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理论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8-03-19秦媛媛李方远王政研
秦媛媛,李方远,郎 琰,王政研
(1.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失眠属于功能性疾病,主要是指睡眠的开始和(或)持续阶段发生障碍,致睡眠时间和(或)质量达不到个体需求而影响日间功能的主观症状。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报告显示仅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其余76%的人均表示入睡困难。失眠属中医 “不寐”、“不得卧”范畴,病机总属“阳不入阴”,治疗多以调节脏腑阴阳为总则。子午流注是以“按时、定时”治疗为主的理论体系,能够根据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开阖规律而定时治疗以调节阴阳,从而恢复睡眠。临床中子午流注理论多应用于针灸、中药、刮痧、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段干预失眠,取得较好疗效[1-4]。综述如下。
1 子午流注理论干预失眠的理论基础
1.1 子午流注理论
子午流注理论来源于《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谓“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思想。子午指时间,为十二时辰统称,古人以子午分昼夜,子时为夜半,每日23点至凌晨1点,为阴极生阳之时;午时为日中,每日11点至13点,为阳极生阴之时。子午为阴气与阳气相互转化的分界处。流注,流动和输注,指气血在经脉中的循行流动和汇聚输注,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此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注为输,所入为合。”子午流注是指气血循行于十二经脉中,并按照十二时辰中阴阳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盛衰变化。
1.2 子午流注理论与睡眠的相关性
《灵枢·营卫生会篇》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日不得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盛,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营卫二气有规律的运行而使阴阳交替有常,则睡眠节律正常。“卫气出于下焦……昼自足太阳始,行于六阳经,夜下阴合。夜自足太阴始,行于六阴经,复注于肾,昼夜各二十五周”。营卫之气及十二经脉气血盛衰的运行规律为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医干预失眠提供基础。
2 子午流注理论干预失眠的临床应用
2.1 子午流注针法
陈有明等[5]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心阴不足之不寐。根据“实则泻其子”原则,选取心经之子经胃经经气冲盛之辰时,定时施针泻胃经子穴厉兑以泻心火,并补肾经原穴太溪,连续治疗3次后疗效颇佳。刘建等[6]将5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接受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主穴选取安眠、申脉、照海、神门,根据本经或子母经补泻原则,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择时。痰热内扰者以辰时泻厉兑、足三里,肝郁化火者以午时泻神门、少府。阴虚火旺者酉时补阴谷、太溪,戍时补复溜,午时泻神门、少府,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心脾两虚者午时补神门、大都,心虚胆怯者未时补少冲、胆俞,酉时补阴谷、胆俞,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6.56%、对照组89.66%。严愉芬等[7]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五迟患儿失眠,在肾经当令之酉时(下午5∶30)补复溜、太溪而泻阳陵泉以壮水制火,从而治疗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而致肝胆之气旺盛发为凌晨1点定时失眠者,针刺1次收效。王若梅等[8]用子午流注纳甲法中的转盘法推算开穴时辰,并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症28例。结果治愈率观察组72.0%、常规针刺组44.0%,显效率观察组92.0%、常规针刺组60.0%,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午流注针法主要是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等为基础,通过推算人体气血在十二经脉中循行流注、盛衰开阖的时机,从而定时选取五俞穴进行针刺治疗。子午流注针法主要包括纳支法与纳甲法,纳支法是根据经脉气血流注的昼夜节律进行取穴治疗,纳甲法是根据经脉气血运行的十日规律进行取穴治疗。子午流注针法因其能根据经脉气血流注盛衰的规律来调节人体脏腑阴阳,故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佳。然而,相对于辨证取穴,子午流注针法取穴受时间限制,且其开穴推算过程比较复杂,故临床运用较循经辨证取穴少。如何将子午流注针法更灵活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而使疗效提升及依从性高,有待进一步思考及实践。
2.2 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药治疗失眠
