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中国特色语口译策略
—— 以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为例

2018-03-19洪延凌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口译用语成语

洪延凌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语系,福州 350202)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共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为了让远道而来的与会人员更好地了解习主席的讲话内容,现场安排了全程同声传译。习主席在演讲中向远道而来的各国嘉宾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背后的历史渊源,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并呼吁各国间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此次演讲的划时代意义突显了现场口译的重要性。为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习主席在演讲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中国特色用语。这无疑为现场同声传译增加了难度。若想攻克难关,必须采用相关的策略加以辅助。本文将在文本类型理论框架下,以本次演讲的现场口译稿为语料,对中国特色用语的口译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分析研究成果能够为未来的外交演讲口译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文本类型理论

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e Theory)是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赖斯指出,对翻译的评估不能仅仅对某方面或某部分作出评估,而应该从确定文本类型开始。文本的类型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1]。于是,她将文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信息型(informative)、表达型(expressive)和操作型(operative)。

(1)信息功能文本。丁建江指出,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2]118。换言之,信息型文本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读者传递信息。例如新闻报道、产品使用说明书、公告栏、学术论文等。那么,基于提供信息的目的,在翻译此类文本时就应该以原文为主,强调译文的简单明了,但是又要具有精准性,不可擅自增减信息。

(2)表达功能文本。表达功能文本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2]119。此类文本通常用于抒发作者本人的情感,表达个人风格,像是自传、小说、诗歌、戏剧等。因此,在翻译此类文本时,译者应对作者本人的背景、人生经历、写作风格以及写作意图进行细致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尽量还原原文的意境以及美感。

(3)操作功能文本。操作文本包括广告、宣讲、辩论等形式,旨在感召文本接受者,并希冀他们作出令动作实施者期待的反应。在翻译此类文本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动作实施者的感召目的,然后以接受者为中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孙瑾认为,翻译操作功能文本应实现译文与原文在效果上的动态对等[3]。

虽然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仍然强调“对等”,但是她所强调的“对等”是基于交际目的而非表面的字、词、句。语言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和形态。文本类型理论正是根据每一个文本的功能属性、作者本人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文本接受者的特性等因素来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翻译方式。文本类型理论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不少学者都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张美芳认为,在未来的专业翻译工作者培训过程中,可以以文本类型理论为理论支持,要求接受培训者译出合适的、满足客户需要的作品[4]。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钟永军、王松林、黄金金等也持有相同观点。他们认为,文本类型理论是迄今为止最能直接应用于指导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的一种理论。它不是随想型、经验式的散论,而是基于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功能理论发展而成的,因而也更加可信[5]。

2 外交演讲的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理论的翻译活动,首先应该确认的就是文本的功能属性,不少文本都具有多重属性。本文所使用的语料是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属于演讲文本中的外交演讲(diplomatic speeches)。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演讲,外交演讲是国际交流的桥梁,在介绍、宣传国家的立场、政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6]。

外交演讲是各国领导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通常,外交演讲稿中的措辞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斟字酌句的,具有精准性。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损害到国家形象,扭曲国家外交立场,造成国际冲突。根据这一特性,外交演讲具有信息功能。

演讲的核心是感染听众,从而使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者所表达的观点,即诱发听众合作。外交演讲也不例外,不能光谈大道理,还要做到有感召力、以情动人。习主席的外交演讲不仅具有视野广阔、宏观性强的特点,而且亲和、生动,在演讲中通过引谚语、讲故事来引起共鸣[7]。例如,在演讲末了,习主席分别引用了中国、阿拉伯以及欧洲的三句谚语使各国来宾产生共鸣。由此看来,外交演讲具有操作功能。

至于外交演讲是否具有表达功能,笔者认为,中国的外交演讲是具有一定的表达功能的。因为在演讲内容中时常出现中国特色政治词汇,例如“八荣八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同时,中国领导人在演讲过程中普遍喜好引用大量的中国古诗词和成语习语。虽然根据文本类型理论,在翻译表达功能文本过程中应该尽量还原原文的意境以及美感,但是由于外交演讲现场口译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以让听众快速准确地理解演讲内容为主,如果能够同时体现出汉语的特色以及美感当然更佳。因此,针对这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还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法。

