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3-19顾景红
顾景红
我国传统节日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以及内在的意义,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浓缩。孩子们通过了解节日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还提高了个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利用传统节日,加强情感教育
细究我国的传统节日,确实饱含了深厚的情感,在节日中可以体验父母之爱、朋友之义、爱情之美、乡土之厚、自然之奇等等,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在节日即将来临之际,老师应该积极地指导孩子去用心感受。中秋、春节以及元宵节,这些都是举家团圆的节日,孩子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团圆的喜悦、亲情的温暖,了解落叶归根的缘由;我们在清明节那一天去祭拜我们的祖先,通过追忆祖先,让孩子明白祖先的生活艰辛,更加珍惜现在,明确个人的任务,努力学习报效祖先;一提到端午节,我们总会想起那位报国无门的屈子,在吃粽子的同时,不忘先人之志,忠心爱国爱家;“重阳节”其实是老人的节日,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善待父母、善待老人,懂得感恩,用心对待身边的亲人。在许多节日中,我们都会融入大自然,比如清明节,我们要到郊外扫墓、踏青,在这过程中,呼吸自然新鲜的空气;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习惯登高远眺,欣赏菊花,感受秋天的气息……不仅让自己开心快乐,而且也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舒展,更加让孩子喜欢上了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表现了勤劳善良的人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浓缩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现了我国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所有的孩子不自主地心生出一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老师在节日来临之际,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孩子的心中,用热情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孩子,这样在无形之中,他们就会受到民族文化的洗礼。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节日文化大餐引进课堂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思想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内在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介绍节日文化,能够提高受教育者内在素养,是他们提高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所以语文教学完全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第一,依据课本,透析节日内涵。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已开始有中秋、元宵这类节日词汇和节日饮食,还有一些节日中的娱乐活动,老师完全能趁机向孩子介绍我国有哪些节日,这样他们也能大致清楚节日文化的大纲。
除此以外,要组织学生分工合作,传播我国节日文化常识。老师可以筛选一些重大的节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各自完成规定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合理分工,广泛地收录资料,探究节日文化渊源、相关的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名人等,最后進行资料整合。
对于活动的设计,我们还可以更加细化,可以让全班同学做一个节日的研究,并且细化研究的课题,将不同的模块划分给各个小组,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投入进去,有助于增强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有利于增强彼此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锻炼说话水平,增强孩子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然而,最大的收获还在于让每位学生充分了解节日内涵,汲取更多的知识,明白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给孩子压岁钱的原因意义,更加深入地明白元宵赏灯猜谜的趣味,了解清明节期间,为什么要种瓜,为什么要种豆,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感受各地的节日气氛,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比方说狮舞赛、划船等活动,领略各地的风俗民情。我们都知道不管什么样的节日都与吃息息相关,中秋吃月饼,春节吃水饺,元宵吃元宝,各地吃食不一,同时也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在过节的同时孩子们也可以领略别样的饮食文化。
第二,在学校进行传统节日诗文背诵大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内在品位与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更好地将以往的经典文化传承起来。几千年前的迁客骚人们在节日期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很多的诗词创作都表现出一种非常醇厚的节日情感。在古代,骚人墨客们总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赋诗赏月,将月亮当成自己千里寄相思的信物,寄托了深厚的思亲思乡之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包含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想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露出诗人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的思念之情……在重阳节的这一天,学校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可以举行一次演讲比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次舞台表现的机会,还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会感恩。我们不仅仅需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对于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陌生人也要心怀感恩,对世界对生活同样要心怀感恩。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的思想境界才会进一个台阶,传统文化才能在代代相传之中不断地容纳新的内涵。
传统节日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不断挖掘其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弘扬祖国文化,使学生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
□责任编辑:陈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