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军事化管理中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2018-03-18陈璇
陈璇
【摘 要】本文论述南宁三职校将准军事化管理与校园行为文化相融合开展德育活动的具体措施,提出“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的“三范管理”德育理念,从职业理想与职业态度的启蒙教育、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职业行为规范与职业纪律的意识培养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活动,以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德育 职业素养 准军事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73-03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使学生成为适应岗位需要、企业用人需求,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职业人,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精细化著称,符合中职学校安全稳定、以德立校、从严管理的需求。本文以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宁三职校”)为样本进行研究。该校从 2011 年起引进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将准军事化管理赋予校本特色内涵。在多年的德育实践中,将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与校园行为文化相融合,对学生实行全程无缝隙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主动接受教育,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全面发展。目前,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准军事化管理有效对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
(一)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涵。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职业学校要按职业与岗位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注重培养职业人所应具备的素质,注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即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职业道德人格素养、职业能力素养等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素养。具体来说,中职生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情感、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能力等内容,比如,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创新、沟通交往、团队协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应急处理等。
(二)南宁三职校准军事化管理特色。南宁三职校秉承艰苦朴素、开拓创新的传统,将准军事化管理与学校文化相融合,通过准军事化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各项德育活动的开展,将中职生职业素养中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心理、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学习生涯。其主要特色是:
第一,管理制度化。准军事化管理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学制度、熟制度、守制度。制订的《南宁市第三职业学校学生手册》汇集了学生在校应当熟悉和遵守的规章制度共七大类 37 项,涵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贯彻职业人遵规守制理念,任何企业,都有制度,任何职业人,都要遵守制度。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到企业遵守企业规章制度。
第二,管理标准化。准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详细的要求,比如,宿舍内务卫生标准、中职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在校一日常规、食堂就餐规范等。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条款化细节化的教育和管理,做到事无巨细,均有标准;奖惩明晰,均有尺度。标准化管理对应企业标准化体系构成,如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等,让学生明白标准的重要意义,自觉按标准来执行。
第三,管理层级化。在准军事化实施过程中,推行多层级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形成一张层级交互、家校一体的联动网,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有效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与企业层级化管理模式相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层级化管理,遇到问题逐级上报,逐层解决。
第四,管理人性化。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本体的个性发展需要。将个人发展需要同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职业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个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根据寄宿生活开展的文艺晚会、球类比赛、文明餐桌、最美寄宿生评比等活动,突出校园生活的多彩性、群体性,使之在集体生活中找到乐趣、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个人价值、展现个人魅力。
(三)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设计特色德育活动。南宁三职校准军事化管理的德育理念和训练导向,是根据职业素养的关键要素——“必备品质+关键能力”来进行总体框架设计和细节行动实施。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养成以及个性化能力训练,尤其是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情感、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在总体框架设计方面,学校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基础,根据学生在校三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符合中职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推动行为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其细化到每一个学年的训练计划当中,归纳为“一年级学规范、二年级做示范、三年级立模范”的“三范管理”德育理念。
二、系列化、特色化准军事教育活动促进职业素养养成
(一)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职业理想与职业态度的启蒙教育。准军事化管理体系中,新生入学教育是新入校中职学生的重要一课,时间持续一个月。教育计划凸显职业教育特点,是对职校新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态度的启蒙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分四大模块进行:军事训练与心理疏导、职业学校管理制度与中职生行为规范、专业认识与职场初探、班级组建与目标确定。通过分模块交叉训练,利用军事训练、内务整理、参观企业、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和岗位要求、了解相关企业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等多种形式,从职业认知、对职业学校及所学专业的认知中培养学生接受行业标准,激发学生自律自觉按学校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学习专业、练就技能的信心。
(二)寄宿生生活管理—— 洒扫应对,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准军事化管理中对寄宿生的生活管理是严格而有序的,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有固定的标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准军事化生活的一大特点。在教官的带领下,南宁三职校寄宿生每天早上 6 时半开始进行早出操,训练内容有跑步、军姿训练等。7 时以后进行宿舍内务整理、用早餐、清洁卫生、打扫等工作,保证学生能在 8 时准时开始上第一节早训课。午餐、午休时间固定,下午有起床號,学生整理好内务后于 14 时 50 分按时上课。19 时 30 分至 21 时为晚自习时间段,由教官巡查宿舍及校园,不允许学生滞留宿舍或不按要求上晚自习。严格的时间管理有效杜绝了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宿舍内务卫生标准细致严格,采取轮流值日和舍长负责制,要求每一间宿舍随时能接受教官的检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养成了按时作息、讲卫生、守时、负责的好习惯。
(三)中职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 职业行为规范与职业纪律的意识培养。针对中职学校教学活动专业性强的特点,学校对中职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也因专业学习和岗位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以专业系部为主的一日行为规范管理成了三职校的德育特色。学校对学生的总体要求是:仪容仪表符合职业规范、教学活动符合专业要求、各类活动服从专业系部安排。例如,烹饪专业学生上操作课时要求穿着厨师服、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要求着防静电服等。
(四)学生干部团队参与管理—— 劳动、卫生、安全、自我管理与团队意识培养。由宿舍长、学生会、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学生干部队伍组成学生自主管理的主要力量参与到管理中,唤醒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当遇到问题时由学生干部队伍提出解决意见,充分调动学生民主议事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干部队伍成为班主任和教官的好帮手,成为带头维护秩序和行动表率的模范力量。
(五)职业学校校本特色活动常态化—— 组织能力、个性表现、争优创先意识培养。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本活动常态化开展,如值周班工作制、专业技能大比武、校园开放日、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学生技能展演进社区等,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学习环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的特色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每月一次重大活动的校本特色,为学生在专业技能、组织能力、表现个性、增强自信等方面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三、准军事化管理影响力持续助力中职生职业素养养成
经历了准军事化管理的中职学生,在行为规范、卫生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准军事化管理养成的良好习惯被学生带到企业,带到工作岗位当中,能更快融入企业环境,使之在职业道路上进展更顺利。比如,三职校2014级制冷专业学生到北海市某集团公司实习时,学生到员工宿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清理宿舍,把原本脏乱差的员工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引得企业老总亲自带领老员工来参观学生的员工宿舍,老员工看后赞不绝口。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宿舍不干净,心里不舒服,住得不习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就是准军事化管理的后续力量。从知、情、意、行中落实德育并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总之,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从校园文化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方向着眼,从管理模式、日常教育着手,构建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扩充职业素养教育的载体,健全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增强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力和办学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冯志刚,徐年华,朱灿明.对接核心素养评价标准 实施四大人才培养工程——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标准的中职生素养教育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8(2)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 年度廣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校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运行策略研究—— 以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GXZZJG2017B245)的研究成果。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