3 外交演讲中的中国特色语

3.1 中国特色语的定义及分类

中国特色语,顾名思义,指代源自于中国的语言表达。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国情、政治以及时代发展的影响,应运而生。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国特色语源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在国际政治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桥梁作用。黄慧鹂强调,中国特色用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明与独特视角思维[8]。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段针对在华留学生的采访。在采访中,不少国际留学生表示,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中国四字成语和古诗词。如果对于中国文化不了解,根本无法理解其含义。但是,最让他们受益匪浅的也是成语和诗词。因为在钻研过程中,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针对中国特色语的分类,由于切入点不同,众说纷纭。笔者结合词汇源头、所属的领域以及在外交演讲中出现的频率,将外交演讲中的中国特色用语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中国成语、俗语以及诗词

要说最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语,非中国成语俗语以及诗词莫属了。中国成语俗语多来自于中国古代传说(如女娲补天、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三顾茅庐、四面楚歌)以及民间俗语(如姜还是老的辣、良药苦口、理不短嘴不软)。诗词则是人类抒发情感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诗词不仅形态美观、朗朗上口,而且从中可以体会到深刻的意境。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不可取代。近年来,外来文化以及网络文化来势汹汹,导致中国成语、俗语以及诗词渐渐被人淡忘。为了维护、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唤醒全民民族意识,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了相关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反响热烈。在外交演讲中,我国领导人使用最多的中国特色语就是中国成语、俗语以及诗词。

(2)中国特色政治用语

高静将中国特色政治用语定义为:具有特定含义的政治性词汇,是党和政府在处理我国内政以及外交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9]。它们紧跟时代发展,具有很强的涵盖性。别说是西方人士,就连中国人在不了解其政治背景以及内涵的情况下也很难理解其含义。例如“台海关系、两会、四项基本原则、反腐倡廉”等。在外交演讲中,很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国家政策以及国家立场。因此,在我国领导人的讲话稿中不乏一些中国特色政治用语。

(3)中国特色经济用语

每个国家所走的经济发展道路都各不相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经济用语也都具有所属国家的特色,中国特色经济用语亦是如此。在我国领导人发表外交演讲的时候,难免会提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蓝图,因此,在演讲稿中就会出现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类用语,例如“一带一路、产业联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一类词对于没有经历过某一经济发展阶段或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不甚了解的本国人来说都是相当的晦涩。

3.2 外交演讲对中国特色语口译的要求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的提升,中国的外交事业逐渐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外交翻译的关键性也尤为明显。外交翻译在形式上基本分为笔译和口译,本文的研究对象属于外交演讲口译。外交口译,指担任我领导人出访或外国领导人来访时,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讲话或参观访问时的即席翻译。然而,与一般口译相比,外交演讲口译具有主题严肃性、内容政策性和语言敏感性等特点,其质量好坏关系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因而对译员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10]。在现场口译过程中,中国特色语对于译者来说是个难题。中国特色语形式简单,却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反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现状。这些对于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人来说,既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国情的桥梁,同时也是巨大的屏障。由于中国特色语具有专属性,因此大部分在英文中是空缺的。而有时,虽然在英文中有对应的或相类似的事物,但是在文化意识上却无法达成一致。这些都为中国特色语的口译增加了难度。

根据外交演讲的文本类型属性,外交演讲口译对中国特色语翻译有以下三大要求:

(1)精准

外交演讲的内容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外交立场,目的在于让世界了解本国在某一外交事件上的态度,对于用词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具有信息功能。因此,在对外交演讲中出现的中国特色用语进行口译的时候,对于译语的选用也应该是精准、严谨的,稍有疏忽,便有可能引起不需要的国际冲突。

(2)简洁

作为具有信息功能的外交演讲,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将本国立场传递给听众。现场口译,特别是现场同声传译需要译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直接地完成翻译任务。而中文外交演讲具有表达功能,即包含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用语。不要说同声传译了,就算在做笔译的过程中也是需要花不少时间对其进行查阅研究。因此,在现场口译中,若是遇到难以保持原文美感的情况,译者要懂得简单明了地将这些令西方人摸不着头脑的中国特色用语表达出来。这对译者的综合能力要求甚高。首先,译者需要正确“吃透”所要转换的演讲内容;其次,对于目标语接受者所处的语言环境要有充分的了解;最后,译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灵活应对,确保用最简洁的表达有效地传达演讲内容。

(3)动人

上文提到,外交演讲还具有操作功能,即通过演讲内容的传递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目的,并且起到号召作用。因此,在现场口译的时候,译者不仅仅要准确简洁地传达中国特色用语的含义,让听众“晓之以理”,还应该了解目标听众的语言、文化以及社会背景,尽力使用对方所熟悉的表达翻译源语,做到“动之以情”。当然,在“压力山大”的同传现场,还是应该以精准、简洁为首要目标,如果还能做到“动人心弦”,那便是锦上添花。

