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19徐红兵
徐红兵
当下,微课被广大教师熟知并被逐渐推广开来。一方面运用微课教学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主和高效的学习空间。“微课”教学,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就亲身实践谈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激趣引思,铺垫孕伏
(一)借助微课凸显重点
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实际预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利用微课就可以使预习更有针对性,因为微课的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微课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微课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认识容量和升》,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教师通过微课 “逛超市”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知道哪些容器的容量在1升左右,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小,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这样的预习比文字、图片等素材更具冲击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敏捷,参与师生互动的热情也分外高涨。
(二)借助微课设疑启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和动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注意力不够稳定和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因此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心不在焉。微课素材丰富,能调动学生學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比如,苏教版一年级《认识几和第几》,预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到几和第几是有区别的。教师通过微课呈现了“古人吃饼”的故事:一个人吃了4个饼饱了,他感叹“早知道就只吃这第4个饼,前面的白吃了”。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对同一个数有两种含义这一本质的思考,在试图解释区别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课中有机融合,突破难点
(一)借助微课引导操作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微课激趣、示范、引导,对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边动脑思考,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则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认识厘米》的教学。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呈现了小猪把直尺一端边缘与铅笔一端对齐;小羊把0刻度线和铅笔一端对齐,但尺子摆歪了;小猫把0刻度线和铅笔一端对齐,规范;小猴把2刻度线和铅笔一端对齐。引发学生思考,哪些小动物能准确量出铅笔的长度?为什么?动手量一量,说一说。在交流分享中,既规范了测量的注意点,明确了通常从0刻度线开始量起,又加深了对测量本质的理解“看含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二)借助微课培养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发培养。其中,微课的合理使用,是优化教学的途径之一。
比如,苏教版六年级《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了二维平面图形与三维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了让学生加深感悟,教师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微课视频演示相互验证、配合的办法,呈现正方体展开图的动态折叠与展开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培养。
三、课后顺势拓展,巩固升华
(一)借助微课进行对比
数学知识具有联系性,教师应注重梳理和整理,多采用对比教学法,凸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拓展与引导,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完《比和比例》的知识后,运用微课呈现了“3/4=( )/8”这道题。它可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看成分数解答,也可转变为除法运算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思考,还可以看成分数形式的比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沟通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这道题也可以看作比例式,考虑的是四个项之间的关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答。这样梳理不仅帮助学生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提升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借助微课深化理解
小学里的数学知识不一定都是严密的,也不要求每一个结论都用严格的逻辑证明来实现。但在学习过程中仅凭经验和直觉,依靠不完全归纳、类比等得出结论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仅按教材教学,学生的认识是偏于感性的。教师利用微课,向学生呈现了长方体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动画,学生能体验到6个面是相对的,这就解释了描述长方体面的习惯:上下、前后、左右,也进一步解释了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看到3个面的原因。“棱是由来自相邻的两个长方形的2条边合二为一形成的”,所以长方体的棱有6×4÷2=12条。“顶点是由来自相邻的三个长方形的顶点合三为一形成的”,所以长方体的顶点有6×4÷3=8个。“顶点也可以看作是由来自不同方向的三条棱的端点合三为一形成的”,也就是12×2÷3=8个。这样,站在提升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高度,在感性的基础上往理性更进了一步。
总之,微课的合理使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代表着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方法,作为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