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四川省肥料合格率统计与分析
2018-11-12冯海涛
周 莉,苟 曦,冯海涛
(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对四川省近5年来的各类送检样共5268个肥料产品进行合格率统计。肥料种类共5大类,其中复混肥料 3458个(包括复混(合)肥料、掺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料859个,水溶肥料804个(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肥、叶面肥),单质肥料106个(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其它肥料41个(包括农林保水剂、水稻苗床调理剂等)。
1.2 判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3~2017年不同品种肥料合格率状况
将近5年四川省送检和抽检的各种肥料样品共5268个进行合格率统计:合格肥料有4329个,合格率为82.2%,总体情况良好。据图1所示。五大类肥料的5年平均合格率在54.7%~86.8%之间,其中单质肥料质量很差,合格率仅为54.7%。有机肥料的质量较差,合格率为66.7%。水溶肥料、其他肥料合格率分别是81.3%、71.4%。复混肥料的质量较好,合格率为86.8%。总体说明5年内整体肥料合格率不高,质量不好。
2.2 不同年份的肥料合格率状况
从图2可以看出,按5年所有肥料的平均合格率排列:2015年(87.0%)>2016年(85.6%)>2014年(83.0%)>2013年(78.3%)>2017年(78.0%)。从合格率排列可以看出2015年的肥料合格率最高;2014~2016年肥料合格率在83.0%~87.0%之间,质量相对较好。2013年、2017年的肥料合格率分别为78.0%和78.3%,肥料质量相对较差。2015年的肥料之所以合格率较高,是因为统计抽检样品数量较少,因此加强市场抽查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表1 各类肥料判定标准情况表
2.3 不同年份的五类肥料合格率状况
从表2可见,2013~2017年复混肥料合格率有上升趋势。有机肥料2013~2016年变化不大,但是2017年的合格率较低,为53.0%。水溶肥料合格率呈上升趋势,整体情况较好。单质肥料和其他肥料的年合格率变化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总体显示2015年的各类肥料质量较好。
2.4 五类肥料各项目合格率情况及主导因子分析
2.4.1 复混肥料各项目合格率及主导因子分析 本次统计所占比例最多的为复混肥料,共3458个,占所统计肥料的65.6%。2013~2017年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在90.5%~99.7%之间,2013年总养分(90.5%)合格率最低,2017年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99.7%)合格率最高。从所有检测项目的平均合格率看,N、P2O5、K2O、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Cl-在96%以上,粒度和总养分的合格率分别为95.5%和94.5%。由此可见影响复混肥料不合格的主要因子是粒度和总养分。影响粒度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水平低,生产设备陈旧,甚至原料本来就有问题。影响总养分不合格主要原因是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单一养分不足,测出的检测值和标识值不符合。详见表3。
2.4.2 有机肥料各项目合格率及主导因子分析 2013~2017年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在74.8%~100%之间, 2017年pH值的合格率最低,仅为74.8%。从所有检测项目的平均合格率看,各项指标的平均合格率在85.9%~100%之间,有机质(以烘干基计)的合格率最低。由表4可见,有机肥料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水分、有机质、pH值。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质量控制不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肥料干燥和发酵的时间,一些原料本身不过关,
图1 不同肥料品种五年总的合格率情况
图2 2013~2017年各年的合格率统计
表2 2013~2017年各年合格率统计表
表3 复混肥料各项目合格率情况表
表4 有机肥料各项目合格率情况表
致使有机质含量不足和水分含量超标; pH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为了满足总养分的需求,添加一些碱性的辅料,导致pH值大于8.5,不符合标准要求[1]。
2.4.3 水溶肥料各项目合格率及主导因子分析 表5可见,从所有检测项目的平均合格率看,N、P2O5、K2O、总养分、水分(固体)、密度(液体)、水不溶物、pH值、氨基酸、腐植酸、中量元素、微量元素、重金属各项指标的平均合格率在94.7%~99.1%之间,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4.7%和95.5%。由平均合格率可以看出,影响水溶肥料不合格的因子是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微量元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没有按照标识内容添加微量元素,造成微量元素总量不符合国家标准;二是自身检测能力不足无法对原料进行控制;三是重金属中主要是砷超标,这是原料本身的问题。此外,水溶肥料标准体系也存在漏洞[2]。