4 论坛开幕式演讲中中国特色用语的翻译策略

在这一部分,作者将分析习近平主席此次演讲中所使用的中国特色用语及其译文,并从赖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角度逐一分析现场口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应策略。

4.1 中国成语、俗语以及诗词

中国成语和习语是文化的载体,它们以最简单的形式体现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这一方面,现场口译人员便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外交演讲中出现的成语和习语是一大难点。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成语和习语具有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因此,在翻译成语和习语的时候,最完美的效果就是对其直译后既准确传达了成语和习语的意思,又能保持它们原有的形态美感。当然,在无法两全的时候,还是应该首先保有信息功能,采用意译。

A.原文: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直译)

译文:The ancient silk routes thrived in times of peace, but lost vigor in times of war.

翻译策略:“和时兴,战时衰”是中国的历史法则,意思是“和平有助于国家兴旺,而战争会导致国家衰败”。这一历史法则其实适用于全世界,也在西方人的理解范围内。因此,译者在处理这一习语时使用了直译,既能让译语接受者明白,又保留了“原汁原味”。

B.原文: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直译)

译文: For a country, opening up is like the struggle of a chrysalis breaking free from its cocoon.

翻译策略:“破茧成蝶”是中文成语,描述的是肉虫或者毛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努力,化为蝴蝶的自然现象。这对于西方人来说也很好理解,因此在翻译这个成语时,译者也使用的是直译手法。

C.原文:万事开头难。(直译)

译文:The beginn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翻译策略:“万事开头难”是中国的一句俗语,意为“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起步都比较艰难”。这句话其实在世界各国都通用,对于西方人士并不难理解,因此译者使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D.原文:孟夏之日,万物并秀(意译)

译文:In this lovely season of early Summer when every living thing is full of energy.

翻译策略:“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出自于明代的《莲生八戕》,此书中提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孟夏”一词在中国古代指代农历四月。人们认为从农历四月开始就要进入夏季,这个时候气温升高、雨水增多、万物生长。习近平主席使用这一俗语有两层含义:首先,此次高峰论坛的举办正值“孟夏”;其次,孟夏时节,万物勃发,不仅形容了中国各方面正在飞速发展,同时也描述了各国嘉宾齐聚中国的盛况。译者在理解这句俗语的基础上使用了意译的手法,让现场来宾感受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E.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意译+省略)

译文:This is indeed a gathering of great minds.

翻译策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意为“贤能者,无论年龄,齐聚一堂”。出自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中几句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了意译的手法,表达了习近平主席对于各国来宾智慧的赞美,却省略了对于年龄的描述。笔者认为,习近平主席在使用这一表达的时候,重点并不在于年龄。因此,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省略掉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也并无大碍。

F.原文: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意译)

译文:Our ancestors, trekking across vast steppes…

翻译策略:成语“筚路蓝缕”,用以形容创业艰辛。 它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是柴车,蓝缕指代破衣服。如果将其直译为“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路”,对于西方人来说可能会不知所云。因此,译者使用了trek(艰苦跋涉)进行意译,虽然无法将成语本身的文化含义表达出来,但是完成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G.原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译)

译文:Peaches and plums do not speak, but they are so attractive that a path is formed below the trees.

翻译策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它的字面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为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现用来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习主席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一带一路”建设将会造福世界各国的必然性。中国成语俗语的“简约而不简单”对于西方人来说很晦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意译,对此表达进行了到位的诠释。

H.原文:中国古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译)。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直译)。欧洲也有句话:“伟业非一日之功”(意译+文化对应)。

译文:A long journey can be covered only by taking one step at a time.The Pyramid was built by piling one stone on another. In Europe.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

翻译策略:在此次演讲末了,习主席为了唤起各国来宾的共鸣,分别引用了中国、阿拉伯以及欧洲的谚语来号召大家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努力。基于文本类型理论,外交演讲是具有操作功能的,因此在译语也应该达到“以情动人”的作用。金字塔对于阿拉伯国家的人民来说非常熟悉,所以译者对“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进行了直译。对于欧洲人来说,直译“伟业非一日之功”是无法打动他们的,因此译者巧妙地使用了“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仅在意思上对应了“伟业非一日之功”,而且足以触动欧洲国家的来宾,可谓一箭双雕。

4.2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用语

习近平主席在本次的开幕式演讲中使用了不少跟政治及经济有关的特色语。在处理这两类的特色语时,现场口译人员基本采用了直译或者意译。针对那些相对简单易懂,不存在文化鸿沟的表达,译员使用了直译;而在翻译那些相对晦涩,并带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时,译者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采用了意译。

A.原文: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直译)

译文:we should forge partnerships of dialogue with no confrontation and of friendship rather than alliance.

