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茂古道: 一段被堙没的丝绸之路

2018-03-19文图肖方林

丝绸之路 2018年3期
关键词:益州松潘吐谷浑

文图/肖方林

南北朝时期,两个与中华帝国从无往来的外国使节结伴而行,穿越黄胜关,下行到松潘,再沿岷江河谷而下,奔向成都(见《南史·裴松之传》)。这两个使节分别来自于白题和滑国。白题,在唐代称为白国,在今新疆以西及乌兹别克斯坦附近,史籍中有“汉靳阳侯斩胡白题将一人”的记载,滑国是与白题相邻的一个国家。两国使节行经的道路,就是旧时人们所称的松茂古道。

松茂古道,又称为松茂官道、岷山道、西山路、西路等,南起都江堰,北止松潘,一路顺岷江河谷而上,全程700多里路,当代学者又称之为丝绸之路松灌丝道。

岷江河谷栈道遗迹

茂县城门

松潘古城

张骞试图从这里寻找通向西域的通道

松茂古道与丝绸之路结缘始于张骞。张骞,这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当年试图寻找一条从岷江河谷通往西域的道路。《史记·大宛列传》就记载了汉武帝听从张骞的建议、派人从蜀郡开辟通往西域通道的情况。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13年,历尽艰险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他的见闻,说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时,看见大夏商人从身毒国(今印度)贩运到蜀地(今四川)产品——邛杖、蜀布。说明之前就存在着一条从蜀地出发,经印度至中亚的商道。张骞推断身毒距离蜀郡不远,并向汉武帝分析说,如今出使大夏,要是从羌人居住区经过,那里地势险要,有多方阻挠;要是稍微向北走,又是匈奴居牧的草原,并随时可能成为匈奴人的阶下囚。从蜀地前往大夏,应是一条捷径。

为了汉朝天子的声威传遍四海内外,汉武帝对张骞的建议十分感兴趣,于是命令张骞派人从蜀郡(今成都)、犍为郡(今宜宾)秘密行动,寻找通往大夏的道路。他们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駹”出发,一路从“冉”起程,一路从“徙”(在今西昌市以北至雅安市以南一带)出发,一路从“邛僰”(今西昌一带)出发,各自前行了一两千里就受到当地部落的阻挠。这里的“駹”和“冉”,就是汉初冉駹夷(今茂县及周边地区)部落控制的地区。由此向北至松潘一带,是氐人部落居住的地区,秦代曾在这里设湔氐县。向西南至今雅安汉源一带,是笮人部落的地盘。所以,这两路人马的秘密行动受到当地氐和笮人等部落的阻挠,不了了之。经过此事后,汉武帝重新认识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性,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开疆拓土。汉武帝相继攻破南越、邛、莋、且兰等部落后,在势不可挡的武力威慑之下,冉駹部落请求归附。元鼎六年(前111),汉王朝在冉駹夷故地设置汶山郡。

虽然从岷江流域探寻通往大夏的道路无果而终,但丝绸之路仍然在商旅们的脚下编织,并在数百年后,又延伸至岷江河谷。

松茂古道上的重要关隘——雁门关

穿越崇山峻岭的国际交往

在公元4~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青海道,便是经青海,过四川,进入江南地区,成为西域各国进入南朝的必经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良伟在《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一文中说:“丝绸之路松灌丝道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它是公元4~6世纪沟通南朝与西域的唯一通道。这条道路由四川成都出发,经汉唐时期的古代郡县,如郫县、灌县、汶川、茂汶、翼州、松州、邓州而往唐代的芳州。这条丝道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它的北段绕开了中央王朝的管辖区,而在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地域内展开;其二,它的全程基本上是溯岷江而行;其三,其沿线的民族多为少数民族,如湔氐、蚕陵、冉駹、白马、邓至等。”

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北方为北魏政权控制,西域与南朝保持着交往,进入南朝的西域使节、僧侣、商人,大多是沿着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到达丝绸之路的枢纽伏俟城(吐谷浑都城,在青海湖附近),再向东南,经贵德、同仁入四川松潘,南至益州(今成都),再转东南沿长江而下,至建康(今南京),这是公元4~6世纪南朝通西域的主道。因中间要经过吐谷浑河南王的辖区,故又称“河南道”。前文提到的白题和滑国使臣,在松潘以外走的哪条路没有明确记载,但经松潘沿岷江到成都是清楚的,因是“入贡”,目的地应是当时刘宋王朝的都城建康。

