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亚亭治疗湿阻经验
2018-03-19刘陈
刘 陈
(重庆市巴南区中 医院,重庆 401320)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脾胃,以口淡、纳呆、头如裹、全身困重乏力、胸闷腹胀、苔厚腻为主证的疾病,多发生于夏秋季。湿邪致病可有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外邪入侵所致病,内湿多由饮食生冷、瓜果、油腻、肥甘和酒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运化精微,导致内生水湿,湿阻脾胃,湿从内生。
段亚亭为国医大师,重庆市名中医,国家首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悬壶近70年, 现将段老治疗湿阻经验介绍如下。
1 湿困脾胃
张某,男,42岁,2016年8月3日初诊。头重如裹,肢体困倦乏力5天,伴胸闷腹胀,纳呆,口淡有甜味,苔白厚腻,脉滑弱。辨证为湿困脾胃。治以芳香化湿。药用藿香10g,佩兰15g,菖蒲10g,厚朴15g,法半夏10g,陈皮15g,茯苓15g,泽泻15g,车前子15g,甘草10g。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6剂后诸症明显好转,上方去石菖蒲、法半夏,加鸡内金、谷芽以宽中健脾,消食磨胃[1]。前后共服16剂,诸症消失。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证为湿困脾胃,故用芳香祛湿法。方中藿香、佩兰、石菖蒲芳香化湿,厚朴、陈皮、法半夏理气燥湿,茯苓、泽泻、车前子利尿祛湿。
2 寒湿阻脾
李某,男,56岁,2017年2月7日初诊。近日因过食生冷之食品,胃胀腹满,纳差食少,喜热怕冷,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细。辨证为寒湿困脾。治以健脾燥湿。自拟除湿汤加减。药用苍术15g,白术15g,甘草10g,厚朴15g,陈皮15g,法半夏10g,泽泻15g,车前子15g,猪苓15g,佩兰15g,砂仁5g。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6剂后腹胀、便溏消失,饮食增加。上方去苍术、法半夏,加桂枝、鸡内金、山楂,再服6剂,3个月后随访痊愈。
按:证为寒湿困脾(寒化),故治以健脾燥湿。方中白术、苍术、甘草燥湿健脾,法半夏、厚朴、陈皮理气和胃,泽泻、车前子、猪苓利水除湿,佩兰、桂枝、砂仁温中芳香化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之功,故疗效较好。
3 湿热中阻
何某,男,39岁,2017年5月初诊。饮酒过多,口干、口苦、口臭,头昏,胸腹胀满,全身乏力,大便稀,苔薄腻,脉濡数。辨证为湿阻中焦(热化)。治法以清热化湿。自拟佩兰汤加减。药用藿香10g,佩兰15g,石菖蒲10g,黄芩15g,黄连5g,栀子10g,木通10g,泽泻15g,车前子15g,厚朴15g,陈皮15g,法半夏10g,甘草10g。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6剂后口苦、口干、口臭消失,余诸症明显好转。上方去黄芩、黄连,加白术、扁豆,再服6剂,先后共服18剂,诸症俱消。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证为湿热中阻(热化),故治以清热化湿。方中藿香、佩兰、石菖蒲芳香化湿,黄芩、黄连、栀子清热燥湿,木通、泽泻、车前子利尿祛湿,厚朴、陈皮、法半夏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之功。
4 脾虚湿阻
赵某,女,52岁,2017年3月24日初诊。纳差,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大便稀,苔薄腻,脉濡滑。辨证为脾虚湿阻。治以健脾利湿。药用白术15g,苍术15g,茯苓15g,甘草10g,藿香10g,佩兰15g,砂仁6g,厚朴15g,法半夏10g,陈皮15g,泽泻15g,车前子10g,滑石30g。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6剂后饮食增加,腹泻已止。上方去滑石、法半夏,加山药、扁豆,再服6剂,先后服12剂,痊愈,随访未复发。
按:素体虚弱,饮食不当而致病。方中白术、苍术、茯苓、甘草健脾燥湿,藿香、佩兰、砂仁芳香化湿,厚朴、法半夏、陈皮理气和胃,泽泻、车前子、滑石利尿除湿。诸药合用,健脾燥湿,故疗效极佳。
5 小 结
《杂病源流犀烛·湿病源流》云:“湿病之因,内外不同如此,然不论内外,其熏袭乎人,多有不觉。”[2]湿阻与气候季节和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常于夏秋梅雨季节多发或加重。嗜食肥甘厚味和辛辣之品,或茶、酒、泡菜、凉菜、生冷瓜果等碍脾蕴湿之品,致“平时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由是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外内合邪”[3]。
湿邪为患,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由外界湿邪经表、经络进入人体,内湿由饮食不节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正如薛生白《湿热病篇》所说 “太阴常多内伤, 湿饮停聚, 客邪再至, 内外相引, 故多湿病”。湿邪为害,致病极广,外则皮毛、肌肉、筋脉;内则脏腑、骨髓、气血。湿邪可至全身,湿邪阻于上焦,《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因于湿,首如裹”,可出现头如裹、胸闷、乏力等,当以芳香化湿法治之。湿邪阻于中焦,可出现胸腹胀满、四肢困倦、苔厚腻等,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薛生白亦言 “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阳明太阴受病”[4],当以健脾燥湿法治之。湿邪阻于下焦,可出现小便黄少,大便稀溏等,当以淡渗利湿法治之。湿邪与其他外邪结合,以寒湿与湿热常见,寒化多于热化,正如陆子贤《六因条辨·伤湿辨论》所说 “阳湿者……即为湿热;阴湿者……即为湿寒”[5]。湿邪粘滞,易郁而化热。阴虚之人,胃热积盛,多湿从热化。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故湿从寒化是湿邪致病的主要发展趋势。段老在治疗湿从寒化时常自拟除湿汤加减,治疗湿从热化时常自拟佩兰汤加减,疗效颇佳。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80.
[2]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8.
[3]尤在泾.中国医学大成《金匾要略心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8.
[4]赵立勋.湿热条辨类解[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
[5]陆廷珍.六因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