翻译策略:“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所倡导的路径,主张以和平的沟通方式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和争端;不为自身利益搞小团体动作,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理念虽然是中国特色外交政策内容,但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认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对于各国的来宾来说都简单明了。当然,原文的结构相对于译文来说更具美感,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进一步调整译文的措辞,力争达到形式上的对等。

B.原文: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直译)

译文:Development holds the master key to solving all problems.

翻译策略:“什么是什么的总钥匙”也是中国政治特色用语,用来强调某事物在某方面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这一表达方式经常在中国政策性报道或者领导人发言中出现。例如:“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总钥匙”以及“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总钥匙”。在英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达:“Something is the key to something.”在这句话里,“key”等同于中文的“钥匙”,并且也达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指代某事物的重要性。因此,译者果断使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C.原文:血脉通,增长才有力。(直译)

译文:Only when the blood circulates smoothly can one grow.

翻译策略:在此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了金融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将金融比作血液,强调必须要平稳地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血脉通”一词来自于中医。根据中医理论,人的内脏和血脉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血流通畅,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虽然习近平主席使用的这个比喻充满了中国特色,但是这一表达对于西方人士来说也不难理解,因此译者采用了直译。

D.原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直译)

译文:achieve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翻译策略:近几年,随着我国各界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出现了许多与环保相关的表达,其中有不少与“绿色”相关,例如“绿色能源、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发展”等。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不同的颜色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绿色在汉文化中象征着生命、农业以及环保。在西方文化里,绿色也有类似的含义,代表了大自然、和平以及环保。因此,由于中西方文化对等,在翻译“绿色发展”一词时,译者采用了直译的手法。

E. 原文: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意译)

译文:embrace the outside world with an open mind.

翻译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摒弃了“闭关锁国”的封建思想,积极采取“走出去”以及“向外看”的发展策略,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如果将“向外看”直译为“look out of…”,不仅无法表达出原文的含义,更会让西方来宾不知所云。因此,在处理这一中国特色表达的时候,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手法,明确传达了“向外看”的内涵。

F. 原文: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意译)

译文:geopolitical maneuvering.

翻译策略:博弈在中国古代游戏活动中指代下棋,是古人展现智慧、运筹争胜的重要方式。在现代汉语中比喻为谋取利益而争斗,“博弈”一词现如今大量应用于学术、商业以及政治等领域,如“价格战博弈、污染博弈”等。在此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了“地缘博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地理要素关系到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博弈”是指为了获取利益,根据自身以及其他利益相关国的地理位置而采取的相应政治策略。针对“博弈”一词,无法采用直译的手段,必须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意译。

5 结论

赖斯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方式应该基于源语的文本类型(信息功能文本、表达功能文本以及操作功能文本)。根据这三种文本类型的定义,笔者认为,外交演讲属于以信息功能和操作功能为主,表达功能为辅的文本类型。中国领导人在外交演讲中经常使用到中国特色用语,其承载的中国文化为现场口译增加了难度。在处理这类表达时,译者的首要任务是精准地将所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各国来宾,如果还能够保持源语的美感,让听众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那便是锦上添花。在本文中,译者对习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所使用的中国特色用语及其译文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译者遵循了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首先保证信息功能,其次考虑是否能做到保留源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由于现场口译的时间限制,译者在不破坏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对源语进行了简单处理,省掉了不必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文本类型理论在中国特色语现场口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Reiss Katharina.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M].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89:12.

[2] 丁建江.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 孙瑾.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机器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6(3):28.

[4] 张美芳.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9(5):55.

[5] 钟永军,王松林,黄金金.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J].现代语文(下旬 语言研究),2013(3):137-139.

[6] 张羽.和谐论视阈下外事演讲中的修辞翻译:以习近平2014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143.

[7] 许峰,朱雯.肯尼斯·伯克话语修辞观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以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演讲为例[J].文史天地,2014(8):65.

[8] 黄慧鹂.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用语英译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6.

[9] 高静.中国时事政治术语的特点及翻译[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185.

[10] 肖水来.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130.

猜你喜欢

口译用语成语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拼成语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礼貌用语大家学!
猜成语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