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服务背景下河北省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8-03-19习伟吴艳丽李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语种河北外语

习伟,吴艳丽,李丽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区域,是“一带”和“一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河北省抓住机会,专门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引导河北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中东欧国家投资。截止到2018年,河北省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合作项目,已占到全省对外投资合作项目的70%以上。同时很多项目已经落地,如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建立了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河钢集团成功并购了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是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河北还在大力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经贸、科技、教育、卫生、旅游、人文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53种官方语言。河北省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语言的共通,语言的沟通要以文化为基础,因此以英语为主的单一语种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为此河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实行“百人计划”“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洽谈会”“河北省国际语言人才振兴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引进人才。在外引人才的同时,鼓励省内高校加大“一带一路”语种人才培养力度,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小语种人才。

在此背景下,该文对河北省高校“一带一路”语种人才培养情况做全面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提出“一带一路”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以推进河北省的对外开放和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1 河北省高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人才培养现状

截至2018年,河北高校共计121所,该次统计数据为除英语外的小语种相关,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一带一路”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

1.1 小语种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开设成专业的小语种24个:日语、俄语、法语、朝鲜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罗马尼亚语、捷克语、泰语、波兰语、波斯语、蒙古语、越南语、马其顿语、匈牙利语、孟加拉语、塞尔维亚语、印地语、斯洛文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印尼语。

开设成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的辅修小语种共计39个(河北外国语学院):豪萨语、尼加拉语、柏柏尔语、荷兰语、土耳其、哈萨克语、尼泊尔语、立陶宛语、马来西亚语、约鲁巴语、瑞典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阿尔巴尼亚语、泰米尔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希腊语、拉脱维亚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冰岛语、菲律宾语、挪威语、塞茨瓦纳语、克罗地亚语、黑山语、波斯尼亚语、斯瓦希里语、祖鲁语、斯洛伐克语、丹麦、阿菲力康、保加利亚语、马其顿语、塔吉克斯坦语。

目前,河北省高校开设小语种数量总计达到63个。重点合作区域中东欧十六国语种全部开设,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河北省对“一带一路”的语种人才的全部需要。

1.2 小语种人才培养层次

河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层次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3个层次,尚缺乏博士层次培养。开设小语种的高校为32所,包括27所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河北省小语种培养层次及数量

从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语种开设学校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河北外国语学院,其他省内高校承担的语种数量较少。如本科层次全省共计11个小语种,河北外国语学院开设9个,占到总体的81%;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各开设4个;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各开设3个;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等9所大学开设2个;河北农业大学等13所大学开设1个。

(2)语种开设数量分布不均,集中在几个语种,而“一带一路”所需新兴语种未得到重视。开设最多的语种为日语,涵盖三个培养层次,开设学校25所;俄语开设院校为10所;朝鲜语、西班牙语6所;德语5所;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罗马尼亚语、捷克语各2所;其他14种语言只有一所,且集中在河北外国语学院。

(3)培养层次无法满足河北省发展的需求。硕士研究生培养只有日语和俄语专业,多开设为文学方向,2所学校培养专业硕士,开设日语口译、笔译方向。本科层次只有11个语种,距“一带一路”53个官方语言相差较远。

1.3 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资料和调查,河北省各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共性体现如下。

(1)专科层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基础,主要集中在商务、旅游行业,小语种作为辅助手段,以满足岗位技能的基础应用为目的。

(2)本科层次的培养主要有应用型和复合型两种人才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均以系统的语言学习为基础,增设复语课程或特定行业专业课程(多数为商务类、旅游类)。以培养学生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为目标。

(3)硕士研究生层次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术硕士强调对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和专业教学的能力,语言学习仅作为研究过程所掌握的必备工具和技能。专业硕士涉及国际合作、外事、外贸、旅游、传媒、教育等行业的口笔译或事务性工作,可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各高校还采取“3+1”“2+2”、交换学习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河北省小语种人才目前主要以本科层次培养为主,硕士以上培养层次极少,无法满足河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以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各本科高校都在积极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采取了很多新的举措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还未进行相应的改革,仍是培养外国语言文学方向,而河北省与“一带一路”合作所涉及的钢铁、水泥、玻璃、光伏、电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业、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的专业外语知识在高校培养中尚无明显体现,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小语种人才培养明显不足。

