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误吸的影响分析
2018-03-19孙丹妮
孙丹妮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安徽 安庆 246003)
重症颅脑损伤是由于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意外情况所导致的严重外伤,由于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其张口、吞咽以及咳嗽均无法自主进行调节,需要通过鼻饲来进行营养和药物的供给,以维持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预防继发性损伤,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误吸是鼻饲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受到鼻饲方法、置管操作的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加以预防[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其对于鼻饲过程误吸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上患者均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8例,最高龄70岁,最低龄43岁,平均年龄(51.2±6.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9例,硬膜外血肿3例,颅内血肿9例以及其他类型合并症5例,4例患者接受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7例,最高龄68岁,最低龄40岁,平均年龄(50.6±5.7)岁,GCS评分为3~8分;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9例,闭合性颅脑损伤8例,硬膜外血肿3例,颅内血肿7例以及其他类型合并症6例,5例患者接受开颅手术。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胃管管理:选择合适的胃管,要求其质地柔软、粗细均匀,避免产生机械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能够长期留置,无需经常更换。由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胃管插入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并将软枕垫于颈部,尽可能保持头颈部与躯干的水平,以便于进行插管,插入16~18cm后受到一定的阻力,则需要拔出气管套管0.5~1cm,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重新将气管套归位,然后将胃管继续插入。与常规胃管插管相比,其胃管插入长度增加了10cm左右,幽门处可见胃管前端。pH值检测值为1.5~3,可以确定胃管在胃内。在胃管插入后,需要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2)鼻饲干预:在鼻饲前需要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连接气囊充气孔,捏充气球颈,在气囊压力注入空气。并使用专业测压表测定压力,合理予以调控,将其控制在22~32cmH2O。然后再将营养液灌注,2h后将气囊放气,其对于下呼吸道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误吸物进入。在鼻饲前需要使用温水进行管道的冲洗,然后将50ml、38~40℃的鼻饲液缓慢输注,持续20~30min,问询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若患者无不适感,则需要持续灌注鼻饲液200ml,1000~2500ml/d,4~6次/d,30~60min/次,逐渐增加鼻饲液灌注量。在鼻饲过程中,患者取半坐卧位,并在灌注后1h内维持该体位,预防误吸的发生[2]。
2 结果
两组患者鼻饲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鼻饲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主要是由于外力撞击所导致的脑挫裂伤或脑干损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意外情况。其患者脑组织和中枢神经系受到损伤,导致其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或完全丧失意识,无法经口进食和供给药物,这就需要采用鼻饲予以解决,以保证正常的营养和药物供给,保证机体营养均衡,进而有效修复损伤,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但是受到气管切开、鼻饲管留置、鼻饲液温度的影响,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吸的情况,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其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产生着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从胃管插入与固定、鼻饲方法等方面入手,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对胃管插入的控制,增加其插入长度,并对胃管加以稳固。保持正确的鼻饲体位,合理控制鼻饲液的温度和输注速度,持续均匀滴注,可有效降低胃内压,其对于误吸、返流以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具有积极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3]。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针对误吸等并发症加以预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而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1]廖明霞,谢秀飞,麦剑清.降低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发生率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56-158.
[2]元红,黄婷,刘乙楠,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4643+4646.
[3]温萍英,肖好霞,肖建文.降低重症患者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发生率的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