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策略研究

2018-03-19马哲王振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群体毕业生

马哲 王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业单位的选人用人理念也悄然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在衡量毕业生专业能力之外,对其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抗压能力、身体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也更加重视。在这一过程中,中职学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便更加突出。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这一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笔者在借鉴吸收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旨在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载体、以家长为纽带、以就业为目的的“家校共育”新型就业指导机制,利用政府援助政策,整合有利资源,充分挖掘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潜能,努力推动特殊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为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学校良性发展、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借鉴。

一、中职特殊群体毕业生的界定与分类

中职特殊群体是基于研究需要,人为地将具有某些共性特征的中职学生划分为特殊群体的一种非正式称谓。根据其基本特征,我们将其归纳为四类,即经济困难群体、学业困难群体、心理和生理问题群体。

二、中职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经济困难群体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河南省共有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达576万”。目前,我省中职学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或城镇低收入家庭。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学生家长非常期望子女能够通过求学摆脱贫困,提升生活,并且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往往偏高。在择业过程中,这种学生也更加偏向于到一线城市就业,但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又对初次就业的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对学生安心从业产生不良影响。

(二)学业困难群体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生源都是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而又不愿意过早踏入社会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对专业技能产生浓厚兴趣,最终学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工作单位。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因缺乏自我规划,对学习丧失兴趣,技能水平相对较差,不能达到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最终不能就业。

(三)心理问题群体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加之学校与家庭的相关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心理脆弱等。面对就业压力和复杂的就业现实环境,他们容易出现情绪暴躁、迷茫、不自信等现象,就业后因沟通能力、協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不佳而难以安心从业。

(四)生理问题群体

生理问题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身体器官不完整或患有疾病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他们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选人要求,不能顺利就业。

三、中职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帮扶策略

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家庭,帮助一个困难学生就业就是帮助一个家庭。特别对于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或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对于助力农村精准脱贫、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学校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政府方面

1.完善就业政策,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政府应在技能培训、就业岗位设置、就业跟踪服务等方面尽快建立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政策,为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提供政策依据。另外,还要通过发挥政府职能,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拓宽就业渠道,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帮助特殊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安心从业、创业。

2.提供高效就业服务,引导市场调节就业

在就业安置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零距离”地为特殊群体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对离校未就业的特殊群体毕业生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求职登记、招聘会、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档案保管、人事代理等相关服务。建立健全特殊群体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动态追踪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向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推荐未就业人才。规范见习毕业生日常管理,拓宽见习领域,取消户籍地域限制,适当提高特殊群体毕业生见习补贴标准,切实推动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安置。

3.提供必要的托底安置,推动创业,稳定就业

目前,政府出台了毕业生创业培训、职业培训、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企业落实政策补贴和一次性求职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但由于年龄、专业技能等原因,中职特殊群体毕业生却无法享受,因此,希望政府结合中职毕业生的特点,在政策普适性方面予以考虑,对特殊群体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托底安置,努力推动特殊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学校方面

1.加强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融入了学生课程体系,但在学生就业安置过程中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却往往缺位。特殊群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压力无从排解,严重影响了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因此,学校应加强就业安置过程中的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帮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走向招聘现场、走向工作岗位。

2.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建档立卡工作

2017年,河北省出台了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的相关政策,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借鉴。我省也应要求学校建立包括特殊群体毕业生基本情况、学业情况、就业创业意向、就业进展情况、帮扶措施等内容的帮扶工作台账,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更新完善台账信息。对每名帮扶对象发放帮扶联系卡,卡中记载帮扶责任人、联系电话、帮扶政策及帮扶措施,做到“一生一策”“一生一档”“一生一卡”。并且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举办“小型化、多样化、专业化”系列招聘活动,千方百计为帮扶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努力推动特殊群体毕业生“精准就业”。

3.宣传政府帮扶政策,指导学生有效运用

近年来,为缓解中职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我省制定了关于中职生免学费、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扶贫救助和免费技能培训、发放就业补贴、创业贴息贷款、参军入伍、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等一系列就业帮扶安置政策,学校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的主要阵地,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制作就业政策宣传资料,通过校园网、板报、微信平台、QQ群等多种宣传媒介,确保毕业生特别是特殊群体毕业生及其家长充分了解相关就业政策,有效推动特殊群体毕业生实现就业。

4.建立就业导师制

聘任具有就业指导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就业导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离校未就业帮扶对象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三)家庭方面

1.摒弃传统就业观念,理性指导学生就业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家长应充分认识到社会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适合自身发展,人生依然可以精彩。应该主动了解市场形势和社会需要,积极与子女沟通交流,及时给予家庭温暖和关怀,缓解其就业压力,并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指导孩子顺利就业,鼓励孩子安心从业。

2.加强家校沟通联系,主动了解就业政策

由于中职毕业生年龄偏小,社会经验不足,对国家就业政策理解不透和把握不准。作为学生家长,应及时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沟通联系,利用学校丰富的就业信息,充分了解就业意向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孩子的自身實际,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亲情支撑。

(四)毕业生自身方面

1.放松心态,树立就业信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就业岗位,既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梦想的开始,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树立“试试就能行,拼拼就能赢”的乐观心态,积极面对企业的招聘考试,并且要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迎头赶上,为顺利就业树立强大自信。

2.提升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专业技能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企业选聘员工的重要指标。毕业生要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做到“一专多能”,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认清形势,增强就业主动性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首先,要对应聘企业的工作区域、工作性质、工作难度、岗位要求、薪酬标准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及时调整心理预期。其次,要努力拓宽就业咨询渠道,必要时向班主任、就业指导老师或就业指导部门进行详细咨询,努力实现“精准就业”。

总之,推动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关心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精准施教、学生自身努力,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动特殊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

(本文系河南省2017年度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研究项目“中职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帮扶策略研究”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YB2017256)(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群体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