2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河北省外语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河北省“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对河北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语种数量上,在短时间内要覆盖河北主要合作区域的官方语言,远期要增加更多;二是在培养内容上要把语言知识与专业领域的具体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三是在培养层次上要提高研究生以上层次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构建形成从中小学到研究生的连贯的小语种学习体系,促进各层次人才培养合理分布和发展。基于以上要求,借鉴省内外高校成功的经验,结合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人才培养新途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实行双轨双语制教学模式。即“双语种+英语”,以小语种主要培养专业,以“一带一路”语种为并列主修专业,以英语为第三外语。根据河北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确定关键语种,在各高校英语专业和小语种专业中推行。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掌握双语或多语种的外语人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也是有效提升语种开设数量和学习质量的途径之一,河北外国语学院在进行有益的尝试。

(2)实行“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境外投资、项目引进、商务洽谈等工作都需要小语种人才对所从事的领域知识十分熟悉,更要以当地的社会文化、风俗礼仪、民族宗教、法律作为翻译和工作的基础,这就对小语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外语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各个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陆娟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中提出,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可被细分为复合研究型、复合专业型、复合语种型、复合管理型、复合技能型五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这几种细化的复合型又需要复合,根据“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的用人标准要求可知,外语人才需要“专业外语(多语种语言基础+专业领域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素养”的复合。

专业外语(小语种)的建设需要各高校制定规划,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各方面进行大力改革,也需要专业之间、院系之间进行合作。

(3)变革外语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应用能力。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牵动所有工作的龙头,是改革的关键所在。而从目前高校小语种教学来看,教学方式基本模仿英语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语法轻口语、重讲解轻训练,这样相当于“哑巴外语”,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提升。要想改变这种僵局,需要进行一场外语学习的革命。

河北外国语学院作为专业的外语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创新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外语学习中提出了“语言自然学习法”,重新寻找中国人学外语的方法,改变传统的外语学习顺序,像小孩学习语言一样,一会说;二会认;三练习写;四练习读;五用修辞说得更好;六用句式说得更好;七用语法说得更好;八进行简单的听说混合练习;九看影片进行混合练习。通过西点口语训练军团、外语宿舍、社团组织等措施加强学生的口语语境建设。同时衍生出重复式教学法、板块式单词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了教师的授课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小语种学习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4)推进校企融合,与“一带一路”项目共同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河北省“一带一路”语种人才的培养要通过教育与行业同步发展、高校与企业(项目)相互结合,实现校企融合共通培养。河北省教育部门可进行顶层设计,将省内开设小语种的高校,特别是涉及“一带一路”语种的高校与已经在河北落地的项目进行牵线搭桥,如与开设捷克语的院校和中捷产业园实行融合,高校根据产业园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双方共建相关课程,互派教师培训学习,真正实现深度融合,靶向性培养小语种人才,缓解项目人才短缺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河北省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河北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公司化”通过“专业公司化,班级部门化,教室工作室化,小组科室化,组员员工化”建立公司,开展市场经营。承包对外项目,进行各种语种实践业务,让项目带动教学,充分运用“使用式教学法,应用式学习法”等,使学生不断增强实践技能,实现课堂内容、课堂方法、学生成长模式、经验积累、产学研合作五个方面的转变,使学生不断增强实践技能及业务能力。

(5)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国际化平台,让学生走出国门到语言目的国去学习语言、了解目的国国家文化是快速提升学生小语种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省内各高校对此有充分认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有交换生、“3+1”“2+2”等学生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要满足河北省“一带一路”建设的语种人才需求,还需要各高校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范围,增加合作院校、提升合作质量;不仅要让学生“走出去”,还要实现五个“引进来”,即师资引进来、教材引进来、教学方法引进来、科研项目引进来、高端人才引进来;真正实现五个国际化:合作大学国际化、世界语种国际化、教学资源国际化、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智库国际化。

3 结语

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落实教育部将法语、德语等语种进入高中课程要求,构建连贯的小语种教学体系;加强短期培训力度,将急用语种开设为语言强化训练课程,集中学习和培训等途径也是缓解河北小语种人才匮乏的方式。省内各高校应结合 “一带一路”倡仪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新任务,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河北的大力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语种河北外语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孙婷婷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