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
2018-03-19冯雨飞
冯雨飞
(郑州大学 商学院,郑州 450000)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取得了大发展,经济总量实现了从1981年的249.69元到2016年的40471.19元的增长,GDP总量高居全国第五。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恶化、外部需求疲软、低端需求不足,暴露了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虽然近年来河南省相继出台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老旧、生产观念落后等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9, 而且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河南省经济特别是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正确把握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政策,进而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1.1 河南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成功实现了向重要工业大省的迈进。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2943亿元,较2005年末翻了一番;三次产业发展日趋协调,所占比例为14.2: 57.7:28.1;2011-2016年的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82.1%提升至85.5%。同时,农业基础性地位继续增强,2016年的全年粮食产量达5946.60万吨,为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除满足河南省1亿人口需求外,向省外输出粮食400亿斤。工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最终消费品制造业等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占47.4%,较2011年上升了5%;高科技产业规模较2011年增长了100%;资源、能源导向产业及初加工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加,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1]24,这些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2016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的产值排序为三、二、一。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相较于发达省份,河南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足,影响了河南省经济发展。
1.2 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差系数指用各产业的增加值百分比与相对应的就业百分比的比值与1之差。
E=Xi/Gi-1,
(式1)
其中,Xi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增加值结构,其数值等于第i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Gi表示部门就业结构,其数值等于第i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2]。1990-2015年河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6)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0年开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不断降低,表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其产业结构偏离度依然较高,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依然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今后仍然需要持续优化产业构成。
从1990-2015年间河南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零,并且数值较大,说明第一产业中劳动力供大于求,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2000年以后,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国家劳动力流动机制日益健全,产业内剩余劳动力持续减少,产业结构偏离度向零收敛。
1995-2015年,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小于零,说明就业结构落后于增加值结构,该行业劳动力供不应求,应鼓励更多劳动力投入该行业的生产运行,这样才能使产业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在2000-2015年间,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在-28上下波动,表明该产业发展不均衡,生产率提高水平有限,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虽有增加,但在总的就业人数中的比例只是原地上下波动。
在研究区间内,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小于零,说明增加值结构高于就业结构,该产业存在较大劳动力空缺,仍需吸收大量劳动力以满足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结构偏离度收敛小于零,考察期内虽然第一产业转移大量劳动力被第三产业接收,但依然没有满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未来将继续吸收劳动力特别是高端劳动力。不断满足劳动力需求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河南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建立模型
以河南省GDP为Y,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X1,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X2,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X3,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结构总计为X4,建立模型,如下:
Y=C+α4X4+α3X3+α2X2+α1X1+u
(式2)
2.2 估计结果
回归方程结果为:
(17838.08) (20158.52) (21422.16)
(21667.12)(20164.01)
t=(3.233118) (2.167293) (2.266122)
(2.244510)(-2.127797)
R2=0.954135F=31.20437 dw=1.992450
由回归结果可知,各变量均显著且不存在自相关问题,符合回归模型要求,可以对实际经济现象做出解释。
3 结论建议
3.1 河南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回归分析可知,产业结构的完善能促进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发展存在负的影响,即第一产业的偏离度每增加一个单位,GDP相应会减少2576.899个单位。第二、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与经济发展存正相关,即第二产业偏离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使GDP增加5297.818个单位,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会带动GDP增加5700.919个单位。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总值对经济的影响要小于第二、三产业结构偏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每一单位产业结构偏离绝对值总值的改变,带来GDP57672.63个单位的变动。
通过对河南省产业偏离度的分析可知,河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趋于合理,但收敛速度缓慢,表明经济的发展速度与需求呈正相关。相较于发达地区,河南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导致工业品供给超过人均收入水平。综合考虑历史及文化方面因素,工业品在居民消费结构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服务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比重较小,并且这种消费结构已经形成惯性,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管理机构的思维定式[3]。
河南省相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比重一直偏低,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服务业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河南省落后的文化及较低的服务提供能力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偏差和产业发展不均衡也阻碍了河南省的经济增长。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如融资支持、应急保险、科技研发、企业管理等新兴服务外包环节,这不仅为企业和市场架设桥梁,同时为上下游提供服务、进行采购,促进整体产业发展。如果河南省服务业不能得到高水平发展,将不能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农业、工业的溢出效应,甚至将拖累河南省经济的发展。
3.2 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产业化程度较低,阻碍经济发展。由方程可知,X1的系数为-2576.899,说明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小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河南是农业大省,种植业发展时间较长,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发展比较充分;二是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有所改变,种植业绝对指标持续增长但相对指标有所减小,同时,家禽、牲畜养殖方面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表明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粮食的种植面积持续减少,而棉花、粮油、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河南省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依然较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多仅限于种植业内部,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形成。例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种植业理解为农业,造成农业产业调整效果不理想,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局限于种植业内部调整,而真正需要发展的产业如畜牧业发展缓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②产业结构不完整,农业经营规模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
(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由方程可知,X2的系数为5297.818,大于第一产业偏离度的绝对值,表明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由于河南省的工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虽然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河南的工业竞争力较低。河南省的工业多集中于粮食加工业和资源加工产业,缺少高科技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并且企业的发展多为“外延式”发展,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4]。
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上下徘徊,是由于该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并未取得成功,或者,并未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河南省的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产业技术含量低;另一方面,产业政策与河南省省情特点和国内外产业环境脱节,只着眼于已有的产业基础确定目标,而不注重实际操作方法。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X3的系数为5700.919,表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偏离系数对河南省GDP的影响大于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偏离系数对GDP的影响。
河南省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对服务业的发展形成限制。农业曾长期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农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促进第一产业产业化转变是河南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河南省自然资源禀赋丰裕,为第二产业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工业化进展带动河南省三次产业的发展。从河南省第二产业总体上看,其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电子计算机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对劳动及资源需求较大,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市场环境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河南省目前的产业结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作为新兴产业的第三产业在河南省的发展不充分,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发展滞后于GDP的增长;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增加值比重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服务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
此外,人力资本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做支撑,如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售后服务、大数据、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依赖人力资本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更需要高端人力资本的支持。人力资本贫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缺失,使河南省服务业面临艰巨的挑战。要实现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从提高人力资本开始,必须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河南省缺乏必要的人才引进机制,导致新型服务业无法吸收高素质人才,而传统服务业由于其自身原因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有限,其从业人员主要由城镇下岗职工、第一产业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及学历较低的人员构成,科学素质、技术素质偏低,阻碍了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河南省人力资源缺乏与服务业对人力资源需求较高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提高河南省劳动力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傅晓霞,吴利学. 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经济赶超:基于后发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J].经济研究,2013(6).
[2] 杨飞.南北贸易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兼论中国进出口对前沿技术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4(1):4-16.
[3] 董直庆,焦翠红,王林辉.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效应:模型演绎与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6(10):74-91.
[4] 黄群慧,张航燕.工业经济新常态愿景下的分化与突破:2015 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与 2016 年展望[J]. 区域经济评论,2016(3):53-60.
[5] 叶蕴锋,林进杞,陈颖.江苏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J]. 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5):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