据历史学家唐长孺先生考证,粟特(今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曾于元嘉十八年(441),遣使刘宋,自鄯善直走吐谷浑,然后南下江南经益州到建康,这样粟特的使者便走完河南道的全程。继粟特之后,北凉的高昌残余政权也曾四次派遣使者由敦煌南下柴达木盆地,通过吐谷浑境入益州,东下建康,其中有三次均在此期。由此可见,在公元5世纪中期以前,由于中原战乱的阻碍和河西路的不稳定,连接东晋南朝政权和西北各地方政权之间的河南道已经畅通,虽然时有阻断的情形,但却是可以通行的。 据北京师范大学黎虎教授统计,与南朝交往的西域国家有“十四国,凡来使二十五次”,并认为此时期的交通以西路(即河南道)为主。

这一时期,吐谷浑控制的青海、甘南、四川西北部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商贸十分活跃,南朝益州(今成都)的商人纷纷前往吐谷浑境内经商。据《梁书·河南传》记载:“其地(吐谷浑)与益州邻,常通商贾,民慕其利,多往从之,教其书记,为之辞译,稍桀黠矣。”从成都到吐谷浑,松茂古道是最为便捷的道路,因此,商贾往来,一派繁盛。陈良伟说,“正因为如此,南北朝时期,益州乃是东方通西域的商埠,其功能等同汉代的武威、张掖”(见《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

佛教文化传播的崎岖山道

南朝崇佛,南朝高僧西游求法往返,西域僧人前往南朝传法,主要选择的就是这条南朝与西域唯一的通道。

据《高僧传》记载,刘宋元徽三年(475),上定林寺的僧人法献,从金陵(今南京)出发,西游巴蜀,取道河南道到达于阗(今新疆于阗)。他原本打算出葱岭继续西行,恰遇栈道断毁,被迫从于阗返回。法献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于阗请回佛牙舍利一粒,这就是有名的“法献佛牙”,也是世界目前仅存的两粒佛牙之一。

同时期的另一僧人慧叡也“常游方而主学,经行蜀之西界……游历诸国,至南天竺界”,回来后在建康乌衣寺传法。

释智猛,西出阳关,游历各国,曾到达佛陀的出生地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和古代印度的政治和佛教中心华氏城。“元嘉十四年(437)入蜀,十六年造传,记所游历。元嘉末,卒于成都。”

与益州相邻的吐谷浑,是南朝与西域佛教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僧人慧览曾去西域求法,“从达摩比丘谘受禅要”,“从弥勒受菩萨戒”。从西域回来途经吐谷浑,吐谷浑王慕利延在位时期(436~452),太子琼十分敬重这位大德高僧,派人南下,在益州修建了左军寺供慧览传授佛法。

当时的西域是一个重要的佛教传播中心,不仅南朝的僧人取道河南道,西去求法,西域僧人也由此东进,传法南朝。

昙摩蜜多,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一带)人,南朝宋元嘉元年(424)来到四川,随后东出三峡,到荆州,最后又沿江而下,至于京师(今南京)。

释明达,康居国(位于中亚)人,梁天监初(502),他来到四川传法,15年后到达荆州。

当众多的西域僧人从松茂古道上匆匆而过时,一个叫释玄嵩的西凉僧人,行至茂县时停留了下来,并留下了东进传法的足迹。1921年,茂县县城东门外较场坝中村寨西南土中,发现齐永明元年(483)造无量寿、当来弥勒成佛二世尊造像碑。这座造像碑是目前所知着褒衣博带式袈裟有纪年的最早实物,是研究南北朝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当年那些行迹匆匆的使节、商旅、高僧已在时代的变迁中渐行渐远,但松茂古道的残痕依然讲述着他们那一段远去的故事。

猜你喜欢

益州松潘吐谷浑
魏晋南北朝时期益州财富的非正常东流
益州七友瀞园展——“益州”与“逸品”
松潘茶马古道在当今视域下的历史意义
鲜为人知的古代丝路 青藏高原丝绸之路
英藏敦煌藏文IOL Tib J 897号吐谷浑纳粮文书研究
成都市中心发现堙没千年的著名古寺
“唐昌”草市与金马碧鸡之我见
吐谷浑史研究综述
对松潘县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岷江之源 奇美松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县域专题系列报道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