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营模式下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2018-03-18唐日兴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训练营培养策略

唐日兴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训练营模式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提出根据地域特点形成专业培养方向、针对不同年级提高训练效果、根据社会需求合理建设课程体系等对策,从而促进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训练营  休闲体育专业  学生  核心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162-02

2007 年我国的职业院校才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较为落后。作为全新学科,其多样性运动项目和高水平参与人群要求该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各职业院校也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围绕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展开多元化探索。然而,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面临不少的问题,部分学生凸显不出专业应有的优势,因而亟须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引导学生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多元化运动技能等,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训练营是国外流行的短期性集中强化教育模式,将其应用于休闲体育专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探索通过训练营模式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给休闲体育专业教师提供参考。

一、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各种能力和素质当中最具有特色的组成,即在原有能力基础上的提升和训练,是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具备的竞争优势。国内各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有不同,对毕业生能力的定位也较为模糊。以某职业院校开设的休闲体育为例,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还要系统掌握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从事休闲体育运动训练和指导,从而成为专业化应用型人才。部分院校则主要让学生掌握休闲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休闲运动项目特长和充分了解休闲体育市场与体育活动规律能力,必要时还要求学生能从事推广和指导休闲体育活动管理、休闲体育产品设计与策划、体育旅游和开发等工作。当前,我国台湾地区休闲体育专业已趋于成熟,尤其在本科层面比较偏重应用型教育。英美等西方国家培养的休闲体育人才则主要是要求掌握健身健美、娱乐竞技性体育指导、休闲体育场布局设计和规划、休闲俱乐部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培养学生核心能力能促使学生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二、休闲体育专业开设训练营的必要性

训练营是一种达到短期集中训练效果的强化课程,很多课程在社会知识快速更新的大背景下都通过采取训练营模式达到预期效果,例如社会上常见的口语训练营或减肥训练营,而休闲体育专业开设训练营和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紧密联系。休闲体育专业之所以要开设训练营,主要是因为:一是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关调查发现,目前中职学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化成绩较差,学习能力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较低,因而在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后只想快速学习专业课掌握技能,较为抗拒学习公共文化课。但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并非简单健身教练,而是复合型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十分重要。二是休闲体育项目更新速度快。休闲体育专业是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大背景下兴起的,其参与人数和更新速度都相对较快,因而借助训练营模式能加快弥补学生专业教学不足,从而更好地面对瞬息万变的休闲产业市场。

三、休闲体育专业开展训练营的策略

(一)根据地域特点形成专业培养方向。休闲体育专业具有十分广泛的培养范围,在应用训练营模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时可以详细划分培养方向和培养对象,便于学生深入学习休闲体育各个内容。各个职业院校则要根据所处地域特点和学校具备的教学资源、师资体系细分专业培养方向,尽可能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同时打造特色休闲体育专业。一般休闲体育专业可分为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休闲体育运动指导、休闲体育行政规划、休闲体育康复与保健等。例如休闲体育运动指导与服务则要求学生能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者制定科学合理培训计划和技术指导,充分了解常见健身器材、使用方法等。了解时尚户外运动知识和掌握一项户外运动项目且能指导参与者。休闲体育经营管理则要求学生毕业后能了解该产业发展规律和管理角色,具备较强的休闲体育运动技能,此类学生毕业会集中于休闲业、旅游业、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公司等。

(二)针对不同年级提高训练效果。休闲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组织管理能力、运动技能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因而就可根据不同学生年级特点设计不同类别训练营。在一年级阶段,新生对未来和自身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信心,也是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为校园注入生机勃勃的青春气息。同时面对全新的环境、教师、同学,背井离乡到全新的地方学习,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显著的不适应性,因而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点和难点在独立学习能力。尤其此阶段学生思想十分活跃,除了确定未来目标,多数学生对自身定位比较模糊,体现较强的可塑性。因而也要求在此阶段训练营中对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进行培养,使其逐渐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寻找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而在此阶段的训练营目标则包括感恩父母生命教育和热爱生命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二、三年级阶段,此阶段学生基本掌握学习特点并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逐渐接触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随着刚步入新的学校神秘感消失,更多学生将注意力专注于目标实现,体现较强的主观性。然而对于很多问题则缺乏缜密思考,表现出“三分钟热度”,这种情况体明显体现在休闲体育专业学生身上。此时训练营内容可以转向让学生自我管理时间,对学生基本领导力和运动兴趣等进行培养。

(三)根据社会需求合理建设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设置。其设置是否合理和是否能实现培养目标有着紧密联系。各个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科学设置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为主。其中必修课则主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项课为主。而选修课这要求学生修满不同课程学分,训练营内容则要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展,使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当前休闲体育专业课设置中专业理论和技术可比例为 1∶1,可根据培养方向调整,当学生入学后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一项体育项目为主项并在后续几年课程中连续开展,便于学生透彻深入学习。休闲体育专业应在第二学年对培养方向进行划分,争取在此过程中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发展兴趣爱好,提高核心能力。

总之,在休闲体育专业开展训练营模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效果显著,不仅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休闲体育专业目标要求。训练营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短期性,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采用训练营形式可以将需要重点掌握但无法容纳更多人数的课程以训练营形式展示,无疑是对传统休闲体育专业教学的补充。而且学生是训练营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才能达到培养核心能力目的,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 云,吴自涛.训练营与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2]丁林涛,邹海燕.地方综合性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3]薛丽卿.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

[4]唐芒果,于翠兰.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1)

[5]鲁宗成,冯德学,黎远军,等.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養与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7(3)

【基金项目】2016 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职业学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GXZZJG2016B139)。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训练营培养策略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