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体系现状与发展
2018-03-19徐荣丽王金花
徐荣丽 王金花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体系
摘要:文章概述了大数据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当前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体系的现状,并从提升数字阅读服务技术、深化数字阅读服务内容、优化数字阅读服务策略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2-0059-0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升了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整合、阅读服务的精准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从纸质版到数字化建设的转变,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模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大数据概述
1.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是继“云计算”之后被人们广泛熟知的IT行业用语,是指在资源数量、资源范围与资源规模都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原有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已无法满足现有资源对于数据捕捉、数据整合、数据管理的高速化需求,需要寻求一种全新、高效、更具决策力与运算力的处理模式对海量资源进行优化,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大数据的实质是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获取[1],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专业化处理。
1.2大数据的特点
IBM提出了大数据的五大特点,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低密度价值(Value)和真实(Veracity)。
1.2.1大量。大数据时代,单独的人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节点,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数据的创造者,从而拓展到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互联网汇集到政府机构、处理中心等信息枢纽,数量巨大。
1.2.2多样。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电子邮件、微信、微博所产生的半结构化原始社交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感应设备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产生的数据更加复杂化、多样化,数据流形态各异。
1.2.3快速。数据具有时效性。大数据的快速特征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数据产生的快速化,几乎呈爆发式的增长。二是数据处理的快速化,要遵循“1秒定律”使数据得到最高效的处理,满足机构与行业对数据的前端化追求。
1.2.4低密度价值。数据的大小决定所考虑的数据的价值和潜在的信息,数据分析的真正目的与最终追求是为了发掘数据中存在的价值。大数据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海量数据资源,然而其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只有较少一部分。
1.2.5真实。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事件的突发性、自然因素的不可控制性等多种原因,大数据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质量,通过数据融合创建更准确、有用的数据点。
2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中的应用
2.1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
在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普及的冲击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访问量与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用户对传统纸质文献的需求不断降低,而对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包括中外文期刊、学位论文、专著、报纸、视频、音频等的需求与日俱增。将数目庞大、分布广泛的纸质图书资源转换为电子资源,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资源与信息进行数字转换、存储和分类,从而建立起各类数据库,存储各种数据和信息,保证数据和信息的海量安全存储和高速稳定传输。免费资源是数据库的内容主体,便于用户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数字资源,同时也方便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2.2文献检索服务
如何从海量资源中迅速、准确地获取用户所需要的资源,成为高校数字图书馆首要关注的问题和提供的最主要服务。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检索中的应用,主要依赖高度分类化、精准化的数据库资源。为满足用户的广泛需求,高校图书馆检索服务包含精确检索与模糊檢索两大类型。通过精确检索,用户可以输入所要检索的文献名称、作者名字、工作机构、文献类型等明确信息,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不清楚所要检索的文献信息或者需要检索相关文献时,用户可以采用模糊检索,输入检索主题或关键词,就可以获得相关文献资源。然而,与主题或者关键词相关的文献资料容量巨大,模糊检索如何做到准确与个性化,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对文献资源进行合理排序,是大数据应用中高校图书馆需要重视的问题。
2.3用户个性化服务
用户个性服务包括用户行为信息采集、用户行为分析和用户个性化服务定制[3]。通过数字统计功能与用户监测功能,高校图书馆记录用户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状况、使用时间、使用范围、使用频率和使用文献分类,充分了解用户的阅读行为,并通过智能分析模型对用户的阅读喜好进行划分,在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时为其订制科学合理、个性化的图书推荐,利用推送系统技术手段向用户推送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为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更充分地利用各类文献资源。
2.4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中的图书馆管理变得日益复杂,科学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进行搜集、统计与分析,制定合理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与运作制度,合理配置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源,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图书借阅、续借、归还的统计,完善图书馆藏系列配置,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大数据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具体体现。
3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体系现状
3.1数字图书馆系统与平台建设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世界范围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与技术支持,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基本建成数字图书馆系统[4]。国内各大高校在收录中国知网、ACS、Springer、维普、万方、超星电子书等数据库,不断完善数字资源的同时,还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将高校数字图书馆引入公共互联网移动平台。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字阅读服务矩阵,包括网络数字图书馆、移动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虚拟社区等服务平台[5]。继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开始创办移动数字图书馆以来,目前全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有95%(40所)的高校建成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推广宣传的重要阵地。笔者调查发现,在建成数字移动图书馆的40所高校中,有39所高校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账号绑定、资源检索、讲座通知、图书馆管理公示、好书推荐、数据库更新等服务,并不断探索数字图书馆服务新功能。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推出VR全景体验功能,改进用户的数字阅读体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推出座位预约、研讨间预约功能,便于读者查询、选定、预约座位;同济大学图书馆推出借书提醒、可借提醒、委托到书提醒等功能,方便师生及时掌握图书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