董长勇等[2]治疗丑时(凌晨1~3点)失眠60例,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推算丑时为人体肝经气血流注旺盛之时,而丑时失眠责之肝郁气滞、阴虚血少,并拟疏肝镇静汤(柴胡、白芍、赤芍、当归、炒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甘草)以清肝、疏肝、养肝、安神。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96.6%,西药组86.6%。左瑞等[9]分时辰论治从子时至寅时失眠,子时阴阳交替易致失眠用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丑时失眠用乌梅丸攻补兼施,寅时可因阳气升发过早、阴不敛阳致失眠自拟八味丸加减。韩国莲[10]认为阴虚火旺为失眠主要病机,治疗应以清泻心火、滋养肾水为原则,午时(心经司令)和酉时(肾经司令)自拟交通汤以泻南补北。结果总有效率93%。杨海侠[11]用药物相同而服药时间不同(治疗组为16时服用,对照组为早晚各1次服用)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02%,对照组76.74%。围绝经期失眠多因“天癸衰竭”致肾阴亏虚,心肾不交。酉时(17~19时)属肾经经气旺盛之时,在此1h服用中药后,至酉时药精微吸收,与肾经气血相辅相成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其 他
彭德忠等[3]以PSQI及Athens量表评估围绝经期失眠的改善情况,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围绝经期失眠分为心胆气虚型加心经、胆经,阴虚火旺型加心经、肝经,肝郁化火型加心经、肝经,痰热内扰型加心经、脾经、膀胱经,并将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刮痧法,在治疗部位经脉气血旺盛的时辰内进行刮痧,实证采用逆经刮法,虚证采用顺经刮法,治疗3个月后刮痧组睡眠量表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张怀东等[4]在申、酉时辰段开穴推拿治疗失眠,用补法点按并推通谷、京骨、阴谷、至阴、复溜、太溪以补其虚,用泻法点按涌泉、束骨,采用反推以泻其实,达调整阴阳、补真阴不足之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常规推拿组80.6%(P<0.05)。
3 小 结
子午流注理论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根据人体气血十二经脉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而定时治疗的一套理论体系,通过定时或择时治疗的特点,应用于传统中医如针刺、中药等干预失眠均取得较好疗效。目前,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针刺治疗失眠的研究较多,而其他干预手段均报道较少,且临床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大样本量试验较少。子午流注理论因有治疗时间的限制,如针刺、推拿、刮痧等,患者需与医生约定时间后定时治疗,或夜半后时辰经脉气血冲盛之时开穴治疗,易致患者依从性差,而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子午流注理论为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其气血流注规律可引导对其理论的延伸及临床应用的拓展,如有研究者在子午流注针法的基础上创立多元时间针法[12],如王娣[13]以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失眠,黄燕芳等[14]将子午流注指导下的穴位贴敷调节血压水平等。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临床时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结合辨证论治等灵活运用,不拘泥于定时,方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1]张颖新,陈新华.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11-612.
[2]董长勇,高继林,张延国.自拟疏肝镇静散治疗丑时失眠症[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6-17,20.
[3]彭德忠,王红艳,申渝泉,等.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刮痧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9):2186-2187.
[4]张怀东,林艳,彭恩临,等.运用子午流注开穴推拿治疗失眠症(附62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2,(4):61-64.
[5]陈有明,许亚兵,杨鹏年.子午流注针法临床运用举隅[J].中医研究,2012,25(6):57-58.
[6]刘建,曾姿霈,苏美意.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10):1058-1059.
[7]严愉芬,韦永英,林媚.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定时失眠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2):18.
[8]王若梅,王玉慧.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4,47(2):49-50.
[9]左瑞,祝泊远,王晓燕.分时辰论治失眠[J].新中医,2014,46(9):208-209.
[10]韩国莲.子午流注泻南补北法治疗不寐证72例临床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6):498-500.
[11]杨海侠.中医择时服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80-81.
[12]王磊,黄荣高,陈进法,等.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4):297-300.
[13]王娣.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失眠症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32.
[14]黄燕芳,向萍.子午流注指导下的穴位贴敷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的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9):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