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场馆的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搭建探析

2018-03-19王慧东

中国市场 2018年7期

王慧东

[摘要]大剧院、美术馆等文化场馆作为文化及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产品交易等多种责任。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战略下,文化场馆将在基础职能的基础上建设创新与创业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平台将依托智库体系、推广体系、大数据分析体系三大支撑体系,建设线下服务中心和线上服务平台,并建立艺术品交易的全链条、立体化服务生态圈,引导链条上各环节的创新创业团队及成熟市场主体进驻,完成孵化、投资、服务、拍卖等各环节,打造文化场馆创新运营模式。

[关键词]文化场馆;艺术品交易;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场馆运营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09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建设也要提升至更高层面,肩负更多的使命。

剧院、美术馆等文化场馆作为文化及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产品交易等多种责任。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应迅速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是通过文化场馆运营模式的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场馆功能,促进文化产品贸易发展,尤其是艺术品贸易,以文化贸易服务国家战略。

1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的搭建基础

11产业基础

近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2016年,中国重返全球艺术市场第一位置,年交易额达到近48亿美元,拍出91400件拍品。但是中国内地还未出现像纽约和伦敦那样的规模化艺术品交易中心,而且还存在成交价格两级分化的趋势,收藏品仍占了主要交易额。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艺术品交易将走向市场化、消费化。据统计,中国中高收入群体是未来中国艺术品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预计到2022年这一类家庭总数将高达19亿户,庞大的市场潜力呼吁艺术品交易平台的搭建。

艺术品产业在互联网腾飞发展的时代,艺术品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交易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正在推动艺术品交易在线下交易的基础上,向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趋势发展。艺术品交易的销售模式也正在发生全新的跨越式转变。线上线下模式整合了艺术品市场交易所需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达到更为可观的销售量。线上交易与传统线下之间正逐渐形成互补,在这一新的市场模式下,发展线下线上一体化的销售模式将会是我国艺术品行业未来的主要趋势。

12载体基础

大剧院、美术馆等文化场馆为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载体基础。现代化的场馆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外观设计、科学的功能布局及完善的城市配套。例如,大剧院能承载交响音乐会、话剧、舞台剧、音乐剧及戏曲等多类型的剧目产品,同时剧院还具备生产剧目的能力,能实现剧目展览展示、艺术节戏剧节举办、文化衍生品交易;美术馆除展览展示功能外,还能进行拍卖。文化场馆为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提供了重要的线下展览、展示及交流、论坛等实体空间,会弥补单一线上平台的无法近距离接触艺术品的不足。

13技術基础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不断融合,相关技术日趋成熟。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相关理论与协议已日趋完善,网络动态连接等技术也逐渐成熟,相关大数据分析产品等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的成熟产品。

2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的搭建

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包含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中心,平台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

21线上服务平台

将在建设基础性的艺术品贸易云平台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性,顺应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建设线上服务平台。同时,为适应用户不同端口均能使用的需求,将利用页面自适应功能,确保PC端与移动端的同步使用。

211云服务平台

利用云技术,针对艺术品交易用户所必须的搜索服务、信息服务及相关的特色服务进行平台策划与设计,云平台设置内容板块如下:

(1)用户平台,含注册、登录、认证、签约四个下拉菜单,分别实现艺术品买方、卖方、艺术家、文化场馆等主体的注册、登录、认证、签约等功能。为保证交易秩序,云平台主体注册均采用实名注册,并利用保证金制度,约束平台上艺术品交易行为。

(2)交易平台。交易平台为买家和卖家搭建一个充分沟通的桥梁。平台为卖方提供艺术品销售信息的发布与融资服务,卖方可以通过注册后台,上传待销售艺术品的详细信息、艺术品高清图片及视频。另外为买方提供极速搜索、艺术品查看、投资交易等服务。

(3)公证平台,含质监中心、发现艺术、拍卖中心、慈善捐赠等下拉菜单,为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价格参考、交流沟通、拍卖、捐赠等服务。这个板块还是平台的重要信息收集渠道,有效反馈热销艺术品及买家消费习惯。

(4)供需平台,含电子备案、极速搜索、展览预告、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推荐等服务。

(5)电商平台,提供在线支付和物流选择等服务,该功能支持各个备案支付平台的对接技术,实现银联及第三方支付等端口的接入与开发。

212艺术品贸易服务App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人,占比达951%,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趋势,围绕艺术品贸易服务,建设移动端App,同步云平台各大板块及功能。

