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母猪传染性胃肠炎
2018-03-19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肠道疾病,病原体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该病成年猪犯病率、死亡率不高,但母猪患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疗,直接影响生猪的繁育,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本人在实践中运用中草药治疗母猪传染性胃肠炎68例,均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出来,希望能够给广大兽医工作者及生猪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较短,通常在1~3日,发病突然,母猪患病后食欲减少,偶有呕吐症状,腹泻,粪便稀薄甚至呈水样,有腥臭味,特别严重者,病猪阴部及肛门会充血。怀孕期母猪容易导致胎儿先天性营养不良,严重者会发生死胎甚至流产。哺乳期母猪则会传染仔猪,并且因营养不良而少乳、停乳,加重仔猪的病情,甚至导致仔猪死亡。
(二)病理变化
心、肺、肾等脏器一般无明显病变,病变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和胃。小肠膨胀,肠壁发亮,伴有卡他性炎,充血,肠内充满含泡沫和未消化的凝乳块;绒毛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胃粘膜充血,胃内充满黏液和凝乳块,幽门区有成片的坏死区。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本病的流行情况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
1.荧光抗体试验。通过无菌采取病死猪小肠,小肠粘膜抹片风干后用丙醇固定,或做小肠冷冻切片,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水洗镜检,可见绿色荧光。
2.电子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线粒体、内质网及其它细胞质内的成分变性,在细胞质空泡内有病毒粒子存在。
3.病毒接种试验。将病死猪小肠及其内容物制成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2000μg,链霉素2000μg,在常温下放置1 h,然后试验仔猪,1~2 ml/只,肌肉注射,2次/d,连用3 d。在试验猪发生腹泻后,再取小肠做免疫荧光检测,可发现荧光细胞。
(四)治疗措施
本病目前西药治疗不明显,实践中我们运用健脾汤为主方,随诊加减进行治疗。党参30 g、茯苓18 g、白芍18 g、藿香18 g、半夏曲12 g、白术12 g、陈皮12 g、玉米粒(炒焦黄)60 g。呕吐严重者加黄芪18 g、桔梗12 g;腹泻严重者加泽泻30 g、石榴皮18 g;发热者加大青叶30 g、生石膏60 g;泌乳异常者加瓜蒌仁18 g、王不留行18 g;上药加水煎取药液2000 ml,分成两份,拌料饲喂,常温灌服,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用3~5 d。
(五)典型病例
2017年10月15日,南阳市宛城区某中型养殖场3头圈舍相邻的经产母猪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该场兽医以外感风寒用药3 d不见好转。至10月18日,病情加重,2头母猪出现泌乳减少,1头母猪停止泌乳,产后不到10 d的仔猪嗷嗷待哺。随电话邀请前往诊疗。现场检查发现,母猪卧床不起,呼吸急促,体温40.5℃,粪便稀薄呈水样状。经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因条件及时间限制,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查,现场利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查,结果呈阳性,确认诊断正确。
根据临床症状处方如下:党参90 g、茯苓60 g、藿香60 g、半夏曲30 g、白术30 g、陈皮30 g、泽泻90 g、大青叶100 g、蒌仁90 g、焦玉米粒180 g。上药量是按3头母猪配药,加水煎取药液拌料饲喂,早晚各一次,连用3 d。
治疗结果:18日用药后,当天中午腹泻症状明显减轻,活动量增加,晚上进食量明显增加。19日,不见腹泻,大便成形,食欲、体温如常,乳汁分泌量增加。20日,一切正常。
效不更方,嘱咐猪场按原方再用3 d以巩固疗效。11月6日,电话回访不再发病。
(六)小结及体会
1.坚持自繁自养。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肠道疾病,不要从疫区和病猪场引进猪只,如必须引进种猪或仔猪,应先进行隔离检疫、饲养一个月,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
2.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配制饲料,保障营养均衡,提高猪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坚决杜绝饲喂霉变饲料,严防胃肠炎疾病的发生。
3.搞好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对猪舍,特别是分娩舍、育成舍的地面、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及早诊断治疗。中草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有明显效果,治疗时应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及时用药,才能够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