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元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2018-03-19牟文平
牟文平,贾 军,杨 柳*
(1.四川省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广元 628017;2.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局,四 川 广元 628017)
广元市位于秦巴山南麗,四川盆地北部,是四川省马铃薯优势生产区,产量位居全省第4位,是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和菜用马铃薯供应基地。全市四县三区均有马铃薯种植,朝天区、旺苍县北部和青川县等北部高山地带是全市主要马铃薯种植区域。
1 现状
1.1 概况
广元依据高山河谷海拔落差大的自然地理优势,春、秋、冬马铃薯均有种植,高山区以春马铃薯为主,低山河谷地区种植秋、冬马铃薯,是西南单双季混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马铃薯在2~3月播种,6~7月份收获;秋马铃薯在8~9月播种,12月至翌年1月收获;冬马铃薯在11月至翌年1月播种,4~5月收获。
全市四县三区均有马铃薯种植,2017年全市春、秋、冬三季马铃薯种植面积2.4万hm2。其中旺苍县、朝天区、青川县等高山地带种植面积分别为6067万hm2、5667万hm2、4480万hm2,占全市种植面积的2/3以上,是全市马铃薯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
2017年广元市马铃薯产量38.4万t(鲜薯),占全市粮食总产的5.29%。总产量超过5万t的县区有旺苍县、昭化区、朝天区、青川县,分别为11.43万t、7.00万t、5.54万t、5.33万t。全市平均单产为1170kg/667m2,昭化区单产最高为1935kg/667m2,青川县最低仅为795kg/667m2。
1.2 种薯供应体系
广元市种薯供应以自留种为主,全市各县区2017年自留种比例平均达到了80.9%,自留种来源主要是上年春季生产或秋季生产留种。全市调运种薯来源分为2个部分:①通过政府采购脱毒原原种,在北部高山(朝天区)生产脱毒马铃薯原种和生产种,进行市内调运。②通过种薯销售供应公司从黑龙江、陕西、甘肃等省及四川省九寨沟、通江等地协调调运。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脱毒种薯的支持力度,全市种薯供应体系不断完善,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不断提高,截止2017年,脱毒种薯利用率近45%。
1.3 田间栽培和管理
广元市高山区春马铃薯多以地膜覆盖单行单垄栽培,既保温促进提早出苗,也能减少草害的发生;无论高山还是河谷种植,春马铃薯也有与玉米进行间套作的栽培方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使用率,同时也能减少连作障碍发生;昭化区、剑阁县等地低海拔河谷地区冬马铃薯有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秋马铃薯栽培相对较为粗放,以单行单垄净作为主。
根据历年发病情况和播种面积,全市以防治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在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已经开展应用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系统,如朝天区在曾家山片区建立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站,区农业局适时跟进预测预报情况,进行统防统治,对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4 马铃薯上游产业和销售情况
除了种薯生产合作社、种薯销售公司以外,目前全市专业马铃薯加工企业数量为零,上下游产业严重断链。农民生产的马铃薯除部分销售外,多自留用,自留用比例占到20%~80%,或留种或鲜食或饲用;销售的商品马铃薯占总生产量的50%左右,主要销往广元城区和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商品马铃薯中,又以鲜食马铃薯为主,占比为81%;加工马铃薯较少,仅5%左右;种薯占比2.5%。
2 问题
2.1 规模化有限
当前广元马铃薯生产在青川、旺苍、朝天等主产区形成了较大规模化生产种植,由于广元山多山高等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有限。一是由于种植区域多为山坡地,地块小,不连片,道路相对较差,大型农机具无法展开,不能大面积开展机械化作业;二是传统一家一户的栽培生产方式根深蒂固,绝大多数青壮年人外出打工,土地流转受限;三是专业的农业公司少,资金不足,难以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整合,限制了规模化生产。
2.2 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由于脱毒种薯利用率不断提高,种薯质量上升,以及手扶式旋地机的普及,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以下不足。①传统栽培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马铃薯生产除整地起陇使用农机外,主要靠人工栽培。②由于畜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农村单家独户养殖牲畜减少或者不养殖,农家肥资源不足。③劳动力的短缺和工价的上涨,使用农家肥的劳动成本上升。④传统栽培方式不注重土壤养分测定,配方施肥没得到老百姓的重视,化学肥料使用偏多。⑤种植水平不高,种植模式单一,缺乏轮作观念。
2.3 品种多、乱、杂
当前我市所种植品种大多以鲜食菜用品种为主,加工型品种占比5%左右。因费乌瑞它鲜食口感好,适宜蒸煮炒,深受当地农户喜爱,是广元主栽品种,其次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中薯5号、早大白等,小面积种植的有大白花、坝薯10号、中薯2号、川芋早、川芋56、秦芋30、川凉薯系列、陇薯3号等,常年栽培马铃薯品种超过15个。存在多、乱、杂的现象:①多。农民多以一家一户的方式进行生产,缺乏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意识和马铃薯加工企业带来的利益驱动,在种植品种上随心所欲。②乱。由于规划滞后或者种薯销售公司盲目购种,各县区没有做好规划生产,导致在同一个乡镇甚至同一个村,菜用型、兼用型、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交叉种植,品种较为混乱。③杂。种薯销售公司所销售的品种难以保证质量和纯度,以及销售公司年间随意换种,农民自留种与当年购买种不一致,品种杂化程度高。
