实现了这一图书馆学理念。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馆藏建设模式,PDA的发展和成熟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实施PDA的优势与风险、机遇与挑战,积极探索开展PDA的具体策略,不断优化资源采购和馆藏体系,促进馆藏服务和读者服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付禄.读者决策采购对学术图书馆及相关领域的挑战与机遇探析[J].图书馆研究,2013(5):46-49.
[2]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6-39.
[3]陶蕾,刘华.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研究:以杨百翰大学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1):76-80.
[4]侯君洁.国外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案例研究与分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2):59-61.
[5]杜定有.图书选择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3.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