表5 水溶肥料各项目合格率情况表
2.4.4 单质肥料各项目合格率及主导因子分析 表6可见,从所有检测项目的平均合格率看,各项指标的平均合格率在52.4%~100%之间,水分和P2O5的平均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3.4%和52.4%。从而可以看出P2O5和水分是影响单质肥料(主要是磷肥)不合格的主要因子。造成磷肥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四川磷矿石的品位不高,磷矿资源紧张, 矿源复杂, 产品质量控制越来越难[3];二是产品标识不规范问题,未按照标准要求标注配合式,导致肥料不合格;三是生产工艺有问题,利用不规范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水分指标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中的要求。
表6 单质肥料各项目合格率情况表
2.4.5 其他肥料各项目合格率及主导因子分析 2013~2017年各项项目的合格率在62.5%~100%之间, 其中2014年重金属的合格率最低,为62.5%。从所有检测项目的平均合格率看,各项指标的平均合格率在92.7%~100%之间。影响其他肥料不合格的因子主要包括pH值、粒度/细度、重金属。造成其他肥料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所致,其次就是原料问题。详见表7。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年份、不同品种肥料合格率
五大类肥料的5年平均合格率在54.7%~86.8%之间,其中单质肥料质量最差,合格率仅为54.7%。其次是有机肥料,合格率为66.7%。水溶肥料、其他肥料合格率分别是81.3%、71.4%。复混肥料的合格率为86.8%,质量较好。按5年所有肥料的平均合格率排列:2015年(87.0%)>2016年(85.6%)>2014年(83.0%)>2013年(78.3%)>2017年(78.0%)。2013~2017年复混肥料合格率有上升趋势。有机肥料2013~2016年变化不大,但是2017年合格率较低为53.0%。水溶肥料合格率呈上升趋势,整体情况较好。单质肥料和其他肥料的年合格率变化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总体显示2015年的肥料质量较好。
表7 其他肥料各项目合格率情况表
3.2 五类肥料合格率及主导因子
复混肥料:2013年总养分(90.5%)合格率最低,2017年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99.7%)合格率最高。影响不合格的主要因子是粒度和总养分。有机肥料:2017年pH值的合格率最低,仅为74.8%。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水分(鲜基)、有机质(以烘干基计)、pH值。影响水溶肥料不合格的因子是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单质肥料:2013年和2014年的P2O5合格率最低,为43.5%。P2O5和水分是影响单质肥料(主要是磷肥)不合格的主要因子。其他肥料:2014年重金属的合格率最低,为62.5%。影响不合格主要因子为pH值、粒度/细度、重金属。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对中小生产企业设备、工艺的改进和提高人员技术水平
很多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很落后陈旧的生产设备,工艺简单且不符合生产标准,人员技术水平落后,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差,根本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因此,应加大对中小生产企业设备、工艺的改进,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4.2 加大对生产原料和出厂产品的控制力度
企业在购买原料的同时,应该考虑它的品质,而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购买一些质量差,价格低的原料。要重视原料进厂检测,每一批进货原料都应该做进厂检测,从根本上对生产原料进行控制。生产企业出厂检测把关必须严格,不合格品组织专业人员找到原因,严格控制不合格品出厂。
4.3 加强肥料登记管理
在统计中无证企业的产品合格率要大大低于获证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肥料登记证的管理,以从根本上解决无证生产屡禁不止的问题。督促无证生产企业尽快履行登记手续,加大力度打击无证生产,强化对登记企业的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
4.4 坚持开展监督抽查,加强市场抽查执法力度
市场抽查是直接在流通领域进行检查,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质量状况,而且抽查结果有双重作用,不但能直接促进生产企业改进质量状况,而且能促使销售单位加强进货检测,经销质量好、信誉佳的产品,所以有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市场抽查,增加市场抽查频率,将其作为常态化工作。持续推进切实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建议由技术监督部门对肥料销售点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跟踪检查对肥料市场进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