2.4 晚疫病多发高发
广元市地处盆地北部边缘,小气候多,5~6月雨水偏多,若不及时预防,容易发生晚疫病;在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下,导致农民对晚疫病预防不够重视,感病后往往用药不及时,造成马铃薯晚疫病多发高发。以主栽品种费乌瑞它为例,由于其晚疫病抗性差,遇连续低温寡照的阴雨天,晚疫病非常容易流行。近年来北部山区春马铃薯连续大面积发生晚疫病,提前死苗或收获后烂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和绝收,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2.5 销售公司缺乏,收购滞后
由于高山独特的地理状况,道路交通依然不够方便,马铃薯栽培区域还不够明晰等,马铃薯加工型企业和销售企业少的局面普遍存在。产业链延伸严重不足,收购乏力,马铃薯田间售价波动幅度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马铃薯丰产不一定丰收。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已有四川金田农业等龙头企业开始进行蔬菜集中贮藏销售,马铃薯生产和销售脱节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体系
3.1.1 提升种署质量 马铃薯种薯质量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建立健全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势在必行。一要在种薯生产方面,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重点支持优质脱毒种薯扩繁体系、种薯质量检测体系、专用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建设,对本地种薯生产公司进行规范,选择实力强、产品质量好的公司生产;二要严格按照三级种薯体系进行种薯生产,坚决落实田间栽培地块三年没有种植马铃薯,无晚疫病发生,地块间有天然隔离与茄科作物分开种植等种薯生产要求。
3.1.2 完善销售体系 一是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对种薯销售公司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种薯来源和质量,打击以次充好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严格当地种薯销售公司的供货渠道,引导本地种薯销售企业在正规的种薯生产企业购买,明确供货来源,保证种薯质量。最终形成市内市外种薯并用,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的脱毒马铃薯种薯供应体系。
3.2 实行菜用、加工品种分片区种植
行业主管部门对不同地方栽培何种类型的马铃薯进行规划,实现种薯、菜用型、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合理布局。一是以朝天区平溪乡、曾家镇、李家乡、两河口乡为脱毒种薯生产区;二是以朝天区曾家镇、麻柳乡、临溪乡、汪家乡等地为主要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区域;三是以青川县、旺苍县北部等地以外销型菜用马铃薯生产区;四是其它较低海拔地区生产市内菜用马铃薯。
3.3 大力实施品种提升计划
一是农业科研部门注重选育抗病高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近年来,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凉山州农科所等单位联合攻关,现已选育抗晚疫病材料20余份,实现了抗病材料与费乌瑞它等品种的杂交组合和株系筛选,产量、抗性表现稳定的品系有3个,下一步将进行品种登记和推广;二是引进更多抗晚疫病马铃薯品种,如高抗晚疫病、淀粉加工品种陇薯6号等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引导本地种薯公司进行生产和推广;三是引导本地种薯销售企业外地购种时,选择抗晚疫病品种;四是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主动与马铃薯加工企业、收购企业协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种薯生产公司和销售公司对品种进行更新换代。
3.4 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做好马铃薯栽培技术服务
一是在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等马铃薯主栽培区,开展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多点试验示范,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和收获;二是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和优质专用品种、起垄高厢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增产、节本、增效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三是支持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参与马铃薯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主产区县乡镇农业部门要配备专门人员,加强对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指导。
3.5 做大做强马铃薯全产业链
在健全种植业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育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产品效益好、辐射带动强、发展潜力大的薯片加工、淀粉生产等加工企业,提升加工业整体实力,延长马铃薯产业链。一是利用朝天区曾家山片区、旺苍县北部马铃薯种植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引进大型淀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广元高山马铃薯淀粉品牌;二是与大型农业企业、超市协商洽谈,促进农超对接,实现菜用马铃薯丰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