213艺术品贸易服务“双微”矩阵

艺术品贸易要实现市场化及消费化,需要扩大艺术品的消费概念,平台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利用微信及微博即“双微”的广泛覆盖率,将云平台的推广内容精选之后,按照“双微”内容特点进行再次加工并予以推送,增加艺术品平台的覆盖群体。

22线下服务平台

221艺术品众创空间

充分利用“用户产生内容”“众创”“众享”理念,建立一个面向公众,特别是热爱艺术品的个人或社会组织的众创空间,提高参与热情,挖掘群众的创新智慧,丰富内容资源。

222孵化空间

针对文化场馆面积较大,空间较多的特点,规划相关区域建设孵化空间,吸引有志于从事艺术品贸易的个人及法人进驻,不断完善孵化空间内艺术品贸易的链条各个环节,如仓储、保险、投资、金融、运输等,从而推行“足不出户”既可以满足的创意、生产、流通全链条企业的聚集;不定期举行孵化空间团队与投资机构的路演活动,以投资与孵化的融合,以投资孵化撬动产业的突破发展。

223服务空间

引入专业公司或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包括艺术品收藏、展览、讲解、保管等各项专业服务,艺术品仓储、科学鉴定与修复、专业包装和运输,艺术品的投融资服务等;重点建设专属拍卖中心,将整合艺术品资源,借力文化场馆的展览展示功能,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拍卖活动。

224演示空间

设立艺术家创作演示区,引入海内外著名艺术家,通过签约、合作等形式邀请艺术家在文化场馆内创作、展览作品,以开放式创作等形式举办各类面向市民、游客的现场演示活动。

3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搭建的支撑

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专业支撑,智力支持、品牌推广、大数据支撑是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的三大重要支撑。

31智库建设

为保证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的公信度,需要结合专家团队构成贸易平台的智库体系,一方面实现艺术交易中买方和卖方的线上咨询、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为爱好者普及艺术品交易知识。

智库团队将由艺术品鉴定机构、法律顾问、担保人、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行业专业人士组成,通过线上线下知识讲座、交流互动、论坛交流、有偿咨询等方式,实现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在专业指导下运营。

32品牌推广

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需要立体式推广。线下推广方式,除艺术品创作者的直接推广外,还要加强以文化场馆为载体的间接品牌推广,逐渐形成文化场馆的三层市场,以文化场馆拍卖市场为高端,以文化场馆展览展示、艺术博览会和交易会为中端,以艺术品集市等为低端的市场化格局。另外开发代理人、经纪人销售制度,艺术品融资公司,采购代理商,艺术品销售公司都可以作为创新型推广渠道。除线下推广方式外,还要加强线上推广途径,线上推广途径如下:

33大数据支撑

在信息化时代,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需依靠先进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建设进行支撐,对平台所需内容进行抓取,对平台实施情况进行舆情分析,对平台用户进行精准推送。具体包括:

(1)艺术品信息抓取系统,对艺术品的相关政策、活动报道、交易信息等进行全网抓取。

(2)建设艺术品信息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平台用户的使用习惯、个人或组织信息、信息偏好等进行大数据分析。

(3)建设艺术品信息精准推送系统,提高推送精准度,在对抓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后,按照分析系统的结果进行精准推送,提高服务质量。

(4)建立舆情监控系统,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监视,并识别其中的关键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从而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为正确舆论导向及收集群众意见提供帮助。

4艺术品贸易服务平台搭建的核心

4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平台应高度重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将在建设线上服务平台的同时,高度重视线下服务中心的建设、线下推广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每个环节都将体现这种结合,包括线上服务平台内容的线下落地、线下服务中心内容和线下推广活动的线上呈现,现场咨询指导的线上开展等。

42孵化与投资相融合

平台作为贸易即交易的服务平台项目,将重视孵化与投资功能的融合。通过相关平台建设与服务的提供,吸引更多人群参与艺术品交易,将艺术品交易不再停留在收藏阶段;通过孵化空间等建设,实现对潜在人员或团队的孵化工作;大力引入投资、保险、第三方服务等相关机构,保证相关作品或产品的投资实现。

43创新与特色相融合

平台在注重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特色发展。将在艺术品的选择上,高度重视体现中国的元素,实现和其他文化贸易项目的特色发展;将充分利用艺术品的市场化属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合理的市场化竞争,引入专业力量,参与项目的相关建设工作,进而带动上下游的同步发展,实现收益的“乘数效应”,实现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术试论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J].新经济,2016(32)

[2]汤米艺术品市场正由拍卖转向经销商模式[N].美术报,2017-03-11(018版)

[3]李茜我国艺术品市场份额全球居首[N].上海金融报,2017-03-07(B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