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作家面对面(二)
——沈石溪讲座纪实

2018-03-19吴同

小主人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沈石溪沈老师荷包蛋

(接上文)

我们来到一个叫“满咣隆”的傣族村寨里,住在波衣嫩家里。我们刚到那里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走路摇摇晃晃的。我让一个会讲一些傣族话的人问她几岁了,结果她才三十八岁!告诉你们噢,那里的人发育很快,女孩子十四岁就能结婚、生孩子啦!在那里找到一个五十岁的老人,就相当于在上海找一个一百岁的老人!

那时候,我还听不懂他们说话。我们一说话,“叽哩呱啦”,波衣嫩一句也听不懂;波衣嫩说话,我们也一句都听不懂。他们都在想:“这俩小伙子,大老远从上海跑过来干什么?我们家刚好有两个十几岁的女儿,可以许配给他们,这是‘上门女婿’唉!”于是,他们对我们很好的,农忙的时候,我们帮他们干农活;农闲的时候,他们给我们吃好吃的……

回忆起往事,沈老师面带微笑,眼睛闪闪发亮。他喝了一口水接着说:

我本来叫沈一鸣。可是在西双版纳给报社投稿时,排版的人老是把我的名字排成四个字——沈一口鸟。文章刊登之后,我的同学一看到这个名字,都跑过来,一边笑一边对我说:“有人把你名字写成沈一口鸟啦,有人把你名字写成沈一口鸟啦……”我想,这个名字不能用,得换个名字,我就把名字改成了沈石溪。但是身份证写的还是沈一鸣。

我在西双版纳养过许多动物。我养过鸡、养过鸭,还养过鹅。当然啦,我也养过一般人养不了的动物,比如大象。我根据养大象的经历,写出了《最后一头战象》。我还养过一条金鳞蟒蛇,根据养这条蛇的经历,写出了《金蟒蛇》。

这时候,现场有一位同学站起来,礼貌地问道:“您养了这么多动物,请问让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种?”

沈老师想了想,津津有味地说起了一段往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养老鹰。那时候还没有保护动物这种说法。有一天,满咣隆寨子里的一个人病了。当地没有医院,需要上山去采药,波衣嫩带着我一起去。山路很陡,我们早上出发,走了六个小时才爬到山顶。挖草药时,不远处突然飞出两只老鹰。我很好奇,也很淘气,忙走到悬崖边去看,只见半山腰处有个老鹰窝,窝里有两个蛋。我就想着,我在上海吃过鸡蛋,吃过鸭蛋,但没吃过老鹰蛋,不如把这两只蛋带回去煎荷包蛋吧!于是,我找来两根青藤,缠在腰间,让波衣嫩放我下去。我拿到那两颗老鹰蛋以后啊,心里那个高兴呦,可以吃荷包蛋啦!

采完草药之后呀,我回到家正准备煎荷包蛋,就听见门口传来“咚咚咚”的声音。你们猜是谁?……(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沈石溪沈老师荷包蛋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荷包蛋面
煎鸡蛋
初见沈石溪
煎荷包蛋
我的竹笛老师
我见到了沈石溪
双角犀鸟
荷包蛋王子
了不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